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性营养护理管理对ICU脑卒中患者营养状况、并发症及满意度的影响

2021-04-02 13:03孙志萍
齐鲁护理杂志 2021年5期
关键词:版块结构性脑梗死

郝 莎,孙志萍,王 玥

(天津市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 天津市300000)

脑卒中是一种急性脑损伤疾病,常因血管狭窄导致出血或堵塞[1]。ICU收治的脑卒中患者一般病情危重、病死率高,此时患者代谢紊乱明显,能量消耗过度,易出现营养不良、免疫力下降,进而引起并发症,对患者生活质量和预后造成影响[2],故对ICU脑卒中患者实施早期营养支持临床意义明显。常见肠内营养支持可对肠黏膜屏障功能进行保护,同时可控制肠道细菌及内霉素移位[3],但也可能发生反流、腹胀、误吸等降低营养支持现象,如何对患者进行有效营养支持是临床一直在探讨的问题。结构性营养护理管理通过健康教育版块、温度管理版块、速度管理版块、观察记录版块、质量控制版块对患者进行营养支持管理,广泛应用于临床各科且临床效果好,但ICU脑卒中患者采取结构性营养护理管理相关报道较少,故本研究主要探讨结构性营养护理管理对ICU脑卒中患者营养状况、并发症及满意度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8年6月1日~2020年6月30日本院ICU收治的100例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年龄>18岁者;②符合脑卒中诊断标准[4],经CT或MRI 确诊者;③有神经功能缺损症状者;④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者。排除标准:①腔隙性脑梗死、椎动脉系统脑梗死或其他类型脑梗死者;②合并自身免疫系统疾病者;③合并心、肝、肾、肺等重要器官器质性功能障碍者;④合并恶性肿瘤者。本研究符合《赫尔辛基宣言》。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男27例、女23例,年龄55~80(61.72±4.08)岁;脑梗死32例,脑出血18例。对照组男26例、女24例,年龄56~81(61.83±4.21)岁;脑梗死29例,脑出血21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两组均接受神经保护、脑循环改善、血压控制等基础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营养管理,选择成品肠内营养剂,以鼻肠管喂入。观察组给予结构性营养护理管理,具体如下。①健康教育版块:ICU护士应对脑卒中相关知识熟悉了解并掌握患者病情,运用简单话语、图片、视频等形式向患者介绍实施结构性营养护理管理及肠内营养意义,并告知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避免发生时患者恐慌。②温度管理版块:肠内营养剂输入时其温度应维持在37 ℃,此温度与胃肠道温度接近,温度过高或过低可能造成不良刺激,采用恒温加热器保持温度恒定,可在加热器外裹棉布避免烫伤,另外定时变换加热部位以免输液管软化。③速度管理版块:护士应根据脑卒中患者机体体质及具体情况调节营养剂输入速度,密切观察是否有反流迹象、恶心、腹胀等,若出现上述情况应立即调低速度或停止,待患者症状改善或消失后继续输入。④观察记录版块:由ICU护理人员制定营养支持护理记录单,记录单置于患者床头,对营养剂输入速度、输入量、24 h总输入量、输入起止时间及症状相关情况进行记录。⑤质量控制版块:建立重症脑卒中患者肠内营养结构性护理管理质控体系,根据护理三级质控实施ICU肠内营养三级质控。具体执行为护士长每日进行质控1次,以对肠内营养患者询问并观察获取质控信息;护理组长在上、下午交接班时分别质控1次,对上一班次营养支持进行检查同时对本班次营养管理重点加以强调;责任护士行营养支持、日常护理干预或病房巡视时自检。各级质控对存在护理问题记录并进行相应反馈及处置。

