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密市是郑州市所辖市(县),地处以郑州市为中心的中原城市群隆起带和“郑州半小时经济圈”内,已纳入大郑州建设规划。近年来,全市紧扣“打造工业强市、建设中等城市、争进全国百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全力推进结构调整,积极培育后发优势,经济发展进入全面提速、加快转型的新阶段。
新密市地处五指岭东北支脉的夹角地带,西、北、南三面为嵩山余脉环抱的浅山丘陵区,中部丘陵绵亘、沟谷纵横交错,东部连接广阔的黄淮海平原,地貌似“箕”形。境内主要河流大都属季节性河流,当地水资源匮乏,年人均水资源量为118m3,基于当地的水资源条件,水资源承载能力难以支撑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速度和规模,应采取“开源节流”措施,优化调整取用水结构。一方面积极利用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另一方面全面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要把节水作为一项必须长期坚持的工作抓手。为实现节水工作的发展目标,需注重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目前,新密市通过水权交易的方式,可以实现2850×104m3的外调水量,有效缓解新密市特别是城区的供水紧张问题。根据新密市中长期的经济社会发展预测及相应的用水需求,2030年在当地现状水资源条件下,新密市的水资源总体需求缺口为6000×104m3,在现有水权交易及调水的基础上,仍需要增加外调水量3150×104m3。需要继续推进外调水源的争取工作,持续保障新密市水资源需求。
据不完全统计,全市煤矿生产年排水量达5100 万m3,大量的煤矿排水流入河道而未得到有效利用,浪费的同时还造成区域环境地质问题。煤矿排水是地下水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需要限制开采。为高效合理利用煤矿排水,建议政府出台采矿行业排水管理和煤矿排水利用的指导意见或相关政策,通过有效的措施,激励和引导煤矿企业,在矿井周围修建排水处理净化和利用设施,通过生产企业的节水改造和政府职能部门的有效监督管理,满足矿区和周边地区的生产生活及农业灌溉用水。新密市已经开展了煤矿排水充分利用的相关工程措施,包括引王庄排水阵地煤矿排水入李湾水库补源,可进一步考虑将永祥、裴沟、李岗等煤矿的矿井排水经处理达标后,在满足当地居民用水和农田灌溉用水外,将多余水量引至净化水厂处理后并入城区管网,供生活生产和生态用水,提高新密市城区的供水保障能力。
除在山丘区利用地形大力发展雨水灌溉以外,加大城区雨水利用力度。应当由政府水务及相关部门,通过工程体系建设,广泛开展小流域治理,兴建拦蓄补源工程,利用好现有的水库、河道、坑塘、绿地,充分拦蓄降水;因地制宜修建一些塘、坝、堰等拦蓄工程,提高对雨水资源的存留量;加强山坡地治理,提高植被覆盖率,涵养水源。对新建小区和工程,要求其配建雨水和中水利用设施,通过城区雨水收集系统,将雨水作为生态景观用水,同时也可以存蓄补给地下水,作为生态水系建设的主要水源。
鼓励支持工业、农业、企业、生活和生态环境充分利用中水。雨水利用和中水回用工作的开展实施,建议以水务管理部门为主导,各政府部门统一协调,通过制定合理的雨水利用及中水回用政策、建立完善的行业机制,来促进和推动雨水利用和污水回用,保障区域水资源的需求。
为推动和保障新密市节水型社会建设的顺利开展,在确定水资源开发利用总量控制、用水效率控制、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的“三条红线”的基础上,充分发挥红线的约束调节作用,节约集约用水,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与水资源、水环境承载能力相协调。
实施用水总量控制,遏制不合理用水需求,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与水资源承载能力相协调。实施总量控制与定额管理相结合的制度,实现计划用水管理,抓紧制定区域水量分配方案,建立覆盖区域取用水总量控制指标体系。
将地表水、地下水全部纳入取水许可范畴,特别要加强特殊地区如地下水超采区的取水许可监管,严格限制地下水的抽排,落实水资源论证制度,强化取水计量的监管。
