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迁市生态河道建设的对策建议

2021-04-03 01:42:15
治淮 2021年8期
关键词:宿迁市河长管护

赵 艳 朱 泉 赵 杰

( 作者单位: 宿迁市供排水管理中心 223834)

一、基本概况

河道是社会经济发展必不可少的要素,是水系的重要载体,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宿迁市位于淮河、沂沭泗水系下游,河道纵横交错,河网密布,水域面积占市域国土面积的28%。有洪泽湖、骆马湖2 座大型湖泊;7 条流域性河道,河长684km;16 条区域性河道,河长1035km;39 条骨干排涝河道,河长739km;2045 条县乡河道,河长8208km。据统计,宿迁市列入日常水质监测的24 条、825km 长河道中,水质三类及以上的河道长512km,占总评价河长的62%;水质四类及以下的河道长313km,占总评价河长的38%。超标项目主要为氨氮、化学需氧量、高锰酸盐指数、五日生化需氧量等。中心城市建成区38 条河道,按照住建部《城市黑臭水体整治工作指南》,经过排查评估,其中的25 条列入到国家、省级城市黑臭水体整治名录。经生态健康评估显示,骆马湖为“良”,洪泽湖为“中”,中运河、淮沭河、徐洪河、古黄河等12 条河道中“良”和“中”分别为6 条。

据宿迁市生态环境公报,2019年,宿迁市11个城市集中式地表水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Ⅲ类标准,1 个城市集中式地下水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到《地下水质量标准》(GB/T 14848-2017)Ⅲ类标准,全年达标率为100%。宿迁市共有7 个河湖断面纳入国家“水十条”考核,水质年均值均达国家考核要求,断面水质达标率100%,优Ⅲ比例为85.7%,同比上升14.3 个百分点。宿迁市共有17 条河流19 个断面纳入省级考核,断面水质达标率为94.7%,优Ⅲ比例为89.5%,同比持平。宿迁市共16 个市考断面,水质达标率为93.8%,同比上升18.8%。

宿迁市大湖大河生态环境虽然逐渐好转,但距离水质达标要求还有差距,尤其是农村河道还存在水质恶化、水浅断流、无人管理等问题,群众要求治理的呼声很高。

二、存在问题

1.污水收集处理能力不足

从城市来看,现有城市污水处理厂因配套管网不到位,实际处理污水量达不到规划要求。中心城区10 座污水处理厂,年均运行负荷处于最佳的60%~80%的仅4 座,还有2 座污水厂负荷率小于40%,污水处理设施的效能未能得到充分发挥。有4座污水厂进水BOD 浓度不足100mg/L,污水管网存在破损外水入渗情况,污水收集系统尚不健全。从乡镇来看,虽基本实现了所有乡镇全覆盖全运行,但是管网覆盖面不全,污水未应收尽收,管网长期缺乏必要的管护,“水量低、浓度低”的问题依然普遍存在,存在污水处理设施“空白地区”。从农村来看,目前全市农村污水处理设施超过900 个,面广量大,但监管存在空白,“有厂无网”,“厂网不配套”,部分污水处理设施成了“摆设”,污水直排入河,破坏生态。

2.河道生态承载能力下降

调研中发现,河道水体富营养化较为严重,主要是因为化肥农药过度使用。据统计,宿迁市农作物总播种面积1065 万亩,农药年施用量近7000t,化肥年施用量近40 万t,平均亩施用量达37kg。目前农业用水基本采取漫灌方式,在降雨排涝和灌溉回归水过程中,大量无效的农药化肥流入沟河,造成水体富营养化,河道生物多样性受到严重破坏,水体自净能力下降,放大了污染破坏效应,形成恶性循环。一些河道多采用硬化护坡、护岸,特别是有些灌溉渠道长期无水,沟渠生态功能严重弱化。

