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荷香
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在创造巨大物质财富的同时,也打破了生态系统的平衡,人与自然深层次矛盾日益突显。因此,在进行水利工程设计的过程中,应该考虑对环境带来的危害和造成的影响,为了避免在施工过程中对周围的环境造成严重的破坏,应该在水利工程设计过程中融入生态保护理念,最大程度地减少工程对周边自然环境的扰动和影响,防止生态环境恶化。
在水利工程项目设计中体现生态保护理念,实用性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原则。首先应确保工程主要功能正常发挥效益,如防洪、治涝、灌溉、发电、供水等,在充分保证水利工程主要功能的前提下,注重水利工程的生态效益,从而实现水利工程的实用功能和生态功能相结合。其次需要充分考虑各种经济成本因素,选择经济成本最小、最实用的水利生态工程设计方案。
自然界是一个整体,其内部包含多个子系统,如水利工程就包含水文、生物、工程等三大系统。因此,在进行生态水利工程设计的过程中,应该始终坚持整体性的原则,要充分考虑到自然界的各个系统,将自然水文系统、生物系统和水利工程系统等紧密联合在一起,坚持系统治理。山水林田湖草沙是不可分割的生态系统,保护生态环境,应坚持系统观念推进整体治理。因此在进行水利工程项目设计之前,应提前搜集水利工程周边相关环境信息资料,从而对水利工程建设环境有一个整体了解,充分掌握工程周围环境中的各种生物种类和数量,尽可能减小工程建设对周围环境的破坏。
水利工程是一项重大的基础设施工程,在进行水利工程施工方案设计时应该对工程建设地和周边的自然生态环境进行全面、科学的调查研究,分析施工周边环境的自然状况,再因地制宜地进行水利工程设计。然而在实际设计过程中,有些设计人员会忽视或者遗漏此类信息,并没有全面搜集设计所需的水文资料,缺乏全面的水文资料势必会造成设计存在缺陷,从而导致水利工程无法对工程当地的自然生态资源进行科学的利用,也就影响了生态理念在水利工程设计中应用。
水资源是人们生活的基本保障,水利工程的设计理念直接影响着当地居民的日常生活。对水资源进行合理的开发利用能够有效地促进当地的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前提是充分认识到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摒弃损害甚至破坏生态环境的发展模式,坚持绿色发展,注重生态化水利工程建设。目前,我国水利工程设计过程普遍存在生态保护意识淡薄的情况,大多数设计人员在设计施工方案的时候,没有体现生态功能性,忽视水利工程建设对自然环境和生态的破坏和负面的影响,也没有采取有效措施恢复和保护生态环境,不仅影响了当地的生态平衡,也不利于工程建设的顺利开展。
水利设计人员综合技术水平的高低往往会对整个水利工程质量、施工环境、使用效果等产生重要影响。因此,要在我国水利工程设计中科学地应用工程生态保护理念,就要不断提高工程设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定期对工程设计人员进行专业培训,提高他们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养;加强工程设计人员对于生态环境保护的基本认识,使工程设计人员充分认识到生态保护理念在设计工作中的重要意义,不断促进水利工程设计中生态理念的应用。
水利工程是一项综合性的基础设施工程。在水利工程设计中应用生态保护理念时,水文生态资料是必不可少的基础条件之一。完善的水文生态资料可以方便工程设计人员更好地对当地水文资源环境进行综合分析,同时还可以将水文生态保护理念充分地融入应用到水利工程设计中。另外,设计人员还需要对当地的自然生态环境状况进行充分了解,通过实地勘查、翻阅资料等方式,调查工程影响范围内动植物物种、群落以及生态系统等,尤其是影响范围内是否存在珍贵物种和保护动植物,了解动物的栖息、迁徙以及生活规律,调查植物的种类、组成以及存量等情况,以在设计中采取有效措施对当地的生态环境进行保护或补偿。
近年来,由于我国国民经济与自然科技都已经得到了显著的发展进步,各行各业都已经开始积极引入先进的自然科学生态技术、新工艺材料与新技术设备,水利工程领域也不例外,如一体化泵闸、生态护岸等。一体化泵闸操作简单方便,施工工期短,对环境影响较传统工艺小;生态护岸运用了新材料,加强了水体交换,预留了生物通道。因此工程设计应结合实际需求和生态功能的实现,充分发挥新技术和新材料的作用,将生态理念更好地运用到水利工程设计中。
水利工程建设势必会对生态环境造成一定影响,因此要在水利工程建设中融入生态理念,坚持安全性、实用性、经济性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实现水利工程建设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真正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发展理念,减少水利工程建设对生态的不利影响,充分发挥水利工程建设对经济社会可持续、高质量发展的保障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