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妙娟,石宏英,陈丽君
(东莞市人民医院 广东东莞523000)
护士交接班被认为是护士之间信息传递、获取的一个重要过程,通常认为护理差错的产生是由该工作不完善所导致的,如护士在交接班过程中遗漏患者的信息及工作不连续性等,均会影响患者后续的正确护理[1]。因此,认为护士交接过程的精准性有助于保证患者护理的安全性[2]。目前,传统护士交接班通常采取集体口头或床旁方式进行交接,其中夜班护士可能会更多采取集体口头方式进行交接,该方式只是根据交班报告进行机械的宣读,因而对整个交班内容的逻辑性缺少一定把控,而床旁交接班有时也只是流于形式,因此,在护士交接班过程中采取有效干预对提高交接质量具有一定意义[3]。思维导图作为一种图形工具,最大优势在于可用图表将复杂、无序的思维过程通过图表的形式展现出来,从而利于理解和记忆[4]。根据相关研究显示,欧美国家已将SBAR标准沟通模式广泛应用于医疗体系中,将该沟通模式作为交接班过程中的有效沟通方式,不仅有利于医护间信息交流,还对医疗服务质量及患者安全的保障均具有重要意义[5]。本研究探讨思维导图联合SBAR标准沟通模式对急诊科护士交接班工作质量的影响,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9年6月1日~2020年6月30日我科收治的急诊抢救、留观患者200例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年龄18~70岁者;②对本研究具有知情权且主动参与者;③病情较稳定者。排除标准:①病情恶化需要转院或转科者;②意识不清或交流不畅者;③伴有严重心脑肾等器官功能障碍者;④患有精神类疾病者。本研究符合《赫尔辛基宣言》。将所选患者按照入院时间先后分为观察组105例和对照组95例,观察组男65例、女40例,年龄18~68(41.85±6.24)岁;对照组男58例、女37例,年龄19~70(42.17±6.13)岁。两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参与本次研究的护士共计20名,女16名、男4名,年龄19~37 (29.31±4.22) 岁;受教育程度:大专及本科16名,中专4名;工作年限:<5年4名,5~10年10名,>10年6名。将所选护士分为水平基本一致,随机分配到观察组和实验组,其中每组10名。两组护士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 采取传统模式交接班,该组护士按传统床旁交接班流程进行交接,其中交班内容主要包括书面材料、病情信息、环境仪器、物品药品和全面查体。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思维导图联合SBAR标准沟通模式交接。其中思维导图是依据关键词“护士交接班”进行设计,主要分为以下3个分支:患者情况、病区仪器设备情况和药品管理情况。①设计思维导图,具体思维设计如下。患者情况:主要记录患者例数、用药情况、病情监测情况以及心理状态等。患者例数:主要分为抢救区和留观区收治的总人数、病情各级别人数、入院和离院人数及死亡人数等;用药情况:需要注意患者用药情况,尤其是高危药物等情况;病情监测情况:主要包括个体生命体征、疾病诊断情况、辅助检查、目前治疗和护理的主要问题、饮食和睡眠等情况、相关注意事项和是否有安全隐患等;心理状况:主要关注患者是否有焦虑和抑郁等不良情绪,以防不良情绪导致患者产生轻生念头,保证其安全。病区仪器设备情况:需要具体了解病区仪器数量,同时还需要注意仪器是否安置在合理位置、是否进行消毒、是否有损坏及是否有充足备用电源等进行检查。药品管理情况:主要需要注意麻醉用药、高危药品及抢救药品的存放情况、基数和有效期。②成立思维导图应用培训考核小组。其中小组成员主要包括急诊科护士长、护理组长、教学组长以及观察组护士,护士长和护理组长负责对观察组护士进行理论和情景模拟培训,教学组长负责组织安排考核。③思维导图理论知识及实践培训。具体内容包括:思维导图简介、护士交接班内容、本科室实施思维导图的背景以及思维导图的实践步骤。具体实践培训以夜班过程中有突发病情变化者为例:对有突发病情发生的交接班,则可根据思维导图患者情况中的病情监测进行相关分析,观察患者病情变化主要指标有:生命体征、面色、肢体感觉、语言功能、饮食和排泄等一般情况及皮肤、伤口和引流情况,吸氧及心电监护情况,目前主要治疗、护理和注意事项和有无安全隐患(跌倒、坠床风险)等情况。④思维导图的具体应用。观察组护士通过学习思维导图理论知识和参加实践培训后,然后对每名护士发放交接班思维导图示意图,通过在思维导图的指导下进行对应的交接,且每次交接班均依据思维导图从主要到次要的逻辑顺序,依次完成各模块的交接内容。观察组在思维导图的指导下进行交接班的同时采用SBAR标准沟通模式,该沟通模式的主要内容如下。①制定交接单:通过学习SBAR标准沟通模式,然后在原来交接班的前提下,依据各个病区的特点,制定相对应的交接单,同时在交接班的内容中将SBAR步骤进行详细分解。②SBAR培训:在对护士进行SBAR培训时,以护士长为核心,引导该组护士通过具体案例进行模拟情境训练,最后对每名护士进行考核,使每名护士能够深刻认识和掌握护理交接班中SBAR沟通模式。③交班流程:在交班前,护士需规范填写姓名,交班时,护士需要将交班内容详细交代清楚,交接结束后,需要反复确认交接内容是否有误,若存在问题需要给予备注说明。
