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 伟 蒲元满
1 成都地铁运营有限公司 四川 成都 610000
2 四川能投汇成培训管理有限公司 四川 成都 610000
目前我国许多城市都修建并开通地铁运营,其不仅缓解了城市交通拥堵问题,也环保舒适。地铁运行的稳定性相对较高,但出现事故,危害较大,威胁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可见,加强对地铁运营安全问题的探讨意义重大。而要确保地铁运营安全,应重点从地铁运营安全风险的辨识着手,找出地铁安全运营影响的主要因素,采取合理的管控措施、消除隐患,保障地铁运营安全。
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可将地铁运营风险主要分为以下几种:
(1) 设施监测养护类
隧道、轨道、车站等各个方面的风险。
(2) 设备运行维修类
接触网、车辆、信号等各个方面风险。
(3) 行车组织类
调度指挥、行车作业、列车运行等各个方面的风险。
(4) 运行环境类
设备设施运行环境、物资仓储环境、轨道交通保护区环境等各方面的风险。
(5) 客运组织类
车站作业、乘客行为、客流疏导等各个方面的风险。
安全风险辨识可分为全面辨识和专项辨识,全面辨识是全面、系统对生产经营活动开展的辨识,专项辨识是为及时掌握重点业务、工作环节或重点部位、管理对象的安全生产风险,对生产经营活动范围内部分领域开展安全生产风险辨识。
(1) 全面辨识各项风险
地铁运营公司应每年至少针对既有线路进行一次全面风险辨识,持续发现各种潜在的未知风险,在该过程中需要及时对原有风险数据库进行更新,不断丰富风险数据库中的各项信息[1]。对于地铁的新线路的运营初期和正式投入运营时,需要同步开展风险全面辨识,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地铁新线路投入运行三个月内,需要完成首次全面风险辨识,以便能够发现线路中潜在的风险,确保潜在风险得到处理,避免引发事故。
(2) 专项风险辨识
在遇到下列几种情况的一种,需要针对特定环境、领域、对象,开展具有针对性的风险专项识别:第一,地铁的运营环境发生了显著改变[2]。第二,运行部门的分工发生了较大调整。第三,投入新材料、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在正式投入前。第四,发生安全事故事件。第五,地体系统中的信号、车辆等各项关键内容发生了变化,以及有新线路、新车辆投入应用。第六,对地铁运行安全造成影响的测试、施工、试验等各项工作[3]。第七,新线接管期间开展现场检查、动车调试、人员入驻。专项风险识别是一项对技术要求较高的工作,在具体识别期间,需要对每一项引起风险的原因,以及风险可能带来的危害进行确定,只有这样才能确保风险识别的合理性。
影响地铁安全的主要因素应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去辨识、考虑。
在人的因素影响方面,主要是两个方面。一个是乘客方面,近几年,随着城市人口数量不断增多,地铁客流量也不断攀升,随之带来的地铁站台拥挤、人员混乱等各项问题,乘客在面对地铁异常情况时较为敏感,极易发生恐慌,可能导致发生踩踏等事故。二个是工作人员方面,工作人员业务技能、安全意识的高低,直接影响是否有效引导乘客安全乘车,面对异常情况能否有效及时应对处置,从而防止事故发生。
环境因素是影响地铁安全运行的一项重要影响因素,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1) 外部环境
外部环境主要指的就是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前者指的是气候、季节等环境,如大风、高低温、暴雨等因素;而后者指的是技术、经济、法律等多个方面,如纵火、外部施工击穿隧道等。
(2) 内部环境
内部环境主要指的是内部作业环境和内部社会环境,前者指的是地铁内部的环境与空间,如车站结构、车站客运布局、车站防火疏散情况;而后者指的是地铁企业内的具体环境,如企业管理机制、企业文化理念等。
列车及设备设施运行的稳定,将直接关系运营安全,如发生脱轨、列车分离、屏蔽门夹人、电扶梯倒转等问题,均可能会造成严重经济损失,以及人员伤亡。同时,由此可见,为了确保地铁在运营期间的安全性与稳定性,需要定期对列车及设备设施进行保养、检查,以免因为列车及设备设施故障而引发事故。
