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新蕾 高家尧
核心素养视域下高校体育教学内容准入研究*
白新蕾1高家尧2
(1.江苏开放大学 教育学院,江苏 南京 210036;2.江苏省吴中中等专业学校,江苏 苏州 215100)
体育教学内容准入是体育教学内容改革的根本性问题,直接关系到教学内容的合理性、高效性等,更关系到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当前,核心素养视域下,高校体育教学内容准入要协调好国家、高校、体育教师、学生各个利益相关者的利益,严格把控体育教学内容准入课程标准及课程实施的两大环节,使其向“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综合育人指向靠近。通过制度、组织、监督保障等措施为体育教学内容准入提供条件。
核心素养;体育教学内容;准入
教学内容是高校教育的灵魂,是高校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的直接反映,作为组织和实施教学的直接手段,教学内容的选择、质量直接影响高校的教育水平,关系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是核心素养培养过程中的一个有效载体。但我国高校体育教学内容存在内容陈旧、不合理、随意等问题,与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目标相脱节,注重对高校体育教学内容提出方向性调整建议的同时,还要从根源上关注教学内容准入的具体问题。在培养学生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目标下,究竟什么样的体育教学内容才能进入高校呢?需要我们明确核心素养视域下高校体育教学内容准入的前提、过程以及保障,才能彻底打破原来体育教学内容的路径依赖现状。
体育教学内容准入课程不是一个简单的选择问题,是需要满足一定的依据。这里的依据具体指什么,如:课程标准、课程大纲、教学计划、教育目的、教育政策等等都是体育教学内容准入的依据,那这些依据又是从何而来的,则要挖掘其选择、实施所要代表、表达的主体愿望和意志。如继续追问,是谁的愿望和意志呢?用利益相关者理论来分析,高等学校其实就是一个利益相关者组织或利益共同体,它代表着多种利益主体的利益。[1]高校体育教学内容准入的相关利益主体,是指对体育教学内容投入人力资本和智力资本,影响体育教学内容或被体育教学内容所影响的个体或群体。
图1 高校体育教学内容准入四大利益相关者及关系
课 程 是 “国 家 权 力 的 微 观 表达。”[2]体育教学内容是构成体育课程的核心,是国家权力、意志的表达形式。国家制定有关体育课程的政策、方针、文件等对学校形成控制作用,学校作为为国家培养人才的机构,课程内容的设置必然首先要考虑国家的切身利益,满足国家的需要。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对学校体育的目标做了深刻论述: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开齐开足体育课,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可见,教学内容与国家利益密切相关。
高校自身利益即谋求自身生存,以求更好发展。高校作为执行课程政策、方针的机构,是实现课程由理念转化为现实的主阵地。在此过程中,培养更多高质量人才是其生存、发展之本,因而人才培养质量关系到高校自身利益。而决定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即为课程、教学内容的选择和实施。根据课程改革的要求,严格把控课程准入关,积极开发出形式多样、可供选择的内容资源,从而提高课程质量,促进人才培养。就体育课程而言,体育核心素养培养是高质量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强健的体魄是高质量人才的前提条件,良好的校园体育文化可以促进高校更好发展。因而,提高体育教学质量,精选体育教学内容,开发独具特色的校本课程,着眼于高校人才培养质量,以实现自身利益。
体育教师是高校体育教学内容准入中利益共同体的主要成员,其是知识的传授者,是人才培养的专业人员,直接关系到国家教育理念的落实、关系到高校的教学质量、关系到学生的学习效果。因而,体育教师对高校体育教学内容准入中其他利益共同体的利益起着重要的制约作用,可以说他们主宰着其他利益共同体的利益。在高校体育教学内容的准入中,体育教师并不是教学内容的单纯实施者、被动执行者,更应该发挥教学内容开发、决策中的主体地位,享有充分知情权的同时更拥有绝对话语权,能充分表达自身的认识和思想,切实维护自身利益。
学生是高校体育教学内容准入中最直接的利益相关者,高校体育教学内容如何制定、如何实施都要实现为学生服务的目的。而学生在此利益共同体中往往处于弱势地位,其所学内容通常是国家、高校的行政性强制命令或专家、教师的建议和主导性实施,忽视了其本来需求,学生作为有价值判断、有思想、有兴趣的个体,在利益共同体中理应具有表达自身意见的话语权,在源头上满足学生的多样化需求。此外,高校体育教学内容准入的质量也密切关系到学生的学习效果,我国由过去过于注重学科本位的价值取向向育人为主的综合价值取向的转变、立德树人宗旨的提出均对体育教学内容的质量提出了一定的要求,体现了体育教学内容的价值要真正回归到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方面。
