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统计管理信息系统中灌溉发展情况的实际应用研究

2021-04-03 03:41:50郭力涛
地下水 2021年4期
关键词:灌溉面积用水灌溉

郭力涛,董 倩

(1.陕西省水利水电工程咨询中心,陕西 西安 710004;2.陕西省河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陕西 西安 710018)

1 水利统计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

水利统计与水利改革发展同行,建国七十多年来,水利统计用鲜活、生动的数据和图表反映了水利建设奋发努力、砥砺前行所取得的辉煌成就,留下了宝贵的基础历史数据。水利统计上世纪80年代主要采用的是纸质填报、人工计算方式,后期随着计算机设备配置的普及和应用,水利统计工作也逐步实现了计算机自动化处理,水利统计工作的信息化进程正式启动。水利部从1987年开始就组织开发了水利统计软件,2000年进一步开发出一套通用的水利统计信息单机处理软件系(WSS 系统),形成了全国规范统一的统计工作平台,大大提高了水利统计工作的效率和质量。并在2009-2010 年进一步创建了中央水利建设投资月报统计的直报系统,2015-2016 年完成了由单机系统到水利统计管理信息系统的升级改造,正式实现了水利统计工作网络直报,将综合统计和月报统计纳入统一的填报平台。截至目前,水利统计管理信息系统已经全面实现了水利统计信息化的整合,水利综合、投资、服务业统计和月报、半年报、年报统计均纳入网络直报,实现了统一平台、统一操作、统一汇总的功能,大大减轻了各级统计人员的负担,提高了工作效率。更加方便实时掌握全省水利建设发展现状,为科学制定战略规划和政策措施提供数据服务和决策支持。

2 水利统计管理信息系统中的灌溉发展情况板块主要内容

灌溉发展情况在水利统计管理系统中包括灌溉面积、规模以上灌区等两大块内容,具体统计指标有总灌溉面积、新增/减少耕地灌溉面积、实际耕地灌溉面积、灌区数量、灌区耕地面积、渠道长度、农民用水合作组织等,这些水利统计指标发展至今,仍是灌溉发展情况统计的核心指标,随着水利建设重点工作的发展和改革,这些灌溉指标在逻辑设置上更加合理、在指标定义上更加规范。陕西省灌溉面积由建国初期的226千公顷发展到目前的1 444千公顷;旱涝保收面积由建国初期的216千公顷发展到目前的743千公顷;万亩以上灌区由建国初期的9处发展到现在的190处。灌溉面积的计量单位也从开始的亩、万亩逐步过渡到和国际接轨的千公顷计量单位。在逻辑设置上把设施数量统计和灌溉面积统计分开、分别来统计,避免了以前因设施增减而引起的灌溉面积的重复统计量。2010-2012年我国开展了建国以来首次水利普查,全面查清了我省水利发展状况,取得了各类水利工程的数量与分布、规模与能力效益等图件和数据库成果。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为水利统计留下了巨大的数据资源宝库,其工作模式、统计指标的涵义与调查方法等都为完善常规统计工作模式奠定了基础,目前的水利统计指标体系就是在与普查接轨的基数上进行数据更新的,灌溉发展情况表的统计数据也同样是在普查数据的基数上增减变动更新而来的。

3 灌溉发展情况统计在实际工作中的重要性分析

3.1 为各部门开展工作提供基础数据支撑

水利统计管理信息系统每年组织填报一次,经过县级填报、省市两级审核、部级复核,最终形成每年水利统计年鉴。该年鉴客观的反映了现有水利工程现状。以2019年年鉴为例灌溉发展情况为:灌溉面积达到1 444.13千公顷,其中有效灌溉面积达到1 285.16千公顷,林地灌溉面积达到19.8千公顷,园地灌溉面积达到137.82千公顷,牧草灌溉面积达到1.36千公顷;有效实灌面积达到1 060.86千公顷,旱涝保收面积达到742.88千公顷;节水灌溉面积达到971.29千公顷。全省0.2万亩以上灌区共计393处,其中50万亩以上灌区8处,30万~50万亩4处,10万~30万亩13处,5万~10万亩18处,1万~5万亩147处,0.2万~1万亩灌区203处,灌区总有效灌溉面积905.77千公顷。作为水利部门正式刊印的年鉴,为各部门开展工作提供数据基础支撑。

3.2 为保障粮食生产安全提供科学保障

粮食生产根本在耕地,命脉在水利。农业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灌溉面积的发展,通过水利统计管理信息系统,可以很直观看到耕地灌溉面积的增减情况,同时可直接对比当年与上一年耕地灌溉面积的变化情况。例如2019年新增耕地灌溉面积22.99千公顷,减少耕地灌溉12.82千公顷,减少原因包括建设占地2.34千公顷,水源不足1.05千公顷,工程损毁5.52千公顷,退耕0.59千公顷,其他2.42千公顷。整体情况2019年较去年新增耕地灌溉面积10.17千公顷。准确掌握灌溉面积的变化情况可为粮食生产提供科学保障。