地铁安全运营一方面可以确保人们顺利出行,另一方面还要缓解城市交通压力。通过分析可以确定,地铁在运营期间,受人为因素、环境因素、列车及设备设施因素影响,会存在一定安全隐患,在运营期间如果发生安全事故,将会引起人员伤亡。可见,需要加强地铁安全运营管理,从而减少事故发生,使地铁能够成为城市中真正快捷、安全的交通方式。
为确保地铁运营安全性,需要加强对乘客、工作人员的安全宣传教育,对于乘客应当以宣传为主,而对于工作人员应当培训为主。第一,加强对乘客宣传,可以通过车站列车滚动播放宣传视频,发放安全宣传手册,借助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宣传等方式,做好对乘客的安全宣传工作,一方面能够更好地维护乘客乘车秩序,另一方面在紧急情况下,乘客也能具有逃生自救能力,这能够大幅度降低由于人员拥挤而引起的踩踏事件及其他事件。第二,加强对地铁中工作人员的安全教育,可通过规章制度、技能培训、演练实训、检查考核等方式,提升工作人员的工作业务技能及应急处置能力,一方面能够更好地引导维护乘客乘车秩序,保障列车及设备设施安全可靠运营,另一方面确保工作人员在地铁运营发生安全事故后,能够及时有效应对处置[4]。
为了确保地铁在运营过程中稳定性,降低安全事故发生概率,需要在对地铁具体运营环境进行分析基础上,改善运营环境。一方面是改善外部环境,防止因外部环境导致的事故,应重点从预防工作方面下功夫,如通过过渡季设备专项检查减少气候变化对设备可靠性影响、开展日常防汛准备工作预防暴雨对地铁运营影响、加强安检防止人为纵火、加强保护区巡查宣传防止隧道击穿。一方面是改善内部环境,防止内部环境导致的事故,应重点加强内部管理方面下功夫,如合理规划行车客运组织、加强规章制度执行、内部及委外作业人员背景审查等。内外部运营环境的改善,可极大降低运营出现安全事故的概率,从而保障安全运营。
地铁站是一个人口流量大、人口密集场所,因此,为了确保地铁在具体运行期间安全性与稳定性,地铁公司需要依据地铁的具体运行情况,一方面需要加强列车及各项设施设备的检修,保障处于安全可靠运营状态;另一方面需要针对列车、各项设施设备、乘客情况、隧道等各项内容开展相应的风险监测预警,通过风险监测预警的应用,能够确保相应的管理人员实时掌握地铁的具体运行情况,及时发现各种不安全因素及各种可能存在的潜在风险,及时将其排除,保障安全。同时,要紧跟科技发展的步伐,及时开展智慧运维、智慧车站等研究引入,进而使地铁运营期间的安全管理水平能够得到进一步提高,降低事故发生概率。
3.4.1 科学划分安全隐患等级
根据事故严重性,地铁运营公司安全生产事故隐患可分为重大事故隐患和一般事故隐患,而一般事故隐结合地铁公司实际情况可进一步细分为A、B、C三类,以便分层级管控。
(1) 重大事故隐患
该类隐患指的是可能会引起列车冲突、脱轨、火灾等危险性较高的隐患。其具有危险性高,难治理等,一旦发生,可能会导致整条地铁线路停运,需要长时间治理才能排除,处理起来难度较大。
(2) 一般事故隐患
除了重大安全事故隐患之外的可能会对的地铁运营造成不良影响的安全隐患。A类事故隐患指的是不构成重大事故隐患,但经隐患技术小组结合历史数据、技术标准、经验判断为A类事故隐患,针对这一类隐患,需要地铁公司通过协调方式解决处理。B类事故隐患,经检查不构成A类事故隐患,当经过评估,确定为B类事故隐患,针对该类事故,需要由相关职能牵头部门进行协调解决。C类事故隐患,指的是未达到B类事故隐患,治理难度相对较小,而且治理周期短的隐患。
3.4.2 排查安全隐患的合理方式
(1) 日常隐患排查
班组、岗位结合日常工作开展的经常性的隐患排查,排查需要覆盖日常生产作业环节,每周不少于1次,要针对安全隐患,需要制定相应安全隐患排查标准,做好日常检查。
(2) 专项隐患排查
由业务主管部门或生产部门相关工作人员对特定范围、活动等开展的具有针对性地排查,在具体工作开展时,可结合季节性、安全评估、专项检查开展。从实际作业情况来看,如果遇到的以下情况一种,需要由专人开展专项排查作业:第一,更换改造了关键设施设备。第二,重大活动、重大节假日运输节点前。第三,防洪、防火等关键点的隐患排查作业。第四,在重点施工作业期间,在施工方案确定的各个施工风险点。第五,发生事故,或者发生了重大安全故障。
(3) 隐患排查的要求