课程标准是对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后应该知道什么和能做什么的界定和表述,实际上反映了国家对学生学习结果的期望,课程标准通常包括了几种具有内在关联的标准,主要有内容标准(划定学习领域)和表现标准(规定学生在某领域应达到的水平)。[3]因此,课程标准是课程的核心,是国家意志的具体化,地方或高校可以在不违背国家意志基础上,根据需要、实际有限度地对国家课程标准进行选择、变更。课程标准中的教学内容安排可以很好的反映其课程目标、课程改革、课程设计思路;且教学内容安排什么、如何安排始终是围绕学生体育核心素养培养的目标进行,对高校课程实施起到指导和监督作用。
然目前普遍存在着体育课程标准在各高校被忽视的现象,教学内容没有对应的课程标准或课程标准千篇一律、多年来一层不变,更没有及时将核心素养培养理念结合体育教学内容很好的贯穿于课程标准,造成教学内容随意、因人设课等问题,严重影响课程质量。因而课程标准是核心素养视域下体育教学内容准入的第一道屏障,提高对课程标准的重视程度,注重培养学生体育核心素养的教学内容的前修后续关系、逻辑关联性以及各内容间的关系统一性,并对其进行监管,通过教研室或学院审议后方可进入实施,使课程标准更具创新性和权威性。
目前,核心素养大多只停留于“文件”或“理念”层面,是什么原因造成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体育教学内容在实施过程中偏离预设轨道,根因在于课程实施过程中监管机制的严重缺失。
体育教学内容准入课程是否符合培养学生体育核心素养的要求,关键在实施。教师作为实施主体,首先要重视教师准入问题,即对教师授课的资质进行审核,这是体育教学内容准入课程实施首要的、客观的要求;其次要重视课程质量准入问题,即对教师授课的内容、方式等基本过程是否能够反映出育能力、育品质等特性,是否能够反映出对学生体育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引导意识进行监督、评价,并及时反馈、调节,旨在克服教师队伍中蒙混过关、滥竽充数现象,保证课程质量,确保“核心素养”能够真正落地。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高校体育教学内容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并非因为有关部门没有改变现状的意愿和行动,根因在于缺乏相应的制度保障。
顶层制度:2014年,教育部颁布《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指出学校教育领域要研究制订符合学生发展的学科核心素养体系和学业质量标准,探讨各学段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指标,要明确学生应具备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4]这是我国第一次提出核心素养体系概念。2016年9月发布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指出: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5]可见,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已取得一定成效,有了相应制度支持。但学科核心素养发展,还存在步伐较慢、制度缺乏等问题。
就体育学科核心素养而言,我国目前正式颁布的文件是: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7 年版)》将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凝练为运动能力、健康行为、体育品德3个方面,强调把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作为课程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它的颁布使我们对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性质、基本理念、课程内容、课程结构等都有了重新了解和认识。而我国普通高等学校学生体育学科核心素养培养当前参照的仍是2012年颁布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这一制度显然已不能为当代大学生体育核心素养培养提供顶层指导。因此加强相关制度制定,提高对体育教学内容的管理力度,正确处理高校体育教学内容规范化和自由化之间的关系,实现高校体育教学内容有章可依、有章可循。