3.3 为及时掌握灌区数量变化提供极大便利

大中型灌区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基础,每年年末统计当年数据,填报水利统计管理信息系统,其中规模以上灌区个数作为一项填报指标,由县级部门填报,市级部门审核,汇总本年达到灌区数量,将核增、核减灌区基本情况及原因统一上报省级部门。例如2019年渭南市新增1~5万亩灌区1处,核减0.2~1万亩灌区1处,具体情况说明:规模变化灌区为蒲城县东陈抽水站灌区,该灌区原为万亩以下灌区,设施灌溉面积0.98万亩,2011年蒲城县将东陈抽水站列入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项目,于2012年2月动工,11月竣工。项目实施完成后,灌区设施灌溉面积1.18万亩,有效灌溉面积1.0万亩。因此,省级部门可通过该系统及时掌握全省规模以上灌区数量与基本情况。

3.4 为制定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和改造规划提供基础数据

1988年以来,国家投入大量资金开展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灌区病险、“卡脖子”及骨干渠段渗漏等突出问题得到有效解决。但由于灌区早期建设标准低、运行时间久,历史欠账多,同时受水土资源变化、水资源供需矛盾加剧等因素影响,部分灌区在工程设施、用水管理、可持续发展等方面还存在一些突出短板,难以适应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发展现代农业的需要。为此在“十四五”期间实施一批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项目、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通过水利统计信息管理系统,查阅最新的大中型灌区基本情况,包括设计灌溉面积、有效灌溉面积,渠道长度(按流量分)、防渗渠道长度(按流量分)、农业用水量等基础资料,围绕“水利工程补短板,水利行业强监管”水利改革发展总基调,结合大中型灌区实际,及时启动大中型灌区“十四五”规划工作,为灌区建设提供基础数据。

4 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

(1)水利统计管理信息系统中灌溉发展情况包括高效节水方面内容,在2018年以前,属于水利部门管辖。在2018年以后,由于机构改革职能划分,该部分内容已划转至农业农村部门,在年底对高效节水面积统计的时候,由于跨部门统计有难度,系统中高效节水数据无法填报,难以体现当年真实情况,因此建议与农业农村部门数据共享

(2)大型灌区基础数据的使用。陕西共有12处大型灌区是名副其实的“粮袋子”和“菜篮子”,在保障全省粮食安全、防洪安全、供水安全、生态安全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对灌区基本情况的应用非常普遍。灌溉发展情况总表按照“在地原则”灌溉面积由当地县级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统计和填报,因此在涉及大型灌区具体数据时,会造成不便,没法直接应用。建议将大型灌区基础数据单独标注,并在系统报表分析里能自动提取汇总,以便开展相关工作。

(3)随着2020年4月全国用水统计工作的开展,依法实施用水统计调查制度,加强用水统计管理,是落实国家统计制度创新要求、完善水利统计制度体系的重要内容。加快构建用水统计直报系统数据库的应用,对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水资源节约管理保护科学决策,支撑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按照统一完整、不重不漏、信息真实、更新及时的原则,应抓紧建立用水统计调查基本单位名录库,以全国第一次水利普查成果基础数据以及水利统计管理信息系统水利工程基本情况为依据,对灌溉面积1万亩以上的大中型灌区以及设计灌溉面积1万亩以下的典型小型灌区的基本情况进行摸底排查,分析灌区用水情况,在规定的时间内,准确的、真实的、全面的完成用水统计系统灌区基础数据的构建,为下一步做好用水统计管理工作提供基础支撑。

5 结语

"十四五"期间, 水利事业的发展应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新时代治水方针为指导,按照“水利工程补短板、水利行业强监管、系统治理提质效”的工作总基调,各级水利部门应该加强水利统计工作,结合水利工作实际不断改进和完善水利统计制度和方法,进一步做好统计调查、分析和管理,要以更好地为可持续发展水利提供统计服务,努力开创水利统计工作的新局面。

猜你喜欢
灌溉面积用水灌溉
哪些火灾不能用水扑灭?
机电安全(2022年1期)2022-08-27 02:14:50
苍松温室 苍松灌溉
云南农业(2021年10期)2021-10-22 01:13:10
苍松温室 苍松灌溉
云南农业(2021年9期)2021-09-24 11:57:06
苍松温室 苍松灌溉
云南农业(2021年8期)2021-09-06 11:36:44
节约洗碗用水
苍松温室 苍松灌溉
云南农业(2021年3期)2021-04-24 02:30:54
2016年河南省已建成灌溉面积和新增耕地灌溉面积
2016年河南省己建成节水灌溉面积
灌溉面积
河南省2014年已建成灌溉面积和新增耕地灌溉面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