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琨 杨建龙
目前,全球新一代信息产业处于加速变革期,大数据技术和应用处于创新突破期,国内市场需求处于爆发期,我国大数据产业面临重要的发展机遇。黑龙江省的农业、能源、装备制造等产业肩负着维护国家“五个安全”的重要任务,大力发展大数据中心产业既是落实“国家大数据战略”、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迫切需求,也是在新一轮东北振兴中培育新动能、注入新活力的机遇所在。
一、黑龙江省发展大数据中心产业面临的形势
一是从国际产业形势看,数据中心市场规模巨大。2019年全球数据中心机架数量持续增加,存量为1773万个,未来机架以100万个/年的速度递增。中国现有存量机架约250万个,占比全球14%,数据中心机架数量规模未来会快速提升。同时2019年中国数据中心人均功率5W,是发达国家(新加坡63W、美国31W)的1/10—1/6,数字化程度总体较低。预测2024年全球数据中心市场规模将达到千亿美元。
二是从国内产业布局看,大数据中心正向二三线城市转移。由于一、二线城市资源紧缺,发达地区相继出台的发展限制政策,对于数据中心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也极大限制了数据中心在发达地区的发展,导致数据中心产业外溢趋势明显,新建数据中心,尤其是大型、超大型数据中心逐渐向北上广深周边及中西部地区转移,为黑龙江省大数据中心产业发展带来机遇。
三是从省内需求看,存在大量的产业融合空间。黑龙江省农业、装备制造业、能源、生物医药等产业在全国具有重要地位,承担着维护国家国防安全、粮食安全、生态安全、能源安全、产业安全的重任,黑龙江作为重要的老工业基地,装备制造业优势突出,但产业基础偏于传统,面临大数据快速发展的机遇,需要依托大数据促进制造业转型升级。黑龙江粮食产量连续多年居全国第一,是国家粮食安全的压舱石,农产品量大质优,绿色优势明显,需要通过统筹数据资源,加快农业农村大数据开放共享和综合利用,推动全省现代农业加快发展和实现乡村振兴。由此可见,黑龙江省既有运用云计算和大数据技术推动传统产业创新发展的迫切需求,同时也能够为大数据产业的发展提供更广阔的空间。
二、黑龙江省大数据中心产业发展基础
一是自然条件得天独厚。黑龍江省拥有独特的区位优势,属于寒温带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是国内最适宜发展大数据产业的地区之一。特别是省会城市哈尔滨处于世界公认的发展大数据中心产业的“黄金纬度”(北纬44—46度),年均气温3.5摄氏度,可节省云数据中心用电成本。自然环境安全,可长期维持大数据基础设施的较低运行成本。黑龙江省资源禀赋优良,年均降水量为367.63亿立方米,可为数据中心提供丰富的冷却水资源;地质结构稳定,远离地震带,没有台风等自然灾害,能够为数据中心的安全运营提供可靠的保障。发电能力富裕,总装机容量为403万千瓦时,全省大数据产业发展用电成本降至每度0.35元以下,为全国最低水平。人才和技术优势明显,拥有一批在计算机科学、人工智能、大数据等领域负有盛名的高校。
二是大数据中心产业体系逐步形成。2018年,全省信息产业总体规模达到400.6亿元,其中云计算、大数据等软件与信息技术服务业165亿元。“新字号”信息产业加快培育,“中国云谷”大数据产业集聚效应显现,多家企业入选国家大数据产业发展试点和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项目。哈尔滨大数据产业发展迅速,成为全省大数据产业发展的典型。截至目前,先后有国内10余家知名企业落户哈尔滨市,建设云数据中心。国裕、浪潮、曙光、亿林、中国移动(哈尔滨)数据中心一期、中国联通(哈尔滨)数据中心一期和香港名气通等数据中心已建成并投入使用,机柜(IDC)数量超过12000个。
三是大数据中心应用不断深化。“中国云谷”大数据产业集聚效应显现,多家企业入选国家大数据产业发展试点和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项目。支撑了政府、金融、互联网等各行各业数据业务,包括省政务云、省公安厅、省卫计委、腾讯、阿里巴巴、爱奇艺、搜狐等共221家内外业务,其中,全国TOP55网站引入比例为24%。2019年,黑龙江省政务大数据中心正式揭牌成立,打破了部门壁垒、数据“烟囱”和信息“孤岛”,打造网上政务服务统一入口和出口,以数字政务推动数字政府和人民满意政府建设。
三、黑龙江省大数据中心发展存在的问题
黑龙江省大数据产业已取得阶段性成果,但在引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方面,仍存在不利因素。
一是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相对滞后。传统重工业发展惯性思维和路径依赖较重,企业开放意识薄弱,数字化转型内生动力不足,产业配套数字化服务能力有待加强,尤其是支撑制造业和现代农业发展的金融、电商、物流、咨询等生产性服务业数字化相对滞后,信息流、物流、商流、资金流缺乏高效配置和综合利用。