1.3 观察指标 ①比较两组护士交接班质量,采用自制交接班质量评定表进行评价,内容主要包括以下3个维度:信息质量、行为规范及互动支持,其中每个维度分值均设为25分,分值越高即代表交接班时该项工作完成质量越好,其中该量表标准差<均值的1/2,呈正态分布,信度为92%,效度为90%。②比较两组护士交接班时间,记录两组护士交接每个患者所用时间。③比较两组护士交接班缺陷率,主要包括交接内容不全面、管道留置情况不清楚、交接班记录表不完整等情况。④比较两组护理不良事件和投诉事件的发生率,其中不良事件主要指由于交接错误所导致的护理风险事件。
2.1 两组交接班质量比较 见表1。
表1 两组交接班质量比较(分,
2.2 两组交接班时间比较 观察组护士交接班时间为(2.04±0.41)min/人,对照组护士交接班时间(3.12±0.87)min/人,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400,P<0.001)。
2.3 两组交接班缺陷情况比较 见表2。
表2 两组交接班缺陷情况比较
2.4 两组护理不良事件和投诉事件发生情况比较 见表3。
表3 两组护理不良事件和投诉事件发生情况比较
在临床上,虽然传统的交接班流程是通过多次的实践经验总结出来的,内容系统也较全面,但是由于需要交接的内容多,且各个内容之间关系分布较散,因而会导致记忆出现混淆以及不全等问题[6]。思维导图作为一种图表工具,通过将无序和复杂的思维展现在图表中,有利于理解和记忆。另外,由于SBAR沟通模式具有标准化和结构化的特点,因此,使护士交接过程中信息传递具有一定的准确性,另外还能够确保信息的即时性[7-8]。
在本研究中,对照组采取传统模式交接班交接,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取思维导图联合SBAR标准沟通模式进行交接。结果显示,观察组交接班信息质量、行为规范以及互动支持得分高于对照组(P<0.01),说明思维导图联合SBAR标准沟通模式有利于提升护士交接班质量。由于观察组采取思维导图的方式进行交接,使护士交接过程的程序及要点更加突出,从而更有利于帮助交接班护士理清工作流程[9]。另外根据相关研究显示,思维导图对于人的评判性思维有积极作用[10]。而在观察组中应用思维导图的交接班或可挖掘护士的评判性思维,促使护士在交班过程中信息是准确和完整的,保证交接流程的科学规范,因而有利于提升护士交接班质量。观察组交接班时间短于对照组(P<0.01),说明思维导图联合SBAR标准沟通模式有利于提升护士交接班效率。因为观察组中采用SBAR标准沟通模式进行交接,使交班的内容以及流程更加规范化,同时在交班过程中要求交班者对患者的病情能够充分掌握,规范填写交接单,有利于接班护士在短时间内重点了解患者病情及治疗要点,而工作效率的提高也会促进交接时间的缩短[11]。 观察组护士交接班缺陷率低于对照组(P<0.01),说明思维导图联合SBAR标准沟通模式有利于降低交接班缺陷率。因为采用思维导图的方式在脑海中将分类组别信息进行关联,然后采用评判性思维对患者的护理资料进行网状整合以及信息进行判断、分析、加工,使护士对患者病情的深层清晰掌握,因而有利于降低交接班缺陷率[12]。观察组护理不良事件和投诉事件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思维导图联合SBAR标准沟通模式有利于降低不良事件和投诉事件的发生率。根据相关研究报道显示,患者不良事件的出现,通常是由医护之间的不良沟通造成的,其不良沟通主要包括信息传递不及时、信息不明确以及交流障碍等。因为SBAR沟通模式具有标准化和结构化的特点,能够将信息在医护之间进行准确和完整的传递,因而在保证患者安全的前提下,也进一步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但本研究也存在一定不足,因为本研究所选样本均来源于急诊病区,对于是否可以应用于其他专科领域以及具体应用效果,还需进一步深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