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给孩子们讲好故事

2021-04-02 01:46张小莉
中国广播 2021年11期
关键词:老子

张小莉

【摘要】本文从中国古代哲学经典《老子》中寻找思路,探讨故事讲述中的自然之道、故事讲述时的发声技巧、故事讲述中的心理状态,连通丰富的内心情感体验与外在表达技巧,达到技术与情感之间的平衡。

【关键词】故事讲述   老子   自然之道

【中图分类号】G222      【文献标识码】A

作为一名少儿广播节目主持人,笔者20多年来专注给孩子们讲故事,多次到全国各地,为小学教师、图书馆员、阅读推广人以及学生家长开设“怎样讲好一个故事”的讲座。在此过程中,笔者发现,故事讲述中最重要的不是技巧,而是情感。正如中国传媒大学播音主持艺术学院张颂教授所说:“只有引向情感,才可以在深入理解的基础上赋予作品以丰富的色彩、恰当的分量、灵动的活力、艺术的魅力,发挥巨大的感染力。”①

长久以来,在富于创造力、想象力的内心体验与富于技巧的外在表达之间一直缺乏一个联系的通道。为此,笔者尝试从中国古代哲学经典《老子》中寻找思路来打通这条通道,以达到技术与情感释放之间的平衡。

一、故事讲述中的自然之道

众所周知,以道家思想和儒家思想为基础形成的儒道互补文化构成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最重要的内容之一。《老子》的思想不仅对我国古代的哲学、政治、军事、医学等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而且作为文化基因已经渗透到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的生存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之中。

老子倡导的“自然之道”同样可以在故事讲述中得到实践印证。

(一)“道法自然”

《老子》第二十五章写道:“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法自然”是老子哲学中一个重要论题。“道法自然”是说“道自己如此”,“道”无所效法。②具体运用到故事讲述上,笔者的理解是,不要去试图模仿他人,而是要让感情自然推动着完成故事的讲述。

故事讲述的初学者很容易被舞台上夸张、渲染的表演所吸引,从而自觉或不自觉地进行模仿。一些舞台表演者看似激情洋溢,其实只是在重复一个固定的套路。故事讲述的初学者不仅容易陷入对公众场域故事表演者的模仿,在私人场域给孩子讲故事时也会模仿孩子的语气说话,期望赢得他们的親近和认同。然而,若不分场合、不明目的、不看内容、不管体裁,一味从声音形式上模仿,必定给朗读带来不利影响,甚至养成一种固定腔调,难以纠正。 ③模仿,会将自己锁定在固定的腔调与模式中,失去自然发挥的潜能,妨碍故事讲述者真实地投入故事情境中。

同时,只会模仿,很大程度上意味着缺乏思考。关于讲故事,并不存在一个能让初学者直接复刻学习的成功模板,不同的人对同一故事有着不同的理解;即使有着同样的理解,在故事的展现与表达上又会千差万别。只有如实地将自己的内心感受用真诚自然的方式表达出来,才会引起听者的共鸣。

(二)“虚其心,弱其志”

一个没有受过任何语言专业训练的人,一旦有机会站到舞台上讲故事,难免会有“我一定要成功”的愿望与压力,而要“做一个成功的故事讲述者”的想法,或许正是导致故事讲述者无法全身心投入讲述的首要原因。一个有着丰富经验的讲述者,如果执着于成为一个讲故事高手,也许会在技巧上越来越娴熟,但也更容易因为在意他人的评价而患得患失,最终失去讲故事的热情与动力。

美国积极心理学的奠基人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赖(Mihaly Csikszentmihalyi)曾说:“最优体验的一大特色在于它本身就是目标。即使怀有其他目的,但到头来活动本身就已带来足够的回报。”④在故事讲述的过程中,讲述者要寻找的是心理的最优体验,而不是其他。

那么,该如何寻找心理最优体验呢?《老子》第三章所说的“虚其心,弱其志”指出了一条路径,即“断妄想思虑之心,使意志柔韧”。⑤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让人全然投入当下正在做的事情,不为某种目的强迫自己的意志。

二、故事讲述时的发声技巧

讲述故事时,讲述者音域的宽度与音色的变化都与他的发声状态息息相关。那么,如何找到最佳的发声状态呢?

