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景初 Hu Jingchu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家具与艺术设计学院,湖南长沙 410004)
编者按:胡景初教授是我国家具学科的创始人之一,1968年分配到上海的家具企业工作,1976年回到母校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原中南林学院)工作,于1980年代初在全国高校率先创办了家具设计专业,1994年创办了学术期刊《家具与室内装饰》杂志。可以说,他是中国现代家具业兴衰发展的最有力见证者之一。先生退休后,仍然心系行业,笔耕不辍,不仅有自成一派、独具特色的水墨丹青“家具画”,还有据其个人丰富阅历和感悟而作的“家具史话”。
1941年我出生在湖南浏阳的一个小山村,早在孩提时期,我就有一个家具梦——做一名家具人。
这个梦的诱因与我的父亲有着密切的关系。我父亲年青时是一个乡村木工,或在家里的作坊里承接乡邻的来料定制家具,或背着木工工具上门加工。从我记事起我就目睹了父亲用斧、锯、刨、凿等手工工具将一根根原木(主要是杉木)慢慢做成家具的零部件,最后又巧妙地组装成功能、形态各异的家具产品。同时父亲还兼做漆匠,常在室外用砖块支锅生火,用“土子”(一种粉状干燥剂)将桐油熬制成清漆,或加颜料粉调制成色漆用于家具涂装或彩绘,对此我感到十分有趣。大约6岁,时我曾偷了父亲的颜料粉去试着绘画,可惜它不溶于水,结果白白地浪费了不少颜料,为此还挨了父亲的揍。
促使我形成梦想的另一个人是我的祖父,他是一名在当地胡氏宗祠里开私塾的教书先生。他有很多藏书,其中我最感兴趣的是一套“芥子园画谱”,我父亲就是参照图谱在家具表面进行彩绘的。祖父除了教我读死书死背书外,还教我写大字和临摹画谱。使我从小养成了爱好美术的兴趣,为我后来从事家具设计埋下了伏笔。
我父亲在祖父的调教下,读完了四书五经,成了一名有文化的乡村木匠。土改时我们那里建立了基层政府——浏阳县第七区,由于南下干部少,还要就地选拔干部,我父亲就轻易地成为了当时一名崔姓的区长的秘书,比起今天考公务员就容易多了。可惜的是,我再也没有机会跟父亲学木匠了。幸运的是,父亲成为了国家干部,不久后便有了固定不菲的收入,为我后来上大学学习更高级的木工创造了条件。
在圆梦的过程中,中小学的美术课使我获益匪浅。当时的小学教师中藏龙卧虎,我的汤姓班主任教我们语文和美术,他是当时名家丰子恺先生的崇拜者,他的画作和书法几乎可与丰子恺的作品乱真。他让我知道了世界上还有专门从事绘画的文化人。我的中学6年是在前身为“狮山书院”的浏阳三中度过的,初三时开始进入大跃进年代,在大炼钢铁等“大跃进”运动中,师生们都在工地或乡村劳动,我却有幸在美术老师的带领下,在镇上的当街建筑外墙上画宣传画。印象最深的有两幅,一幅是苏联“老大哥”的人造卫星上天,另一幅是中国亩产万斤的“卫星”上天——一把用红丝带捆绑的带谷穗的稻草在蓝天白云间飘拂。画户外宣传画使我画艺大有长进。从中学到大学出黑板报也是我的“副业”,虽然耽误时间,我却乐此不疲。
高中毕业时,我曾萌发报考美术学院的想法,但因我体检时发现的“红绿色弱”而关上了这扇门。但命运又为我开起了另一扇门,那就是1961年我被中南林学院的“木材机械加工”(简称“木工”)专业所录取,使我真正成为了一名“木工”的学生。这是我圆梦的第一步,为圆梦打下了坚实的专业基础。
我最感兴趣的课程是“细木工工艺学”,也就是我们后来拓展为“家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的核心内容。当时该专业的学制是五年,我们曾在武汉综合木材厂进行专业课实习半年,在上海木材加工一厂和上海家具厂进行毕业实习半年。通过下车间跟班劳动,使我学到了许多课堂上学不到的东西。1964年下半年,我们还以“毛主席派来的工作队”的身份在广东阳春县参加了半年的“四清”运动,也锻炼了自己的组织与管理能力。
