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城遇“故知”

2021-04-02 17:07:51王芳丽
中国三峡 2021年11期
关键词:韩城赵氏赵家

◎ 文 | 王芳丽

韩城,听其名字,便知是座古城。

春秋战国时期,“韩”字在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从韩赵魏三家分晋,到战国七雄中的韩国,无一不是如雷贯耳。而韩城的身影,也在这段历史中频频出现。尽管它的名称来源要更早一些——西周时期,周武王将小儿子分封于今陕西韩城县南,直至春秋时期,礼乐崩坏,周王室衰微,韩国被同为诸侯国的晋国吞并。

作为诸侯国的“韩”虽然灭了,作为地名的“韩”却被保留了下来。

公元前678 年,晋国旁支曲沃武灭了晋侯缗,成为新的晋国国君,并将此次事件中贡献较大的叔父姬万封于韩原(今陕西韩城),其后裔以韩为氏。韩城迎来了它的新主人,韩氏一族也在晋国不断发展壮大。

公元651 年,秦晋两国爆发了著名的韩原之战。此后数年,韩城一直作为秦晋边境被双方争夺。或许是由于强秦在侧,寝食难安。春秋末年,韩氏家主韩贞子率族人迁于平阳(今山西临汾西南)。至此,作为姓氏的“韩”字走出韩城。后来韩、赵、魏三家分晋,并得到周王室的承认,位列于诸侯,韩国建立。七雄兼并的战国序幕由此揭开。

再后面的故事似乎与韩城没了关系。但在梳理这段历史的过程中,我还发现了几个熟悉的名字—— 韩厥与赵武。这是元杂剧《赵氏孤儿》中的两位人物,赵武即是赵氏孤儿,韩厥则是助其逃生的八义士之一。

作为一名曾经的戏曲专业学生,十几年前我便知道,历史中赵氏孤儿的故事是史学界和文学界的一大“悬案”。前年我们去韩城出差才发现,这桩悬案的制造者司马迁,原来就是韩城人。

有学者批评司马迁在《赵世家》与《晋世家》中记载赵氏孤儿的故事自相矛盾。《赵世家》中赵家被灭门是由于屠岸贾的陷害,赵氏孤儿也遭到他的追杀,最终在程婴和公孙杵臼等八义士的保护下逃生,长大后得以报仇雪恨。而在《晋世家》中,赵家灭门后赵武与母亲在宫中生活,衣食无忧,并在韩厥的帮助下重新将赵家发展壮大。也就是说,在同一本书中,太史公讲述了两个大相径庭的版本。

这种自相矛盾的情况在《史记》中并不少见,司马迁也在书中言明了自己“信以传信,疑以传疑,故两言之”的著书态度,将信史与疑史收录于不同的篇章中,待读者自己判断。

我猜想作为韩城人的司马迁,应当对晋国历史格外留心。虽然赵氏孤儿与八义士的故事过于戏剧化,带有明显的民间传奇色彩,他却被其中的忠义精神所感动,将其保留在《赵世家》中。《晋世家》叙述相对平直,又有《左传》佐证,可信度较高,但仍充斥着历史被重新构建的痕迹。信史未必是全部的真实,司马迁作为记录者,也未试图抹除其间的漏洞。

虽然历史疑团没有解开,我却看到了司马迁在《史记》中对家乡韩城倾注的热情。甚至能想象他在收集资料时的分外用心与编写史书时的难以摒弃。也许正是由于这份乡情,《赵世家》中那个极具戏剧色彩的故事才得以流传。

由此我们也能看到一个有趣的现象:尽管《晋世家》中的故事更能被正史承认,但广大民众却更喜爱《赵世家》中的故事,因此在各类文学艺术作品中反复演绎,感动古今中外。

猜你喜欢
韩城赵氏赵家
赵家祥教授
观察与思考(2022年3期)2022-04-22 10:32:20
嗨!韩城
魅力韩城
韩城老街
请到我们韩城来
Airport gate assignment problem with deep reinforcement learning①
《赵氏孤儿》的改编与创新——从元杂剧到电影
A new species of the Southeast Asian genus Opisthotropis (Serpentes: Colubridae: Natricinae) from western Hunan, China
赵氏孤儿
赵氏的祖先造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