3.维护水生态意识不强

调研发现,农村垃圾随意抛弃入河也是河道污染的重要原因。初步测算,宿迁市农村年生活污水产生量约6800 万t,年垃圾产生量约137 万t,其中随意丢弃的约40 万t。此外秸秆入河现象仍然存在,由于秸秆禁烧,加之利用不足,导致秸秆进入河道,经长期浸泡后发酵污染水质。此外,不规范的畜禽养殖也存在危害,宿迁市畜禽年产生粪尿超过900 万t,规模养殖场畜禽粪污处理与资源化利用率超过90%,但大部分小规模个体养殖场畜禽粪未经无害化处理,存在乱排乱放现象,严重污染水体和土壤。

4.河道管护不到位

河道管理单位侧重于管理维护一些流域性、区域性河道堤防,但农村河道缺乏完善的管护机制,农村河道垃圾乱堆乱放、杂草丛生,蓄水坝梗管理主体缺失,水行政人员偏少,河道管护人员、经费投入严重不足,日常管护缺失。

三、对策与建议

1.坚持高位推动,加大生态河道建设力度

开展生态河道建设,不仅要就水治水,还要配套建设污水收集处理设施,同步实施生态护岸,牵涉面广,标准要求高。按照属地负责原则,以各县区为生态河道建设责任主体,主要领导亲自挂帅、亲自部署、亲自督办,确保领导力量到位、工作措施到位、资金落实到位。市级相关部门全力做好配合。

2.坚持统筹规划,开展生态河道建设三年行动计划

规划是龙头。要围绕生态经济示范镇发展理念和定位,结合生态农业、生态林业、生态旅游、生态湿地等不同功能需求,兼顾城镇商业、景观、亲水等需求,统一规划,打造各具特色的生态河道,体现人水和谐、城水相融,建设水美乡村。开展生态河道三年行动计划,始终坚持“先地下后地上、先截污后治污、先河内后岸上、先水清后岸绿”的整治思路,实施系统化立体式治理,力求彻底治、治彻底。

3.坚持全域治理,持续改善生态河道水质

按照“控源截污、内源治理、疏浚活水、生态修复”的技术路线,在市级层面出台《宿迁市生态河道建设技术导则》,根据河道功能,分类指导,统筹推进。在中心城区和县城中,采用生态护坡,注重景观提升;在8个生态经济示范镇和9个中心镇中,多采用植被护岸,种植水生植物,坚持原生态与景观并重;在广大农村地区,注重水土涵养,广种植被,最大程度体现生态风貌。

4.坚持长效管护,加强生态河道管护能力建设

以全面实行“河长制”为引领,落实河长管护责任,建立健全长效管护机制,明确管护机构、管护人员和管护经费,加强河道巡查,推广“道路、绿化、垃圾、河道”四位一体的管护模式,保障河道生态功能长期稳定发挥。

5.坚持宣传引导,凝聚生态河道建设强大合力

生态河道建设意义重大,需要凝聚各方共识,形成推进建设的强大合力。对此应统一思想,汇聚社会各方力量,科学开展生态河道建设。同时,加大面上宣传力度,引导各地主动推进,特别是提高市民百姓关注、维护生态河道意识,为工程建设、日常维护营造良好氛围

猜你喜欢
宿迁市河长管护
2022年将农村公路管护领域就业岗位稳定在80万左右
今日农业(2022年16期)2022-11-09 23:18:44
宿迁市打好防汛抗旱主动仗
寒冷天气 咋管护羔羊
今日农业(2021年2期)2021-03-19 08:36:36
河长制推行中法律问题探讨
四川环境(2019年6期)2019-03-04 09:49:00
山西省省内主要河流河长调整公示
山西水利(2019年4期)2019-02-14 14:27:22
入秋养羊管护 不同于春夏季
今日农业(2019年16期)2019-01-03 11:39:20
从法律视角看“河长制”对水污染防治的作用
消费导刊(2018年10期)2018-08-20 02:56:52
森林管护中GPS技术的应用
现代园艺(2017年11期)2017-06-28 11:32:46
图说河长制
河北水利(2016年12期)2017-01-04 01:11:37
宿迁市农业发展需“三方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