新建、扩建、改建建设项目要遵循绿色循环低碳的理念,配套建设节水设施,并保证其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水利主管部门要严格审查建设项目节水设施方案和施工图,加大施工、监理、竣工验收等环节的监管力度,对节水设施未经验收或验收不合格的建设项目,不予核定用水指标,供水单位不予供水;验收合格的项目,要由建设单位会同运营单位制定节水设施运营维护机制,确保节水设施正常运行。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2015年)提出,结合城市开发、旧城改造、市政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加快实施“渗、滞、蓄、净、用、排”相结合的雨洪水控制与利用工程,降低硬覆盖率,提升地面蓄水、渗水和涵养水源能力。中小河道治理、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高标准农田建设及绿化造林等工程,要统筹考虑防汛安全和雨洪水利用,建设相关配套设施,实现雨洪水自然蓄积、自然渗透、自然净化,提升防洪排涝能力,改善自然生态环境。
通过广播电视、报刊杂志、电子公告牌等各种新闻媒体形式广泛宣传各种节水工作经验和节水先进方法;制作节水宣传册,在社区、单位、商业街分发,将国家和本市节水政策法规、水资源现状、节水规划、节水方法等宣传到千家万户;建立专门的节水网站,让市民了解最新的水资源现状动态、节水工作开展情况,并设立节水论坛让市民参与探讨节水建议、方法等,同时对于市民提出的各类节水建议、方法及发明的节水专利等进行备案,并报有关部门参考。建立社会监督网络,广泛开展民间节水活动,将节水教育纳入现行教育课程。
建立公众充分参与节水的制度,注重鼓励用水者组织,特别是非政府组织,充分参与节水型社会建设。培育和发展用水者组织,参与到用水权、水量的分配、管理和监督,以及水价的制定和实施中来。用水者组织应实行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充分调动广大用水户参与水资源管理的积极性,促进节水社会化。提高政策制定过程的开放度和信息透明度,在政策制定和实施过程中建立水相关利益团体的制度化表达机制和参与机制。建立多部门协作制度、咨询制度、水价听证制度,用水、节水和水交易信息公布制度、群众有奖举报制度以及其他充分体现公众知情权、参与决策权、监督权、舆论权的制度。
新密市节水型社会建设需要通过制度方面创新努力实现“五个转变”,由行政推动为主向经济、法律、政策手段为主的转变;由注重农业节水管理向全社会节水管理的转变;由依靠工程节水为主向机制激励和工程建设相结合的转变;由城乡分割节水管理向城乡统筹节水管理的转变;由注重保护和利用传统水资源向传统与非传统水资源并重的转变。通过法律、工程、经济、行政、科技等多个方面,加强制度建设,充分发挥经济杠杆的促进作用、发挥科技的支撑作用、发挥社会的监督作用等。
实行水资源的“超用加价,节约有奖,转让有偿”制度。严格执行非居民用水超定额、超计划累进加价政策和特殊行业用水水价政策,全面落实居民用水阶梯水价政策,健全农村生活用水价格及收费管理机制,研究调整水资源费征收标准。开展农业水价综合改革,规范农业用水收费,提高农业用水效率。按照节能节水专用设备企业所得税优惠目录,落实有关税收优惠政策。
依托科技人才优势,推动节水技术创新。按照产、学、研、用一体化的发展思路,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制定奖励和支持政策等方式,鼓励企业、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开展协同创新,积极研发先进节水技术和产品。不断健全用水定额等节水技术标准体系,完善节水技术推广服务网络。加强区域合作和对外交流,积极引进推广先进节水技术和经验。
各级管理部门要建立违法取用水及浪费水资源监督举报机制,并加大对有关行为和案件的曝光力度。定期邀请专家、代表、委员开展节水检查,积极听取企事业单位、科研院所、高等院校有关专家和社会志愿者对节水工作的意见建议,不断改进方式方法,推动节水工作取得新成效。完善工作制度,加强组织领导。强化部门管理责任和各乡镇政府主体责任,实现权责分明、政策协同,统筹指导相关工作,合力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并将节水目标任务纳入政府绩效考核体系。水务部门、节约用水管理部门要进一步健全机构,加强对节水工作的监督管理和业务指导,提高管理效率,为节水型社会建设提供有力组织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