俞洁波
浙江省建科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 浙江 杭州 310012
节约型生态景观指的是一种绿化形式,目的是投入最少的建设资金、水资源、用地资源,避免对生态环境造成干扰,降低对生态平衡造成的影响。节约型生态景观又被称为生态节约型绿地,具有可持续发展性,对于园林景观的长足发展有着重要意义。节约型景观不仅仅是简单地进行植物的搭配,而是要保证实用性和艺术性兼顾,节约型生态景观设计中应加强对资源节约的重视,消除资源浪费的情况。
在生态景观设计中,通过植物造景能够有利于保持城市的生态气候良好状态,在我国的不同地域内,均有着不同的生态环境,以多元化的植物造景原则,对于维护该地区内良好的生态气候有着重要的作用。相关研究表明,绿化面积较少的地区和绿化面积较大的地区相比,之间存在较大的温度差,最高可达到10℃,城市的热岛效应在高温差的影响下逐渐演变和发展,对于自然环境的生态平衡形成了一定程度的影响。通过植物造景,为人类、动物、植物的生存提供了更好的生活环境,构建起了特定的生活环境空间,促进了动植物的生存多样化。扩大城市的植物覆盖面积,能够使该区域内的城市生态气候保持健康平衡,使气候变化导致的物种锐减、甚至灭绝情况发生的概率降低,避免各类生物受到气候变化的影响[1]。
植物造景中保证合理的植物搭配,对建立完善的小型生态系统起着有益的作用。在设计生态景观的过程中,结合合理的植物造景原则,运用多样化的植物种类进行植物造景和生态景观设计,能够使不同物种之间形成互相抑制或互相促进的作用,构建起小型的、完善的生态系统,对植物的生态系统形成了积极有益的影响。通过提高植物搭配的合理性,强化植物造景的效果,构建起错落有致、具有生态价值的植物景观,并且使不同的物种之间形成小气候,在互相抑制和互相竞争的关系中更好的生长,强化不同物种的抵抗外力能力和稳定的生存能力,构建小型完善的生态系统,有助于该设计地块生态气候的平衡,因为小型的生态系统具有降低噪音、净化空气、促进生态系统平衡的作用,小型生态系统将植物造景的重要功能充分发挥,推进了对生态景观设计有效性的更进一步研究[2]。
(1)多样性。节约型生态景观的设计应以多样性的原则展开设计工作,针对其中的自然群落,包括在不同气候条件和不同生态环境中形成的植物群落,分析其不同的种类、外貌结构特征和各个层次。由于自然群落在自然的生态环境下具有较强的维持能力和自身修复能力,因此在生态景观设计中要发挥自然群落的作用,使其能够在保证原有自然环境下的生存特点不被破坏的基础之上,能够最大限度地融入到城市的生态环境建设中,构建起多样性的节约型生态景观环境。加强对不同植物品种的调节和优化,通过变种选择,将地带性植物的生态型特征运用到节约型生态景观设计中。
(2)因地制宜。为了提高景观设计的节约性特点,应以因地制宜为原则,综合考虑设计植被所在的地理位置、功能效果和土壤等多项因素。因为在生态环境建设中提出了多样化的要求,因此设计人员应以因地制宜为原则,加强对园林景观设计节约性的关注,结合城市所在的周边环境、所处的特殊气候以及地下环境适应性等特征,将植物的修饰、遮挡、协调作用充分发挥出来,与周边的建筑物进行综合分析考虑后优化设计效果。例如在设计景观植物的造景时,设计人员要对基调树种进行优化选择,根据实际的需求和建筑情况选择花卉、草皮等,保证城市生态景观设计的多样性,真正落实因地制宜的设计理念,构建起节约型的生态景观环境。
(3)协调种间关系。设计节约型生态景观时,应对种间关系进行协调操作,控制群落的演变,加强对景观建设绿地单一结构的有效管控。设计人员应加强对出现这种情况原因的分析,制定切实可行的协调控制方案,因为很大一部分原因都是由于设计人员的绿色观念,导致了绿地结构单一的问题,或是由于绿化投资者力度不足导致的,相关设计人员应加强对种间关系协调的关注,实现对植物种间关系的有效控制。加强对植物适应能力、植物的耐阴性、植株大小等特征的分析与掌握,分层绿地的种间关系,例如林下植物的生长中,树冠层能够为其提供较强的适应性生长环境,设计人员应协调操作,保证节约型生态景观设计的共存性效果[3]。
