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路路
水文化是指人类在与水有关的活动中所创造出的意识形态、价值理念等精神价值以及与之相关的物质价值。水不仅仅是生命之源,同时也是文明、文化的源头。20 世纪80年代末对水文化的研究与建设在我国逐渐兴起和发展,我国就水文化理论、水文化遗产、水文化资源、工程水文化、地域水文化、水文化教育传播等方面进行了大力的推动并获得了不少进展和成果,建设了一批具有丰富文化内涵的水文化工程,形成良好的水文化氛围,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茨淮新河是20 世纪70年代治理淮河的一项骨干工程,是安徽人民落实毛主席“一定要把淮河修好”的又一治淮成果,运行40 多年来发挥了显著的工程减灾兴利效益,孕育了“开河兴利,艰苦奋斗”“防洪治水,造福人民”的水利文化和可贵精神,值得新时代水利人大力学习、传承和弘扬。本文结合茨淮新河水文化现状,探讨水文化建设路径和未来发展。
实际工作中更加重视茨淮新河工程建设和运行管理,而很少就其水文化内涵进行研究和弘扬,对于“开河”精神、水文化成就、先进人物、行业精神等方面的宣传不足,对于水文化建设缺乏具有指导性、发展性的规划和计划。
对水文化建设的资金投入不足,导致了在具体工作的开展中无法提供相应的硬件保障和软件支持,对于文化活动、文化工作的开展造成了一定的阻碍,同时也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相关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
文化的宣传需要一定的载体,对于水文化来说,在相关工程建设过程中所产生的人物、精神、思想等都需要经过有效的整理、编撰,形成文化体系才能够更好地进行传播和发展。当前对茨淮新河相关文化、精神的发掘力度尚有欠缺,难以形成体系化的水文化内涵。
茨淮新河各工程管理单位主要以工程建设、运行管理方面的人才为主,而文化研究、宣传等方面的人才则相对缺乏,尤其是同时具有较高专业技术和良好文化素养的复合型人才更是凤毛麟角。再加上在水文化宣传、培养工作上的力度不足,缺乏良好的人才培养体系,也影响了水文化建设队伍水平的提升,影响了相关工作的顺利进行。
茨淮新河作为一项规模大、内容复杂、项目众多、牵涉面广的国家重点治淮工程,体现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不畏艰难的“开河”精神。建成后,茨淮新河发挥着抗旱排涝、交通航运的综合功能,服务于地方流域经济社会发展,体现了防洪治水、造福人民的文化精神。传承弘扬茨淮新河水文化精神要着重对开挖建设以来的水文化历史、精神、先进人物进行寻找、发掘,如开挖故事、水利名人、水歌曲、水习俗和建设以来水机构设置、水利技术、经验、效益等,并将其提炼、整理为具体的水文化内容,通过合理的编撰形成具有茨淮新河特色的、系统化的水文化内容。
水文化工程可以为文化推广、宣传提供有力支撑。例如,已建成并初具规模的茨淮新河纪念馆,把搜集到的老物件、老照片以及制作的音视频等向人民群众进行展示,重现茨淮新河“水利记忆”,使观众更好地领略水的美丽、魅力,感受水文化的丰富内涵。积极打造茨淮新河灌区绿色文化生态带。茨淮新河灌区以茨淮新河为水源,通过拆除重建和更新改造渠道、水闸、泵站及改善堤顶道路,充分发挥了自身水利功能,保障了两岸农业丰产丰收,但总体来说其文化观赏功能较弱。可以结合“十四五”期间灌区续建配套与现代化进程,树立“水利则民利,水和则民和,水美则民美”的理念,积极打造水利自然风景区,将水利工程与水环境、水历史、水景观融为一体,对茨淮新河的基本情况、成效以及建设人物、故事等进行文化艺术性展示,如碑石、文化墙、艺术走廊等,沿湖畔可建设一些水榭、兰亭、观景台等景观文化设施,突出水、水利工程与当地自然、社会、人民之间的和谐发展,形成水与城市、与人的良好共处。
积极加强茨淮新河水文化建设相关活动的开展,例如,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水文化宣传教育活动,采取文艺演出、水法制宣传、水科普讲座等,普及水文化知识,弘扬水文化精神,同时利用“中国水周”“世界水日”等开展系统的宣传工作,形成茨淮新河水文化品牌特色,扩大水文化对内、对外的影响。充分发挥志书“资治、存史、教化”功能,续编茨淮新河志书,不仅要反映水文化的物质成果,更要反映水文化的精神成果,努力弘扬人文精神。在水利建设和管理中加强水文化保护意识,要建管并重,树立人水和谐的管理理念,大力加强水污染的防治,建立“水清、河畅、岸绿、景美”的水生态环境和水景观文化,增强水文化对人民的精神、思想境界的影响。
加强组织领导建设,提高对水文化建设的重视程度,完善水文化建设工作规划,保证相关工作的有效落实,将水文化建设的思想融入到工作理念、职工思想当中。加强对水文化建设的资金支持与人才投入,可设置专项经费来保证工作的顺利进行。加强水文化建设队伍,通过系统化、规范化的水文化教育提高文化意识、文化素养,全面提升文化建设能力水平,为水文化建设提供服务和支持。加强现代科学技术在水文化建设中的应用,通过文化与技术的深度融合增强相关水利设施、工程的性能和管理效果,使其为人民的生活提供更好的保障和更多的便利,引起群众对水文化的感知和共鸣。
综上所述,水文化建设对于推动社会发展和进步有着重要的意义,要针对当前茨淮新河水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采取积极有效措施,不断增强水文化建设效率、效果,使其所蕴含的文化价值、精神价值、物质价值能够得到充分的体现,为更好地推动新阶段茨淮新河高质量发展、更好地服务于流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大的内在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