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以下简称“中国机械联”)四届八次会员大会在京隆重召开,中国机械联执行副会长陈斌就宏观经济形势和机械工业“十四·五”规划做了专题报告,主要内容为“十四·五”规划编制思路及内容概要。
“十四·五”规划编制思路,一是坚持正确的指导思想;二是树立全新的国际视野;三是使用科学的编制方法;四是构建紧密的规划体系。研究重点为,一是明确提出“贯彻新发展理念,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二是强化“创新”的核心地位,将“融合”理念贯穿创新发展全过程;三是紧紧围绕“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做文章;四是突出关注“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2025年发展目标为,到“十四·五”末期,我国机械工业在质量效益明显提升的基础上实现持续健康平稳发展,全行业工业增加值增速高于制造业增速,为保持制造业比重基本稳定做出贡献。创新能力显著增强,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产业结构更加优化,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稳步提升。
2035年发展目标为,到2035年,我国机械工业综合技术实力大幅提升,进入全球机械制造强国阵营中等水平。
2021年4月16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党组成员、副部长辛国斌赴部工业文化发展中心(以下简称“中心”)调研,看望慰问干部职工,听取工作情况汇报,并与中心班子成员进行座谈交流。辛国斌对中心各项工作取得的进展和成绩给予肯定,并对今后工作提出明确要求:一是要科学认识工业文化在“两个强国”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发挥理论和文化建设的指导作用;二是要坚持以党的政治建设引领事业发展,自觉履行新时代工业文化建设的使命任务;三是要聚焦主责主业,谋划好“十四·五”发展,全面梳理工业文化工作体系,树立品牌意识,围绕主责主业,打造中心的品牌和特色,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四是要着力增强中心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切实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强化团结协作;五是要进一步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建立健全长效机制,把“严”的主基调长期坚持下去,建立管思想、管工作、管作风、管纪律的从严管理体系。
日前,中国中小企业国际合作协会(以下简称“协会”)第四次会员代表大会在北京、上海、深圳三地会场同步举行。工业和信息化部党组成员、副部长王江平出席北京主会场会议并致辞。
王江平指出,中小企业的韧性是我国经济韧性的重要基础,协会长期致力于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积极帮助中小企业“走出去”、 “引进来”,已经成为促进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重要社会力量。王江平强调, “十四·五”时期工业和信息化部将立足新发展阶段,围绕抓好政策体系、服务体系、发展环境三个领域,聚焦着力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着力加强中小企业合法权益保护两个重点,努力构建中小企业“321”工作体系,促进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同时,希望协会今后:一是继续发挥桥梁纽带作用,不断优化中小企业公共服务;二是充分发挥传统优势,进一步深化中小企业国际合作;三是发挥政府助手作用,助力提升企业获得感和满意度。
2021年4月20日,中国机械工业安全卫生协会(以下简称“中机安协”)第八届会员代表大会暨八届一次理事(扩大)会议(以下简称“八届一次理事会议”)在北京胜利召开。此次大会选举产生了新一届理事会,讨论和规划了协会今后的发展方向。中机安协也将乘着我国“十四·五”规划的强劲东风,步入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
大会首先由尹燕生副会长代表陈国卫会长做了题为《牢记使命 克服困难 加强协会建设为推动机械行业安全发展贡献力量》的第七届理事会工作报告,报告从为政府、会员及行业企业服务、开拓协会工作等方面回顾总结了七届理事会的主要工作。李勤会长做了《学党史 铭初心 强服务 开新局 为中国装备制造业安全发展保驾护航》的工作报告,对理事会下一步工作要点和发展方向做了宏观布局。协会要为会员代言、聚焦企业服务、强韧行业纽带、当好政府参谋,充分发挥好协会的桥梁和纽带作用。
2021年4月15日,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以下简称“中国机械联”)四届八次会员大会在京隆重召开。王瑞祥会长代表中国机械联四届理事会做了题为《顺应新时代 开局“十四·五”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不懈奋斗》的工作报告。