(一)“专气致柔”

“专气致柔,能婴儿乎 ?”出自《老子》第十章,享誉国际的道家文化学者陈鼓应先生解读为:“精神与形体合一,能不分离吗?结聚精气以至柔顺,能像婴儿的状态吗?”⑥在故事讲述的过程中,涉及呼吸、口腔、共鸣的控制,应做到气息下沉、喉部放松,不挤不僵,声音贯通;字音轻弹,如珠如流;气随情动,声随情走。这些运气发声的方法,其实都可以用“专气致柔”来阐述。

柔和,是一种天人合一的自然状态,婴儿自然而然就能达到这种状态。比如,当婴儿用含糊不清的声音来表达需求时,我们甚至不用听他的话语,看他的表情就可以感知他内心的感受,及时做出反应。

自然的嗓音直接呈现一个人内在的情感与思想。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们在生活中因为适应环境而做出的下意识反应,都会让声音发生扭曲而变形,失去自然发声的状态。比如,故事讲述者会因为过于关注自己的声音、语气、语调,而让自己的声音和身体处在扭曲、不自然的状态。

英国著名发声教练克里斯廷·林克莱特(Kristin  Linklater)认为:“嗓音是经由身体加工而成的,因而身体内部的肌肉必须自由地接收由大脑发出的用意产生语言的敏感冲动。天然的嗓音最易感应到身体紧张所造成的阻碍和扭曲,同样也易受情绪阻碍、理性阻碍和心理阻碍的折磨。”⑦一旦阻碍被消除,讲述者全身心投入到所要表现的故事中,就会从这种扭曲状态中释放出来,嗓音就能自如地传达人类所有的情感。具体来说,当精神专注,气息自然集中;思想障碍解除,气息自然下沉;身体柔软,发声器官自然松弛;心思像婴儿一样单纯质朴,发出的声音自然流畅而柔和,能够准确地传递真实的情感。

(二)“载营魄抱一”

讲故事过程中,常常需要替角色说话。对此,故事讲述的初学者可能会紧张,会认为我又不是演员,怎么会扮演?然而,那些优秀的故事讲述者并不一定接受过表演训练,也不一定有完美的发音,但却能轻松地进入角色,自如地完成故事里角色的转换。这是如何做到的呢?笔者在对一些深受儿童欢迎的故事讲述者进行采访后发现:他们根本就没有考虑如何去扮演,而是将自己投身为角色,自然而然地替角色说话。事实确是如此:当人们的内心感受发生变化,声音和表情自然也会跟着改变。

《老子》书中有句话:“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意思是人要保持身心合一的状态。这句话其实也可以用来表示故事讲述者发声时的状态。它提醒我们,不要把声音与内心的感受、身体的感知进行剥离。当故事讲述者的思想感情与身体的表达合一时,吐出的声音是集中、清晰、稳定的,这样的声音塑造出的角色也是真实可信的。

(三)“去甚,去奢,去泰”

《老子》第二十九章中写道:“是以圣人去甚,去奢,去泰。”意即要去除一些极端的、奢侈的、过度的行为做法,保持淳朴中正。

众所周知,儿童的注意力有持续时间短、不稳定、易受外界影响、随兴趣和需要转移等特点。部分故事讲述者会来到学校、书店、图书馆给孩子讲故事,他们可能是民间儿童阅读推广组织的发起者、参与者,也可能是图书馆、绘本馆或出版社的工作人员。他们为了吸引孩子的注意力,通过提高音量、怪腔怪调和夸张的表情来故意夸大情感。这样做真的有效果吗?