资金制度:高校体育教学内容的调整、更新、完善离不开学校的硬件资源和软件实力相配套。硬件资源包括各类体育场地、教学用具、器材等;软件实力包括课程领导力、师资水平、校园体育文化等。近年来,各高校硬件资源得到进一步完善,尤其是西北部落后地区高校硬件实力明显提升。但是,场地器材老化、破损、失修就成为各高校面临的共同难题,一些高校采取闭馆措施来减少损耗,甚至一些高校体育设施徒有框架,而不具实用性,存在严重安全隐患。软件实力不足更是许多高校面临的困境,严重限制了高校的高质量发展。硬件资源和软件实力是培养学生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基石和保障,然这些都离不开资金支持。因此,国家财政部门、地方政府、教育部门应设置专项资金支持制度,通过资金扶持,保障实现学生核心素养下的体育教学内容所需硬件资源和软件投入进一步到位。
培训制度:成尚荣先生曾于2016年指出:“当前的重点还不是如何落实,而是怎么认识、怎么理解的问题。”[6]此话不无道理,教师认识、理解何为核心素养、体育学科核心素养是进一步落实核心素养的前提。目前,我国广大普通高校体育教师对体育核心素养、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等问题认识尚且不足,虽已认识到教学内容要忠于核心素养,但对体育教学内容如何选择、如何教学、如何评价等很好的贯彻到体育学科核心素养培育课程中还处于困惑阶段,并未做到真正理解和内化。因此,如不能从根本上对一些基本问题加以明晰,对一些操作性问题加以探讨、交流,体育课程改革将很难深入、见效。有关教育部门、行政部门要重视体育教师的培训工作,加强对体育教师的培训力度,从核心素养理念到实践方面提高培训的针对性、有效性;并定期组织课程观摩、研讨活动,实现经验共享。
制度的关键在落实,不加以落实的制度犹如纸上谈兵,而制度的成功落实离不开组织的保障。从宏观角度来讲,高校体育教学内容的准入可由教育行政部门、高等学校、体育学院共同建立课程审定委员会,进一步明确课程准入制度、课程标准(大纲)、培养方案、教师资质等的基础上审定什么样的教学内容可以进入课堂,什么样的教学内容不宜进入课堂;从微观角度来讲,高校体育教学内容要符合学生体育核心素养培养目标,需要有专业的体育管理团队积极投身体育学科核心素养培育的课程实践中。可以建立由分管校长领导、体育教研组长为主负责、各负责人组成的管理团队,明确各自的职责与分工,全方位参与学校体育教学内容的规划、设计、实施、教研、监管等环节,深入日常体育课堂,不断提升自身的领导力。最大限度避免核心素养理念与教学实践之间出现“断层”现象,不断提高体育课堂教学质量,为培养学生的体育学科核心素养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制度关键在于落实,要避免制度成为“一纸空文”,需要完善监督机制来促进执行。[7]首先,要对制度执行的组织进行监督,如上述所提到的课程审定委员会、课程管理团队,主要监督其对课程管理的作为情况,监督各组织的执行力,使其充分发挥引领、示范、管理的作用;其次,要对制度执行的最终落实者教师进行监督,监督课堂中教师对教学内容的实施情况,避免低俗、低效的内容;避免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背离的内容;避免不切合核心素养培养目标的内容。对于“教师能讲什么、不能讲什么”进行适度的监管。基于此,可以建立监督机制,各管理组织和教师互相监督,也可遴选党团员代表、学生代表对两者进行监督。一旦出现组织不作为、教师任意妄言、内容欠妥等问题立即查实,及时纠正。
[1]林永柏.高等学校实行课程准入制的理念与策略[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52(6):108-114.
[2]刘丽群.论知识 准 入 课 程 中 的 国 家 介 入[D].湖南师范大学,2007.
[3]https://baike.so.com/doc/5417599-5655747.html.
[4]赵富学,程传银.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研究的国际经验与启示[J].体育学刊,2019,26(1):89-100.
[5]邱烈峰,肖爽.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策略研究[J].体育科技,2019,40(4):22-23.
[6]成尚荣.核心素养:开启素质教育新阶段[N].中国教育报,2016-5-18(9).
[7]张芳玲.高职课程准入制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7,7(29):230-231.
Research on the Admission of College Physical Education Conten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re Literacy
BAI Xinlei, etal.
(Nanjing Kaifang University, Nanjing 210036, Jiangsu, China)
江苏省学生体质健康促进研究中心课题《核心素养视域下高校体育教学内容的审视、调整、准入研究》,课题标号:2018B024。
白新蕾(1991—),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体育管理、体质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