■图1 1987年在山东济南出席中国家具协会成立大会时与首届中国家协理事长陈鼎新先生及刘忠传教授、余松宝教授合影
■图2 1990年代中期带学生到深圳大豪集团实习,得到了公司副总裁黄伟业先生的大力支持
■图3 我国木材工业的元老、上海木材工业研究所王凤翔教授在株洲校区与我校木工教研室的主要教师合影
■图4 出席上海《家具》杂志编委会在无锡举办的年会及活动
■图5 彭亮等三位博士论文答辩后与答辩委员会主席尹定邦先生、刘元副校长等答辩委员会全体委员合影
■图6 2007年6月与我的首批博士戴向东、彭亮、张志奇毕业合影
在大学期间我还是学生电影俱乐部的成员,每周出一次电影海报(宣传画),每月可获得4元津贴,不仅有收入,更是坚持了自己的业余爱好。
正值毕业前夕,迎来了史无前例的“文革”,直至1968年才陆续离校。在这期间,有的同学搞全国串联,免费享受了一次长达近一年的旅游“盛宴”。我却乘机拿起了画笔继续我的业余爱好,或用硝基漆绘制丝网印版,用油印机套印两色或三色具有版画效果的宣传画;或绘制大批判的幻灯片,在校内放电影前进行放映,当时流行三镜头放映机,通过快速变换镜头还可以获得漫话人物的动画效果;或用油画颜料绘制大幅室外毛主席画像;或编写和刻印油印小报。这样过得倒也充实,就是不参加打砸抢的行动。这种爱好和训练,无疑也为以后从事家具设计打下了手绘的基础。
1968年4月,我和同班的28位同学一起分配到了上海。同学遍布人造板、家具、门窗、乐器、体育器材等以木材为原料的各类木制品生产企业。我有幸分配到了一家从事民用家具和缝纫机台板生产的上海跃进木器厂。在“接受工人阶级再教育”的号召下,我有机会亲历了配料、胶压、打磨、涂装、机电维修等各工种的车间劳动。历时9个年头,使我真正成为了一名家具木工,实现了我圆梦的第二步。
在上海工作期间,“文革”尚在火热进行中,有时我免不了又重操旧业,为工厂绘制巨幅毛主席画像和不定期编写大批判墙报。当时流行在厂区显要的地方树一幅2层楼高的毛主席画像,就和今天明星代言的产品广告一样。后来还被邀请到为兄弟厂家画,虽无报酬却可以享受到免费的午餐,通常是一块红烧大排或大肉,外加一份鸡毛菜排骨汤。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同时分配到上海华东木器厂的的邓背阶同学,他住在厂区的小阁楼上,阁楼里堆满了该厂前身——1888年成立的专门生产西式家具的“毛全泰”木器公司的家具小样图,有的是绘制在浸油的亚麻布上,十分珍贵。我经常去串门并挑选一些借回家临摹,用2分钱一支的蘸水笔临摹好几大本。并有幸认识了该厂的老设计师陈大雄先生,他曾接受英国设计师的培训,家具透视图画得特别好,并发明了可以根据家具照片透视角量度家具近似尺寸的系列透视尺。“文革”中他还在同济大学为工农兵学员教授透视学。我也正是从他那里学会了家具透视图的画法,后来还用在了我编写的相关教材中,终身受用。
1976年8月,历时十年的“文革”即将结束的前夕,我离开上海调回到母校中南林学院。其时,学校为了“学朝农”,“见阳光”,已从广州搬迁到了湖南湘西。我夫人、原同班同学柳淑宜也从山西大同市木材公司调回母校任教。回校的目的除了解决长期分居的困难外,更重要的是想创办一个为家具企业培养实用型人才的新专业。时值短缺经济时期,家具要凭票供应,在上海还要通宵排队购买。此时,我们看到了希望,并预见与民生息息相关的家具产业必将有一个大的发展。在校系两级领导的部署下,我便全力投入了新专业——家具设计专业的筹建工作中。