王瑞祥会长回顾总结了中国机械联20年发展历程,提炼出20年发展体会:一是必须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政治站位,履职尽责;二是必须坚持植根行业、服务为本的办会宗旨,开拓创新;三是必须坚持推进专业化、职业化平台建设;四是必须坚持切实加强党的领导;五是必须坚持以章程为核心规范运作,加强自律。对于下一步工作,王瑞祥会长提出:一是切实抓好理论学习和思想武装;二是精心做好长远谋划和“十四·五”开局;三是坚持稳中求进实现预期发展目标;四是全力推进“两化”攻坚战取得成效;五是持续推动创新驱动战略实现突破;六是深入探索适应新发展格局的实现路径;七是深化协会改革完善工作体系。
日前,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以下简称“市场监管总局”)公布2021年立法工作计划,明确全年立法项目共67项,包括拟起草法律、行政法规送审稿六部,拟制修订部门规章61部(其中第一类立法项目36部,第二类立法项目25项)。
市场监管总局要求,2021年立法工作要以努力建设适应新发展格局的现代化市场监管法律体系为目标,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加强重点领域立法,加大立法统筹协调力度,加快立法进程,优化立法程序,着力提高立法质量和效率,为市场监管工作长远发展筑牢法治根基。
2021年4月14日~15日,全国市场监管系统质量发展工作会议在浙江省宁波市召开。会议全面总结2020年和“十三·五”时期质量发展工作,研究部署“十四·五”及2021年重点工作。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以下简称“市场监管总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主任田世宏出席会议并讲话。
会议指出, “十三·五”期间,在全国各级质量工作部门的共同努力下,质量政策日臻完善,质量机制不断健全,质量国际交流合作不断深化。2020年全国质量发展战线全力以赴深入开展质量提升行动,各项工作取得显著成效。会议要求,全国质量发展战线要以党史学习教育为动力,全力以赴完成今年质量发展工作,抓紧编制质量强国建设纲要、探索建立中央质量督察机制、深入开展质量提升行动、高质量办好中国质量(杭州)大会、组织好第四届中国质量奖、统筹办好全国“质量月”活动,以优异成绩庆祝建党100周年。
2021年4月15日至16日,全国市场监管部门法制工作会议在上海举行。会议总结机构改革以来市场监管法制工作,部署今后的法治市场监管建设工作。
会议指出,总局组建以来,市场监管法制工作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引领,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提升争议化解能力,深化普法宣传,为履行好市场监管职责发挥了不可替代的“基石”作用。
会议要求,市场监管法制工作要以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高效的市场监管法律体系为重点,最大限度减少制度性交易成本;以规范行政权力运行为关键,推动执法监管更加规范、依法行政能力普遍提升;以营造良好的法治氛围为保障,把普法融入市场监管工作全过程,围绕“大市场、大质量、大监管”,加快推进法治市场监管建设。
日前,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以下简称“市场监管总局”)公布《2021年产品质量国家监督抽查计划》 (以下简称“《计划》”)。
《计划》显示,2021年将抽查137种重点产品。其中,电子电器产品36种,农业生产资料六种,建筑和装饰装修材料19种,电工及材料产品七种,机械及安防产品23种,日用及纺织品20种,耐用消费品14种,食品相关产品12种。
抽查工作将在四方面加大力度。一是突出流通领域抽查,大幅提高流通领域抽查占比,共有61种产品在流通领域接受抽查;二是突出民生产品抽查;三是突出“一老一小”产品抽查;四是突出全国联动抽查,着力发挥全国市场监管合力,针对电线电缆、水泥、农用地膜等重要产品,在产业集中区等重点区域,开展全国联动抽查。
日前,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以下简称“市场监管总局”)印发《关于2020年国家级检验检测机构能力验证结果的通告》 (以下简称“《通告》”)。
《通告》显示,2020年,市场监管总局组织实施国家级检验检测机构能力验证项目20项,考核检验检测参数28个,涉及外贸产品质量、医疗卫生用品、食品安全、生态环境监测、建材质量、电气安全和网络信息安全等领域。按照市场监管总局的部署要求,累计考核国家级资质认定检验检测机构3034家次。通过项目承担单位和技术专家对能力验证结果的技术审查、统计分析和综合评价,结果合格2818家次,不合格216家次。
通过不同层级、不同行业领域组织实施能力验证和实验室间比对工作,有效识别相关检验检测机构在“人、机、料、法、环”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和短板,有效提升我国检验检测机构技术能力,在检验检测行业营造良好的学习风气和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