在植物造景时,为了实现节约型生态景观的造景和构建,设计人员应明确景观设计的第一特点和气候条件等,结合用户的实际需求落实设计目标。设计人员应分析生态景观所处的地域特点,加强对气候条件的分析,有针对性地设计植物造景的特征和构造。在设计节约型生态景观的过程中,加强对气候条件的充分考虑,控制气候条件可能对景观设计所带来的不良影响,选择符合气候条件和生活环境需求的植物,实现对景观设计造景方法的优化配置。例如,在生态景区地域的建设中,落实绿化建设的核心工作内容,在规划设计中,结合居民树林、小桥、鱼塘、农田、水利水电工程等内容,从用户视觉层面、生态层面、社会层面等,保证植物造景的良好效果[4]。
节约型生态景观中的植物造景,应结合植物的特点进行植物的配置,优化植物配置的效果,将植物的观赏性、使用价值等充分地发挥出来。配置植物的过程中应加强对植物特点的分析,总结不同类型植物的不同特性,保证植物造景和植物配置的合理性,提高植物造景的最终呈现效果。在配置观花植物时,由于观花植物具有较强的观赏性,对于生态环境有着优化作用,因此要对花色进行优化组合,组成不同的图案,使图案和香气能够结合在一起,为人们构建起宜人舒适的生态空间。例如美人蕉、天堂鸟等,都是典型的观花植物,还有樱花、月季等观花植物香气浓郁,均需要考虑到植物的造景过程当中,优化植物配置的效果。对观叶植物的观赏性和实用性加强关注,例如棕树的叶片较大,并且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在我国的大多数地区都可以良好生长,而有些观叶植物色彩艳丽或是叶片形状奇特等,可以运用到园林设计植物造景中的观赏性设计需求中。香叶植物、香花植物等可以为人们带来良好的视觉感官体验,例如应用茉莉、兰花进行植物造景,有效提高生态景观植物造景的综合效果。
植物造景中应坚持以适地植物的配置为原则,结合植物种类的搭配、花期、色彩等因素,进行综合分析,掌握当地的乡土植物生长习惯和植物特征等,结合不同特性的土壤、土质等要求,建立完善的植物生长机制,保证植物能够正常的在该区域内生长和发育。对土质结构进行调节,最大程度的满足生植物生长的实际需求,通过混浇、浇水、施肥等多种方式,为植物的正常生长和发育提供切实的保障。另外,对于本地的植物可以采取大范围应用的方式,以此开展植物造景,提高植物造景的最终成效。配置植物时要加强对本地植物的合理利用,将生态景观的特色充分地展现出来,并且减少植物造景中投入的成本。在设计生态景观中的景观树时,可以选择当地的树种,为园林设计增添色彩。例如,选择当地的花果树等增添生态景观中丰富的色彩层次,并且花果树还具有为蜜蜂、蝴蝶等昆虫营造栖息地的作用,构建起良好的审美效果,使生态景观的美感得到最大程度的增强,保证植物造景的合理性和科学性,推动节约型生态景观建设的更好发展[5]。
综上所述,节约型生态景观的设计工作应加强对环保理念的高度重视,将其落实到实际的生态景观设计工作中,通过对植物造景的优化设计,提高生态景观设计的效果。以节约性、生态性为核心理念,提高植物造景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强调植物景观与生态景观设计的生态价值和审美价值。在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基础之上,实现节约型环保型的生态景观设计,推动景观园林设计行业在未来稳健、可持续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