1.3 观察指标 ①营养学指标:护理前后采集患者空腹静脉血4 ml,采用Canon TBA-Fx8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人血白蛋白(ALB)、总蛋白(TP)、前蛋白(PA)、血红蛋白(HGB)、转铁蛋白(TRF)水平。②心理状况:采用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5]、抑郁自评量表(SDS)[6]评估患者护理前后的心理状况,HAMA包括14个条目,每个条目采用0~4分5级评分法,依次代表无症状到极重状态,以14分为划界分,总分≥14分即存在焦虑,总分<14分即无焦虑;SDS共20项,总分×1.25为标准分,评分>70分提示患者抑郁程度为重度、61~70分提示患者抑郁程度为中度,51~60分提示患者抑郁程度为轻度、<50分提示患者无抑郁。③并发症:肺部感染、高血糖、应激性溃疡发生情况。④护理满意度:根据医院制定的满意度回访表对护理技术、护理态度、护理沟通等方面对患者进行回访,满意>90分,基本满意80~90分,不满意<80分。

2 结果

2.1 两组护理前后HAMA、SDS评分比较 见表1。

表1 两组护理前后HAMA、SDS评分比较(分,

2.2 两组护理前后营养状况比较 见表2。

表2 两组护理前后营养状况比较

2.3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见表3。

表3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2.4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见表4。

表4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分,

3 讨论

由于人口老龄化不断增加,脑卒中发病率逐年升高。相关研究显示,脑卒中营养不良发生率达48%[7]。营养不良发生的原因可能与机体营养摄入不足、机体营养摄入需求增加及胃肠消化吸收功能减弱有关[8],也是影响患者预后不良的主要原因。ICU脑卒中患者病情严重,高代谢、高分解导致营养不良加重可致使患者住院时间延长、神经功能康复延缓,还可引起相关应激反应,对患者临床结局及预后造成不良影响[9]。营养支持是临床根据营养学相关原理进行的营养干预,包括肠内、肠外营养,最早应用于外科,目前在临床各科室均可见[10]。相关研究显示,肠外营养对胃部刺激少,从而肠内缺少营养素分泌造成肠内菌群不稳定,还可损伤黏膜屏障[11],故ICU脑卒中患者选择肠内营养支持。

本研究结果显示,护理后观察组ALB、TP、PA、HGB、TRF相关营养学指标水平高于对照组(P<0.01),提示实施结构性营养护理管理,可改善ICU脑卒中患者营养状况。分析其原因:此护理模式采用健康教育版块、温度管理版块、速度管理版块、观察记录版块、质量控制版块五大版块以不同环节对肠内营养支持密切监控,对存在护理问题及时提出、及时反馈、及时整改,严格把握质控,促进提升营养支持效果,改善患者营养状态。本研究还显示,护理后观察组HAMA、SD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提示对ICU脑卒中患者实施结构性营养护理管理,可调节其负性心理情绪。ICU患者逐渐清醒后无法适应陌生环境,对营养支持往往不能接受,会担心自己是否一直需要接受营养支持。但在结构性营养护理管理中护士以健康教育版块向患者介绍营养支持相关知识及实施意义,使患者理解此项操作的必要性,提高其配合度,减轻患者焦虑。还通过观察记录版块、质量控制版块实时掌握患者病情,通过询问获取患者感受及需求,增强患者信任感,调节其抑郁情绪。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提示采取结构性营养护理管理,可降低ICU脑卒中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分析原因认为:通过结构性营养护理管理护士工作规范性提升,并对营养剂输入速度、温度进行控制,同时在质控体系下实时监测潜在并发症危险因素,以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促进患者营养恢复。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各项护理满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1),说明在结构性营养护理管理下可提升患者满意度,促进护患关系发展。

综上所述,结构性营养护理管理应用于ICU脑卒中患者中,可明显改善其营养状态,调节患者焦虑、抑郁情绪,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促进护理满意度提高。由于本研究样本量较少,对ICU脑卒中患者应用结构性营养护理管理具体价值有待扩大样本量进一步研究。

猜你喜欢
版块结构性脑梗死
结构性土非线性压缩特征本构模型
资产结构性盈利能力分析
针灸在脑梗死康复治疗中的应用
脑梗死合并变应性支气管肺曲霉病行呼吸康复的探讨
DWI联合DTI技术对早期脑梗死缺血半暗带的评估价值
读后环节在小学英语高年段故事版块教学中的运用
网络媒体我国冬奥雪上项目报道版面探析
——以新浪网冬奥会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报道为例
新时代关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思考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财政政策转型
伴吞咽障碍的脑梗死患者胃黏膜保护治疗的对照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