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霞
随着目前信息、网络、计算机以及大数据等技术的发展和广泛应用,图书馆管理工作也发生了很大改变,传统的人力管理模式已经不再适用,智能化、数字化成为当前图书馆发展的主流趋势。在新时期,图书馆的计算机网络安全问题比较突出,相关网络安全防范意识不强,管理人员自身素质不高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图书馆的计算机网络和信息安全,一些重要资源和信息受到威胁。对此,本文介绍了图书馆管理中计算机网络存在的主要安全问题,分析计算机安全和防护技术的应用,提出提升图书馆管理中网络信息安全的有效保障措施。
图书馆作为文化产物和载体,能够更多地满足人们对于知识的渴求,提供精神食粮。在互联网时代,信息技术、数字化技术等在图书馆的管理和建设中应用不断增多,这对于图书馆管理模式的转变和改革都具有重要推动作用。借助相关信息技术和网络支持,可以实现信息资源的高度共享,可以跨越知识信息获取的时间和空间限制,还可以促进图书馆网络环境的安全性不断提升。与此同时,数字化、信息化的发展,也给图书馆的网络信息安全带来一些潜在隐患,图书馆管理要更加关注网络环境安全问题,警惕相关安全威胁和因素,促进图书馆智能化建设和发展。
图书馆网络建设现状
虽然目前在图书馆信息化、数字化、智慧化建设中,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图书馆网络建设中依然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有以下3点。
第一,网络建设中,缺乏安全防范意识。就计算机安全技术和防护来看,涉及的是新型技术,一些图书馆在建设中,没有认识到计算机安全技术和防护的重要性,导致在实际建设中,对计算机硬件设施关注度更高,而对于安全防护工作认识不到位。因为没有足够的安全防护意识,图书馆网络建设的实际效果也就不够理想,安全威胁不能有效消除。
第二,管理人员素质低下,管理水平有待提升。在图书馆网络信息防护中,管理人员自身素质对于计算机网络安全防护也会产生一定影响,要提升图书馆管理水平,促进整体图书馆的工作效率提升,规避不安全因素,需要相关管理人员在实际工作中做好相关的网络维护和安全识别工作。而目前图书馆针对管理人员开展的定期和不定期培训工作有限,这也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不安全因素的存在。一些管理人员自身管理和安全防护经验不足,很难保证在工作中能够做好网络安全维护和管理。
第三,制度体系构建不完善。在很多图书馆的网络建设中,目前还没有构建起比较完善的制度体系,在管理中比较随意,执行落实效果也不够理想,在这种管理模式下,图书馆运转存在很大的隐患,经常会出现数据丢失、系统瘫痪等问题,影响图书馆资源和信息安全,也影响图书馆相关资源的正常使用。
图书馆计算机网络安全的主要威胁因素
1.图书馆操作系统安全威胁
目前的很多图书馆服务器中,多使用微软操作系统,这种操作系统的自身结构比较复杂,其中还有很多的程序设计,而相关图书馆在网络技术上的应用还很不成熟,因此在操作中会出现一些故障和问题。相关操作系统的安全系数不高,会导致计算机病毒通过系统漏洞来进行攻击,导致信息安全问题。此外,一些图书馆工作人员网络安全意识不足,对于相关操作系统安全问题并不关注,在操作系统中不设密码或者是设置简单的密码,这些也可能导致严重的安全问题。
2.内部攻击和破坏威胁
图书馆的内部人员对系统权限掌握度高,一些人员可能因为品行不端正,想要通过自身的专业网络技术和知识来对图书馆网络系统进行攻击,这些内部人员本身已经掌握了一些内部信息,所以在攻击上可以更简单快速,他们也是影响计算机网络系统安全的潜在因素。还有一些图书馆工作人员可以在图书馆内部使用互联网,这样也会使得电脑信息被篡改,导致病毒被带入,影响网络系统的安全。
3.计算机病毒威胁