2010~2020年间,武汉青少广播每晚8点30分播出的为促进儿童阅读提供服务的品牌栏目《新月读书会》邀请过数百名故事妈妈和阅读推广人走进学校、社区给儿童讲故事。作为一名儿童阅读推广人,笔者走访过国内数百所中小学,了解到低年龄段的孩子更容易被那些滑稽搞笑的故事讲述者所吸引,但他们关注的往往是讲述者夸张的表情与动作,感觉他们很好笑,对他们所讲述的故事内容却说不上来。而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们会对夸张的故事讲述者越来越失去兴趣,会觉得他们的表情动作过于表面。

在讲述故事过程中,声音失真、失常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对声音的错误理解,二是对声音失去控制。有些故事讲述者错以为夸张的声音才有吸引力,让人感觉讲述的故事存在着虚假成分;有些故事讲述者天生情感充沛、容易激动,在故事讲述时无法控制自己激荡的情感,或声音过于高亢导致破音,或过于悲痛导致泣不成声。“去甚,去奢,去泰”提醒我们,要保持中和之道。

三、故事讲述中的心理状态

故事讲述中,良好的发声状态还与讲述者的心理状态相关联。正如克里斯廷·林克莱特所指出的:“培养身体意识和放松习惯,是嗓音训练中的第一步。”⑧然而,放松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故事讲述者如何做到放松呢?《老子》书中有一个重要的概念,叫“无为”。“无为”不是人们通常理解的什么也不做,而是不刻意为之。也就是说,要心无所住,不计较荣辱、厉害、得失。

试想,故事讲述者在公众场合讲故事,如果反响不佳,难免会产生“真糟糕”“我根本不是讲故事的料”这些自责的想法,或者抱怨环境太吵闹、孩子不专心等等,获得心理上的安慰。反之,如果听者反響热烈,讲述者自然会产生“太棒了”“看来我很受欢迎”这样的成就感。这些想法都无助于故事讲述者的自我成长。只有当讲述者将注意力从他人的评价中释放出来,才会获得心灵上的解放。

当故事讲述者专注于故事本身而不是个人的欲望,就能从心灵的束缚中挣脱。一旦获得心灵的解放,故事便焕发出勃勃生机,涌现出无限可能。当故事讲述者真诚、自然、忘我地将一个好故事讲述出来,将会与听者产生触及心灵的互动。

四、结语

故事讲述的实质是将文字转化为有声语言。因此,对朗读的要求同样适用于故事讲述,亦即“理解是基础,目的是统帅,感受是关键;感情要运动,声音要变化,状态要自如”。⑨感情如何运动?声音如何变化?状态如何自如?通过对《老子》中“自然”“无为”等概念的体悟,把握好故事讲述时的发声状态、心理状态,即使是没有受过播音主持专业训练的初学者,也一样可以讲好故事,在内心情感体验与表达技巧之间找到一条联系的通道,达到技术与情感释放之间的平衡。

注释

①③⑨张颂:《朗读学(第三版)》,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第41、111、11页。

②⑤⑥陈鼓应:《老子今注今译》,商务印书馆,2007年版,第173~174、144页、195页。

④﹝美﹞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赖:《心流:心理学最优体验》,张定绮译,中信出版社, 2017年版,第149页。

⑦⑧﹝英﹞克里斯廷·林克莱特:《表演练声课》,彭莉佳译,文化发展出版社,2018年版,第16页。

(作者系武汉广播电视台青少广播《新月读书会》栏目主持人)

(本文编辑:饶雷   见习编辑:刘意君)

猜你喜欢
老子
老子“水几于道”思想解说
安居乐业
浅析老子之道:有与无
《老子》“自”类语词哲学范畴释要
漫画
智者老子
北大簡《老子》釋文指瑕
论老子处世哲学中的智慧
寻找老子【三】
大愚者大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