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实注采一体化治理,夯实老井稳产基础

2021-04-02 23:41:24李卓
工程技术与管理 2021年22期
关键词:偏流注水泵管柱

李卓

中石化胜利油田,中国·山东 东营 257000

1 引言

油田开发的重点工作是进一步精细注水工作。以细化动态监测为手段,强化资料录取,进一步加强油水井井组分析工作。公司以此为抓手,持续落实推、控、调等手段,降低含水上升与自然递减,推进高效注采完善,不断提高注水“三率”,提高水驱油藏的动用程度。为管理区精细油藏管理、稳产增产打下坚实基础。

2 注水现状

2.1 区块现状

油藏纵向上主要发育沙一、沙二上、沙二下、沙三上四套含油层系。整体构造形态为南低北高的单斜,地层倾角一般为2°~5°。南部以反向屋脊、北部以同向断阶为主要构造样式。内部发育多条小断层。

2.2 注水现状

①注水系统复杂,注水调控难度大。无法实现所有注水站的联动,当油田采出水来液波动较大时,就会出现采出水无法消耗或者采出水水源不足的问题,导致注水系统非常不稳定,注水调控难度极大。由于外输水终点注水站远近不一,出现偏流严重的现象,经常出现远端注水站无水可用而近端注水站污水过多的情况。

②注水压力差异大,高低压分水难度大。注水井油压差异非常大,水井油压最低为6.68MPa,最高为22MPa,较大的压力差导致低压井超注、高压井欠注,注水矛盾非常突出。因泥质含量高,储层敏感性为中敏地层,部分水井因地层堵塞导致高压注不进,需结合酸化手段进行降压增注。

③水质不合格。目前采出水系统采用“重力沉降+二级过滤”处理工艺。污水中含有大量的难以聚结的胶体粒子,通过精细过滤器过滤无法去除,水质不达标。

3 现场注水一体化提升办法及效果

针对井网状况,从强化平面完善、问题定向、建井网夯基础,到层系划分、动静结合,提高水驱动用,逐步形成了水质、地下、井筒、地面四位一体调整模式。

3.1 地下方面:强化资料录取,精细配产配注,立足动态调整

①加强动态分析,逐井组摸排配产配注。点面结合一体优化,实现油藏经营局部技术决策最优。实施“两类、三级、四期”动态分析,由地质、工程、地面一体化参与,及时解决油藏经营中的技术难题。为实现注采井网的有效驱替,管理区逐个井组开展动态分析工作,停注无效水井。水井作业扶停,酸化降压增注,优化水井配注。

②优选水井措施,多措并举提升注水能力。管理区至目前已经实施水井措施11 井次,目前日注水平共247.8m3,平均单井日注22.5m3,均能达到配注要求,措施效果明显。

3.2 水质方面:利用外协手段,创新合作模式,提升水质指标

①分析区块特点,找准水质需求。区块平均孔隙度19.1%,平均渗透率根据层系不同分别为6.0~21.6×10-3μm2,属于中孔、低渗、特低渗透储层。储层平均孔喉半径0.287~0.638μm,最大孔喉半径2.484μm[1]。

②落实工艺现状,找准问题矛盾。对油田采出水处理系统进行分析,从设备情况、药剂评价、结垢趋势等多方面对水处理系统进行分析评价。

整个沿程的悬浮固体含量很高,用0.45μm 滤膜加压滤不动,最多的过滤100mL;最初美国的API 标准要求过滤体积为1000mL,表明水质对微孔隙堵塞严重。粗滤后的含油量高,造成滤罐污染,而且油作为粘结剂易聚结细微的悬浮物,造成悬浮物的聚结沿程升高[2]。