这是网络系统和计算机应用中比较常见的安全威胁,一般计算机病毒都有一定的隐蔽性,病毒在传播速度上也会比较快速,就算是专业人士也很难将图书馆网络系统中的病毒全部清理干净。在图书馆的网络系统应用中,如果出现网络服务器被入侵,就可能导致用户的重要数据和信息被篡改,引发网络系统的瘫痪等问题。而且病毒还可能随着网络的传输带给其他用户,造成更大范围的破坏和影响。
4.黑客攻击威胁
黑客一直是网络安全的重要威胁,黑客自身掌握了高端的网络和计算机技术,他们善于发现网络系统中的漏洞,利用其进行攻击、非法入侵他人的网络系统,或者远程控制相应的硬件设施。被黑客入侵的电脑,相关数据信息可能会被窃取和篡改,给用户带来巨大的损失,对于图书馆网络安全也是重要的威胁因素,需要对此加强管理,做好安全防护工作。
图书馆安全技术和防护的具体对策
1.强化网络安全防护意识,端正安全防护态度
新时期,要提升图书馆网络信息安全防护技术应用,促进图书馆网络信息的有效保护,提升资源使用效率,必须要切实提升图书馆及相关工作人员的网络安全防护意识,端正相关工作人员的网络安全防护态度,让他们认识到图书馆网络信息安全无小事,必须要谨慎对待。要进一步提升对网络安全工作的重视,相关工作人员要严格落实网络安全责任制,把网络安全工作责任明確到人,做到谁管理谁负责,谁使用谁负责。
在网络安全防护意识提升中,要结合目前图书馆的网络安全现状,以及个人在网络中经常遭遇的安全隐患,就日常网络使用过程中常见的木马病毒问题、如何规避网络安全风险、防范业务及个人信息泄露等内容进行研究。同时,结合典型案例,着重针对已发生的网络安全事件,并对该事件中极具破坏力的DDoS攻击进行原理性分析,明确网络安全事故的严重性。通过不断强化图书馆及相关人员的网络安全防护意识,确保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和防护措施的有效应用。
2.积极开展网络安全防护培训,提升安全防护技能
目前,图书馆相关工作人员在网络安全技术和防护技术应用上水平不高,人员的网络信息安全防护技能较低。对此,为进一步增强全体馆员的网络安全意识,普及网络安全知识,提高网络安全技能,提升网络安全应急管理能力,创造安全稳定的网络环境,相关图书馆要采取线下集中、学习和线上学习的形式组织全体馆员集中观看网络信息安全教育视频,开展网络安全知识学习培训等活动。要积极组织相关馆员分别观看学习“智能手机安全”“远程办公之信息安全”等教育视频课程,了解当前网络信息安全的整体态势,了解并掌握更具针对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的网络安全风险应对策略与方法,普及生活中常见的网络病毒和相关法律法规,了解网络中存在的风险,了解产生网络安全问题的根源,指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通过开展网络安全知识培训会,进一步完善相关工作人员的网络安全知识,增强网络信息安全意识,为推动图书馆网络安全工作奠定良好基础。
3.完善相关制度,规范图书馆管理
针对图书馆的信息化、智慧化建设工作,图书馆管理人员要加速完善相关的制度,确保图书馆管理效益不断提升。在具体的图书馆管理工作中,明确安全防护制度,针对图书馆安全威胁因素进行分析,要求相关工作人员在工作中落实好相关安全防护制度,积极开展图书馆信息化、智慧化建设工作,用制度指导工作,确保整体安全性和规范性。
就图书馆管理来看,相关计算机安全技术和防护措施应用是必要的,这是确保图书馆信息安全的关键。就目前图书馆的管理工作来看,其中还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图书馆网络信息安全受到多重因素的威胁,对此,需要提升图书馆网络信息安全防护意识,强化安全防护技能,促进图书馆网络安全信息防护取得理想成绩,为建设智慧图书馆、安全图书馆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