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海婷
威海市对外科技交流中心 山东 威海 264200
植物能够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种植绿色植物有助于空气净化、减少噪声、改善温室效应。城市作为人员密集且集中的区域,在建设过程中会产生较多的二氧化碳、扬尘、噪声等,对城市环境造成影响,从而降低人们生活环境的舒适性。城市园林中的绿化用地,可阻止空气中漂浮的尘埃,而且可将空气中的各种有害气体分散,从而进一步净化空气,绿化城市环境。城市园林植被还可在很大程度上增加城市空气的湿度以及调整温度,植物的叶子可遮挡住大部分来自于太阳的直接照射,使得临近建筑以及道路免遭太阳光的直接暴晒,从而有效缓解城市目前较为严重的热岛效应。而科学、合理、有效地进行城市建筑规划与设计,增加城市绿地面积以及植被覆盖,增强城市建筑科学设计理念,利用现代科学以及创新技术,设计出可节约能源、可利用自然能(如太阳能、风能等)的环保型建筑,也可适当扩大城市建筑楼宇相隔间距,填充绿地植被覆盖,也能较有效减少空气污染以及温室效应。因此,要重视绿化与城市建筑、城市环境的关系探讨,使三者相互融合,以推动城市绿色发展。在此,联系实际分析城市环境绿化的基本概念与建筑、环境融合必要性,提出三者融合路径十分必要。
在现代建筑设计中,强调室内外空间的互相渗透。在以往的观念中,城市建筑绿化更多的是指户外的各项绿化活动,也就是建筑外部的绿地面积、空间、绿化比例等,忽视了建筑内部绿化。每一个建筑都是一个相对独立的个体,如何有效利用空间,实现建筑与绿化的相互融合,才是在今后需要着重研究与突破的重点问题,这是新时代赋予城市建筑环境绿化的一个全新要求[1]。然而,目前大部分城市人口数量增加,人员密集度更大,可用绿化空间逐渐减少,且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人口需要,各种基础设施建设、大型商场数量不断增加,从而在绿化方面投入的力度明显不足,建筑用地与绿化用地之间也产生了较大矛盾,再加上绿地管理难度较大,会增加城市规划与管理难度,甚至有的绿化用地用塑料绿植来代替,这与绿化的原本初衷、目的相悖,难以发挥绿化的积极作用。建筑内绿化的进一步实施需要增强城市建筑内人群的环保理念和绿化意识,增强个人健康意识与绿色生活理念,同时也需要有关方面提供技术和园林植株支持,以及环保和绿化知识的传授,使人们形成自觉意识以及主动行为习惯。
在城市发展新的时期,绿色环保是时代主题,绿色建筑便是基于这一理念产生的,符合城市绿化、建筑与环境相互融合的外在需要,通过三者相互融合,建筑物内的绿色植物有所增加,有助于更好的净化空气,营造良好的生活环境,并与建筑外部的绿色植物环境相互呼应,进而在小范围内形成一个较为良好的生态体系,不光是能够较好的吸收二氧化碳,高水平、高质量的绿化,还有助于减少噪声污染,在小范围内有助于降低温度,进而创造更为适合人们居住的生活环境[2]。
近年来,为谋求进一步的经济发展,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占用了原有的自然生态绿地,对城市周围生物链、生态环境造成较大影响。现下,城市建设不光是包含了经济方面的各项指标,更主要的是还需要将生态、绿化、环保等方面融入其中,这样才能较好促进城市与绿化环境的协调发展[3]。由于土地本身是一种不可再生资源,在一定空间内十分有限,这也使得如何协调绿化与建筑之间的关系,成为城市规划部门必须要考虑的重要问题。城市绿化、建筑与环境的有效融合,能够有效提高城市土地资源的使用效率,保证协调的同时,增加绿化面积,为城市绿化发展提供了更大空间,在营造良好城市环境的同时,还有助于降低城市绿化墙维护所需要消耗的费用,起到城市经济与生态同步改善的重要作用。从而更好地实现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
生态园林城市是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核心,以环境生态学为建设原理,对城市空间环境进行完善,打造与城市发展相适宜的绿地系统,可有效减少城市尾气污染、大气污染、噪声污染等,是一种依靠人工方式构建起来的与周围环境相互协调的人造生态结构,进而形成一个兼容生态、人类社会与建筑的系统,可有效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实现生态建设。现代城市的景观建设与设计,其关注重点在于能否将生态环境、城市建筑与人文相互统一,是其发展的必然趋势,同时也说明了现代园林城市建设的必要性,应当引起相应重视[4]。