③根据现实情况,寻求提升方法。委托服务方采用OMNi 撬装一体化采出水精细处理装置。该撬装一体化精细处理装置,高效除油反应器出水由提升泵提升至OMNi微纳米氮气气浮设备,在提升泵入口加入微量复合絮凝剂,凝聚微量乳化油溶解油,泵出口加入助凝剂捕捉细小颗粒。在设备内结合气泡(气泡粒径≤30μm)形成浮渣。污水经设备内部稳流聚集斜管沉降后至出水口(含油≤10mg/L;悬浮物≤10mg/L),浮渣及排泥进入叠螺污泥脱水系统进行减量化暂存。微纳米气浮出水由提升泵依次进入两级高密度锰沙、高硬度碳化硅过滤器过滤处理后达到(含油≤6mg/L;悬浮物≤2mg/L;粒径中值≤1.5μm)达到二级回注标准。

3.3 井筒方面:强化分析论证,创新技术手段,提升注水三率

3.3.1 多措并举提升水井指标

通过三年未动管柱检管和水井措施,11 口水井的井下管柱由可投捞管柱更换为一体化测调管柱,大幅度解决了可投捞水井无法测调的问题。

3.3.2 新工艺实验,打造智能分注井网

以精准注水、降递减,夯实老区稳产基础为目的,在沙二下局部打造智能分注井网。智能分注技术较传统的一体化工艺有重大创新,可以完善数据监测、高效测试及调控优势,对生产开发状态控制、油藏动态再认识、注采参数快速调控提供了技术支撑[3]。

3.4 地面方面:精细设备管理,借力信息化手段,提升注水能力

3.4.1 提升注水泵管理水平,提高注水时率

泵修、柱塞优化方面,优化注水泵柱塞,提高单泵注水能力,满足生产需求。另外重点加强注水泵运行管理,严格注水泵运行管理制度。

3.4.2 夯实现场设备管理,解决注水问题

以信息化建设为抓手,夯实现场注水管理基础,部署自动化数据采集后,现场数据实时采集,不仅降低了职工劳动力也摒除了因操作不当造成的数据误差,为注水分析提供可靠依据。

3.4.3 各节点协调管控,解决偏流问题

借力信息化手段通过参数调节,控制排量进一步提高外输压力,减少偏流影响,通过液位报警,提示偏流影响程度,提前处置防止进一步加剧,通过控制阀门开度,找到各注水罐液位稳定平衡点,最终实现油田采出水外输的稳定。

3.4.4 依托信息化平台,提升注水能力

通过“PCS”“scada”系统,完成数据的采集、上传、存储以及注水量远程自动调配;实现对各注水环节(包括罐液位、泵排量、压力、水量等)时刻管控,从原来的多点管理到现在的单线管控。借助信息化平台,管理区注水系统的注水能力不断提升。数据采集更实时、准确;各方协调更快速、精准;注水监控更及时、有效。

4 结论

通过开展“注够水、注好水、注有效水”的活动,借力动态分析、水井措施、信息化提升、智能分注等多种手段,实现了注采管理水平的全面提升。

①年内实现11 个井组稳升,年自然递减8%,同比下降0.6%,连续两年实现低渗油藏自然递减10%以内。说明通过注水一体化治理,解决开发矛盾,实现控制含水上升,减缓递减是可行的。

②注水一体化治理成效显著,日注能力与日注水平显著提升。全年注水“三率”等开发指标稳中向好,为进一步提升注水工作坚定了信心。

③采用OMNi 撬装一体化采出水精细处理装置处理流程短、处理精度高、占地面积少、节省土建、工艺流程便于安装,自动化程度高运行稳定,从而做到安全生产、节能环保、节省人员、增产增效。

猜你喜欢
偏流注水泵管柱
甲板风及偏流板角度对舰载机尾流的影响
航空兵器(2022年4期)2022-10-11 11:56:24
海上平台大流量BB3型高压注水泵的研制和试验验证
水泵技术(2022年3期)2022-08-26 08:59:36
新型解堵注水洗井管柱的设计
云南化工(2021年8期)2021-12-21 06:37:46
水垂比对管柱摩阻和扭矩的影响实验
中国煤层气(2021年5期)2021-03-02 05:53:14
基于Workbench的加热炉管柱结构优化
环状注水管网注水泵优化运行
浅析注水泵节能措施及应用效果
受井眼约束带接头管柱的纵横弯曲分析
偏流角修正对主动推扫成像品质影响分析
基于频谱分析法的注水泵故障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