隐患排查作业开展需要坚持以下要点:第一,隐患排查期间一旦发现紧急情况,相关工作人员需立即依据地铁公司信息报送相关要求,做好信息报送,以及必要的现场防护、警示等各项工作。而隐患属地单位则需要依据实际情况,通过现场盯控、隔离区域等防范措施,同时,要将相关内容能够及时上报给相关单位,避免出现的事故进一步扩大,造成更加严重危害。如果遇到特别紧急的事故,需要依据具体情况,通过疏散人员、停用相关设施设备、关闭车站、停运等各种措施,进而保证地铁安全,以免发生事故。第二,各主管部门与生产部门应依据地铁安全运营的特点,制定具有针对性的专项安全隐患和常态化的排查方案,确保安全隐患排查作业顺利开展,需要注意的是,隐患排查内容需要周期性全覆盖,同时还要留存安全隐患排查痕迹。
3.4.3 科学管理安全隐患
(1) 隐患申报管理
针对安全隐患,需要依据认定等级进行分类申报,如果由车间一级排查,确定安全隐患为A类事故隐患,需要将隐患申报给地铁公司主管部门,而且要进行备案,在业务主管部门对事故隐患进行审核后,将问题提交给安全部门。
(2) 隐患培训管理
需要针对安全隐患,进行警示教育培训,结合风险识别情况,将消除安全隐患作为核心目的,全面宣传隐患排查与治理知识。
(3) 隐患闭环管理
各类隐患要及时制定整治措施、整治时限,及时进行整治;如果超过期限内未完成相应的治理,需要依据推进力度、治理难易情况,以及相应责任的划分,进行考核。
3.4.4 隐患档案管理
运营公司及各下属单完成相应的隐患排查工作后,需及时在“质量安全与应急信息管理系统”中建立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台账,通过对其进行应用,能够形成治理闭环,并上传隐患治理材料。对于重大隐患和一般A类事故隐患档案,在原则上需要进行永久性保存;而从原则上来说,B类事故隐患档案需要保存5年;C类事故隐患档案通常保存3年即可。总而言之,地铁公司完成相应的隐患排查工作后,需及时建立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台账,持续跟踪形成治理闭环,完善隐患治理材料。并根据事故类别对档案时限进行规定。
在各种事故隐患中,重大隐患的危害性大,其对地铁运营安全性会造成严重影响,对这一类型的事故隐患档案必须要准确,针对该类隐患档案,需要至少包含以下几项内容:第一,专项隐患排查方案及排查结果,以及相应的整改计划和整改方案,如有需求,需要具有专家评审意见。第二,相应的检测方案,以及检测报告。第三,更换的配件、材料等合格证明,若没有合格证明可以通过试验方式进行更换,同时,需要提供相应的检测报告、以及相应的检测方案。第四,分析会和施工准备会相应的会议纪要,并且在纪要中需明确整改要求,各项落实证明材料。第五,施工过程中隐患排查记录及交底材料。第六,验收合格证明,例如,第三方质量检测报告。
3.5.1 分级管控
运营公司在实际作业开展时,为了做好风险管理工作,要采取分级管控机制。具体工作开展时,要依据风险识别,以及相应的评估结果,从实际情况来看,较小及一般风险都由下属单位组织制定合理管控措施,完成相应管控;而对于较大的风险,则由业务主管部门牵头,制定相应管控措施,完成相应管控;对于综合或重大防控风险,则应对由运营公司分管负责人牵头,制定合理的管控措施。总的来说,具体管控作业需要从设备、人员、环境、管理等各个方面入手,适当投入,做好分析工作,从而将风险控制在合理范围内。
3.5.2 做好动态管控
运营公司各部门及下属单位在具体工作开展时,需要结合每月安全检查情况,完成对风险合理的动态管控,同时,要定期对风险数据或状态进行更换,每月管控不得少于一次。风险管控人员要掌握风险变化趋势和实时状态,如果发现风险致险因素超出了控制范围,需要对下属单位对风险进行重新评估,明确风险等级。若为重大风险,需要立即将问题上报给业务管理部门,做好物资、应急人员、装备防御响应作业,避免发生安全事故。
总而言之,地铁是一种便捷、高效、经济的一种交通工具,其成为了现代城市中一项重要交通工具。地铁的出现使城市大气环境污染、城市交通拥挤等各项问题都得到缓解,改善城市交通环境,促进经济发展。正是因为地铁在城市交通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其运营安全问题不容忽视。因此,对于地铁的分析,需要将地铁安全运营放在首要位置,要将地铁安全运营放在与生命同等重要位置。地铁运营各项工作的开展应有高度的责任心、责任感,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地铁安全稳定运营,避免发生安全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