首先,我们根据家具企业的需要,制定了最早的教学计划,列出了“建筑与家具制图”“家具木质材料”“家具涂料与胶料”“家具设计概论”“家具木工工艺”“家具涂装工艺”“家具木工机械”等主干课程,并分工组织相关教材的编写。在师资建设方面,我们从上海等地调回曾在家具企业摸爬滚打了十余年的邓背阶和刘定之两位老师。邓背阶老师还请来上海家具厂的老师傅为我们新建的家具实验厂用本土材料做出了一批海派风格的家具样品,为学生实习创造了条件。
■图7 出席上海第六届中国国际家具博览会招待会
■图8 与出席在广东工业大学举办的中国工业设计年会的部分校友合影
■图9 2010年深圳市景初家具设计公司十周年庆典
■图10《家具与室内装饰》部分老员工合影
■图11 芬兰设计大师库卡波罗及夫人伊尔梅丽女士在方海教授陪同下光临株洲校区鄙人寒舍
■图12 深圳市原政协副主席邵汉青女士、深圳“泰和园”的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邵湘文先生造访深圳景初公司
为了编写《家具设计概论》,我走遍了北京、上海的几大图书馆及情报研究所。最早的版本是油印的,插图是用不同规格的圆头铁笔在粗细不同的锉刀平面上刻画,以获得铅笔画的笔触感和不同密度的网纹效果,这得益于我文革中从事宣传工作的锻炼。在此基础上的《家具设计与制作》一书于1981年在湖南科技出版社出社。由于当时专业书奇缺,该书多次重印发行了数万册。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家具学科带头人南海民老师曾对我说,他是看着这本书入行的,使我倍感欣慰。
1980年,学校尚在湘西时,我们就从湖南、广西的二轻系统家具企业招收第一届家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的成人教育大专班,为行业培养了首批实用型的专业人才。在进一步完善教学计划、师资、教材的基础上,于1984年我们又从浙江、湖北、贵州等省的二轻系统招收了第二届家具专业大专班。1985-1987年,受轻工业部委托从高考中统一招收家具设计和室内设计专科生,毕业后交由轻工业部负责分配。自1988年开始我校“家具设计与制造”本科被列入了教育部统一招生的专业目录中,开始了该专业的本科教育。
就我本人而言,除了承担本、专科教学工作外,自1986年开始招收家具学科的硕士研究生,2000年开始招收培养博士生。共培养了30余名硕士和5名博士。为了建设学科平台,在当时林业部科技司的支持下,我们于1994年创办了《家具与室内装饰》学术期刊。为了“产学研”的办学需要,在深圳市家具协会主席黄伟业先生等企业家的支持下,我们创建了中国首家家具设计公司——深圳市景初家具设计公司。我也有幸成为了中国家具学科的创办人之一,并被选入了2009年由新华出版社出版的《中国百位家具人风彩》一书。这一切终于使我美梦成真,我不仅成为了一名家具人,而且培养了一大批现代家具人,他们活跃在企业或高校,其成就都在我之上,使我的家具梦得以延伸,并将日益精彩。
在圆梦的过程中,还有一串串难忘的事件,一场场精彩的活动,一张张亲切的面孔,一分分真诚的合作与帮助,都使我难以忘怀,有着一种岁月如歌的感慨。
1979年我参加全国林业院校试用教材《木制品生产工艺学》的编写,有幸结识了刘忠传、余松宝等老一辈的专家学者,并得到了他们无私的帮助。此后便有机会一起出席本学科全国教学指导委员会或教材编写指导委员会的年会;一起出席了中国家协会的成立大会和早期组织的各项活动;一起出席上海《家具》杂志编辑委员会年会……这些,均留下了美好的回忆。