以上可见,对于城市发展而言,建筑、绿化对城市环境保护都是必不可少的,只有相互协调、融合才能创造良好的城市环境,为人与自然、社会和谐发展创造有力条件。
为谋求经济发展,很长一段时间内,我国城市建设工作主要围绕经济增长目标来进行,在绿化、环境保护等方面存在忽视现象,导致城市绿化面积相对于人口和建筑严重不足,不利于建筑、绿化与环境的相互融合。在今后的工作当中,有关部门应充分认识到三者融合的必要性,及时更新绿化理念,并要投入足够的人力、物力,以求更好的推动各项建设工作。城市建设投资部门,要加大新型环保建筑材料和创新型建筑模式的开发力度,使新型城市建筑的建设能够最低限度带来环境污染,从而更好地融入城市生态和谐发展。城市规划部门,在充分了解城市特点的同时,可将森林、湿地等生态理念融入其中,实现自然与城市协调发展,并在小范围内形成较为良好的生态环境,以更好的满足绿色环保时代主题发展的客观需要[5]。
我国幅员辽阔,地大物博,各地在植被方面也存在较大的差异。乡土绿色植物,作为土生土长,能够适应本地环境的植物类型,对于小范围内绿化、生态建设有着重要作用,在绿化过程中应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要保证本土绿色植物与新引入的植物之间能够达成较好的协调发展关系,这样才能较好保证生物多样性。尤其是在本地生长十分稳定的植物群落,必须较好保护。在城市建设和规划同时,要注意保护本土植被,为动植物提供一个较为良好的栖息环境。与此同时,积极引进分别适宜于本城市建筑物内外气候温度生长的绿色植物品种,与本地原生态环境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借助园林设计规划,保护生态环境的同时带来最佳视觉效果。
合理的对城市绿化植物进行搭配,不仅可以发挥绿色植物本身的积极作用,同时还能够构建良好的植物景观,带给人别样的享受,从而使植物群落更为和谐。首先,绿色植物配置,应当考虑到不同植物在生理、外形结构、生长发展变化等方面的差异,寻求共同点与差异性,然后考虑采取同步种植发展,还是互补种植,使得植物之间能够彼此依存、烘托,展现出群体美;其次,综合考虑植物与城市的气候、环境氛围相互之间的适应性、融合度,遵循以城市特色为本,合理搭配乔木、灌木和草木,将自然生态引入城市,使城市生态更宜居、更环保。
城市建筑与绿化、环境的相互融合,同时体现在建筑物以外的区域,以及建筑物内部区域。首先,根据建筑自身的用途、功能,选择室内绿植摆放,既能够起到较好的装饰点缀作用,也能够较好改善室内环境,使室内环境更加清新怡人。在选择种植室内绿色植物时,生长环境要求与建筑物室内环境切合一致。在室内植物的管理方面,要考虑植物的生长特性,比如对光线和灌溉要求等,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以确保室内植物生长旺盛。另外,在城市建筑物外墙,可根据条件相应种植或悬挂种植能够防止建筑物外墙夏天过热、冬天过冷的,生长周期相对较长、生命力旺盛的绿植。以达到调节建筑物室内温度,净化建筑物周围环境,同时可以达到减少室内空调开放时间的理想效果。在城市建筑物之间,最大限度的合理种植绿地、草坪等植被,实现建筑物之间全无土壤暴露,从而能够有效防止沙尘扬土破坏空气质量。与此同时,第五代住房的概念横空出世,是一种“生态+文化”的建筑形式,能够从空间、环境、文化、效益四个层面,对建筑本身进行综合调整,做到人与建筑、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的相互融合,以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综上所述,近年来,城市人口环保意识显著增强。这也使得,城市建筑、绿化、环境融合,成为当前的重要问题,对于改善人居生活质量、增加城市绿地面积、打造现代园林城市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今后还需通过建设绿化型建筑物、维护和引进适宜的绿色生态植物、合理配置绿化植被、在建筑内外部合理设置绿植等方式,在城市建设中同时考虑到建筑、绿化、环境三方面要素,以加快绿色城市建设进程,为其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