二是经济新旧动能转换动力不足。平台经济、共享经济等新商业模式发展不足,新兴产业培育、高端产业集群发展不快,全省规上信息产业企业较少,主要集中在系统集成和服务等环节,自主研发能力较弱。两化融合处于全国落后水平,产业链协同、关键工序数控化率等存在短板。技术密集型和知识密集型企业较少,新旧动能转换动力不足。
三是基础数据资源与平台支撑能力较弱。全省统一政务云平台建设处于起步阶段,省级人口、法人、空间地理、信用、电子证照等基础数据资源仍分散在各业务部门,缺乏数据全口径整合共享平台。数据资源开放利用程度不够,大数据分析对管理决策的支撑能力不足。
四是信息化统筹管理体制机制尚不完善。黑龙江省尚缺乏统筹管理信息技术应用、数据资源、数字经济等工作的专门机构,信息化项目审批、绩效评估、数据共享、多元化运营等机制体制尚未形成。省直部门信息化与各市(地)智慧城市建设以分头推进为主,缺乏联动协同机制。
四、黑龙江省大数据中心发展对策建议
(一)制定实施大数据发展战略
应以“统筹布局、集約高效、产业联动、开放合作”为主线,通过政府引导、市场主导双轮驱动,加快数据中心一体化空间布局,发挥集聚效应,带动大数据产业发展,促进大数据跨区域、跨行业汇聚、流通和价值挖掘,构建大数据中心驱动创新发展的新业态、新模式,形成大数据产业快速发展的规模效应,全面落实黑龙江省数字龙江发展战略,实现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
(二)完善大数据中心基础设施建设
结合“宽带中国”战略,加快推动宽带网络建设,进一步优化互联网架构,提升互联网骨干网间互联互通水平,全面提升基础网络的能力和服务质量,满足各类数据中心建设和发展的需要。全面提升全省城镇光纤和4G覆盖,推动5G网络具备规模化服务能力,推动NB-IoT基站城乡普遍覆盖,推动全省各数据中心、云服务平台IPv6改造。加快推进NB-IoT等物联网网络建设,将网络覆盖由城市、部分县城和热点乡镇向全省县城和乡镇、热点农村延伸,引导IDC合理布局。加快北方云IDC大数据产业园、华铭大数据产业园、哈尔滨云谷名气通数据中心、哈尔滨国裕数据技术服务有限公司绿色国际数据中心群、中国联通(哈尔滨)数据中心、中国移动(哈尔滨)数据中心、华为云计算数据中心等IDC建设。推广NB-IoT在环保监测、交通管理、工业互联网等领域的应用,支持有条件的市地建设面向5G技术的物联网与智慧城市示范区,逐步开展中速物联网的试点部署。提升大数据产业发展的网络和硬件基础水平。
(三)统筹省内云计算数据中心发展
加快数据中心项目建设,争取国家大型数据中心项目在黑龙江落地,引进云计算龙头企业,重点布局和大力发展计算、存储资源租用、应用软件开发部署云平台等服务产业。支持全省中小企业云、工业云、研发设计云等平台建设,加快“企业上云”进程。引进培育数据清洗、脱敏、建模、分析挖掘、应用服务等大数据企业,发展采集、流通、交易、开放等专业化数据服务新业态。积极推动大数据在农业、制造业、医疗健康、旅游、地理信息等重点行业的应用,研发推广一批大数据解决方案。重点打造“中国云谷”、大庆大数据产业园等产业集聚区,做大做强本地优质大数据企业,争创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
(四)整合基础数据资源加强开发利用
整合公共数据资源,构建跨部门的政府数据统一共享交换平台,促进信息系统跨部门互联互通与共享。搭建政府数据统一开放平台,优先推动民生保障服务领域政府数据集向社会开放。加快实施公共服务大数据工程,推动改进政府管理和公共治理方式。实施工业、现代农业等大数据示范应用工程,鼓励企业创新应用模式和商业模式,开展基于大数据的数据汇集、发掘和服务,发展大数据产业。
(五)加强政策保障力度
对满足布局导向要求,符合相关标准要求的新建数据中心和整合、改造和升级的已建数据中心,在电力设施建设、电力供应及服务等方面给予重点支持。合理安排符合布局导向的数据中心的用地规模,在市政配套设施方面予以保障,在资金、人才、网络建设等方面给予支持。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鼓励行政机关带头使用专业机构提供的云服务,逐步减少政府自建数据中心的数量;引导企事业单位逐步将相关应用向专业机构提供的云服务上迁移。加强数据中心标准化工作,研究制定能源效率、服务质量、安全保障等方面的标准及相应测评方法,探索开展评测工作。通过对数据中心优秀案例的总结宣传,推广先进经验,发挥优秀企业的示范带动作用。加快数据中心安全技术研发,加强数据中心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数据中心的设计、建设和运营要按照行业主管部门的政策标准,在网络安全、应用系统安全、业务安全、管理安全等方面落实安全措施和要求,制定和完善应急预案,健全运行安全保障机制,提高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能力。◆
(作者单位:黑龙江省发展规划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