1986年夏天,我有幸与西安《家具与生活》总编辑赵士荷先生、《北京木材工业》总编辑寇庆德先生一起在西安组织了一次“全国家具厂长知识更新研讨班”,出乎意料地从全国各地来了140余名厂长,这可能是全国民间组织的首次家具行业活动。我们请来了早期改革的风流人物步鑫生先生,还请到了知名老专家故宫博物院的王世襄先生和中国林科院院长王恺先生,以及两位海外木工机械和家具五金方面的专家。通过活动增长了知识,拓展了人脉,增进了相互间的交流和友谊。第二年又在大连旅顺口举办了第二期,仍有80余名厂长出席,受到了行业内的好评。
■图13 在深圳家博会上与杨文嘉先生及一批中青年专家在一起
■图14 在中国家居品牌节年会上,与“中国板式家具之父”吴荣泉先生同获“功勋人物”奖
■图15 中国家具设计工作委员会部分成员出席顺德家具博览会
■图16 邓背阶老师(第三排左二)与我(第三排左四)参加中南林学院首届家具班毕业合影(1983年1月20日 株洲校区)
■图17 2016年3月,在广东省文联艺术馆举办个人画展时与前来观展的众多校友合影留念
1991-1993年,我在广东顺德华龙家具厂兼任技术厂长,私下的目的是借机自我更新知识,我用“洋泾浜”的广东“白话”与员工交流,共同完成了“以国产杨木取代进口柳桉生产家具板件芯材”的试验项目,为香港“新鸿基”和“太古”集团等大量生产厨柜和木门,并通过香港生产促进局ISO9000质量管理系统认证。
自1998年3月首次出任由香港雅式公司主办的广州国际家具博览会评委后,直至2012年3月第29届广州国际家具博览会,曾多次连续出任北京、上海、深圳、广州、乐从、中山等地的家博会或展览会评委。得到了行业领导、主办单位,以及企业家的支持与厚爱,为我提供了一次次深入了解行业和市场的机会,并结识了一大批中外专家教授,设计师和企业家,有不少人成了我的知心朋友。
2006年前后,我有幸多次出席中国家具协会设计工作委员会的筹建和中国首届金斧奖的筹备工作会议。特别是2005年的中秋节,在陈宝光和朱小杰先生的组织下,我们在温州度过了一个难忘的溪间赏月之夜。
在多次的出访欧洲的专业活动中,与设计院校交流;对设计大师的拜访;“豪迈”“威力”集团的考察;“科隆”“米兰”家具展会的参观,以及库卡波罗大师的家宴、阿尔卑斯山的攀越、风情各异的乡间小镇的溜达,无不印象深刻。也算是对1980年因作为乙肝病毒携带者而失去了留学机会的些许补赏。
我退休在广州定居后,悠闲得难以适应,于是又开始了我的书画生涯。在初步把握了基本技巧后,我又开始了用水墨表现木纹和家具的探索。经过数年的努力,也初显成效。并先后在广州、长沙、昆明、中山等地举办个人画展。2018年还在中国林业出版社出版了专著《景初画家具》,得到了业内朋友们的肯定,也算是我家具人生的拓展与延伸。
家具人的职业与“诗意地栖居”关系密切,因而是崇高的,而且又是丰富多彩的。家具人的工作既是物质的,又是精神的,既是科技的,又是人文的,因而是多元而又美丽的,有难度更有幸福感。我将在休闲中继续我的家具人的生涯……
作者简介:胡景初(1941-),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全国优秀教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我国著名家具理论教育家,中国家具专业学科创始人之一,《家具与室内装饰》杂志社社长,原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建筑工程学院院长,校学术委员会主任。曾获得湖南省教学成果一等奖、国家林业局教学成果一等奖、河北省轻工厅科技进步特等奖,2006年获中国家具协会“中国家具设计杰出贡献奖”,2019年获中国家具协会成立三十周年“中国家具行业卓越贡献奖”。著有《家具设计与制作》《家具透视》《日本家具》《家具制作图集》《家具世界》《家具设计概论》《世界现代家具发展史》《家具设计辞典》《景初画家具》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