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格治理如何更好发挥“灵”效

2021-04-01 12:53刘柳
群众 2021年2期
关键词:网格协同智能

刘柳

网格治理是基层社会治理的实践创新。通过不断探索,网格功能不断丰富、不断扩容,演变出了“网格+”“一张网格织到底”等升级手段。客观而言,网格治理在维护社会治安、各类隐患排查以及服务全时程等基层治理的重点难点问题上展现了超出常规的“灵”效。同时,我们也应该认识到,信息科技的蓬勃发展既为网格治理提供了智能引擎,也赋予了网格“智治”提升效能的新要求。面对治理任务与日俱增的艰巨性和复杂性,只有更好地“智治”才能充分发挥网格治理的“灵”效。

网格治理何以灵:定好网格+格中事+格中人

网格治理的实质是将划分好的网格工作任务和人员进行梳理、整合,形成“多任务却更综合,一员岗职多融合”的治理格局。科学清晰的网格信息划分、协同嵌套的格中事的智能运行、权责明晰的格中人的履职共同构成了网格治理的“灵”效,成为推动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保障。

科学清晰的网格信息划分是网格治理的基础。网格划分和信息采集是网格治理行动的基础。依据地理因素、治理现状及属地行政性将网格划分,进而形成科学的“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立体网格治理体系。在智能时代,信息技术可将联系人、事、物的社会事实及其状态,转化为可存储、可分析和可利用的信息,具体包括信号、符号、文本、图片、数据和影像等多种形式。这为网格治理掌握充分而准确的信息、研判社会事实的状况提供了基础,进而促进相关履职部门实施精准治理。

协同嵌套的格中事的智能运行是网格治理的核心。嵌套的格中事很多,而格中所下沉的一线执法力量,如安监、城管等,将行政资源协同,形成多层次联动的智能运行平台,将格中事形成派单、解决、反馈、办结及评价的闭环。特别是大数据时代,将网格内的部件、人户、组织、业态、事件等基本信息,建立起标准化的“身份标识”,并对应到不同的板块、条口,这就打通了网格的无形壁垒,使网格事项的工单能进行流转运行,这恰恰是网格治理的核心要义。

权责明晰的格中人的履职是网格治理的关键。网格框架下的人是网格治理的关键,只有网格员明确工作职责并且对于网格事项能形成敢上报、能解决、有考核的系统体系,才能真正夯实治理根基。每位网格员都是铁脚板,他们手持移动设备终端,巡查网格内的各事项、照顾网格里的特殊住户、上报需要解决的问题,真正落实“网格+联络人”的制度。同时,网格员的考核清单非常明晰,这促使网格员必须守网有责、守网尽责。

“智治”赋予网格治理提升效能新要求

创新治理离不开科技支撑。科技为网格治理提供了一系列的智能手段,进一步推动网格治理的便捷、精准及高效。

“云上”建设网格大平安。信息化浪潮让网格联通县区、街、社区,不断延长治理链条,織出网格大平安。无人机探测、人脸识别技术等形成的云信息的运用,可为平安建设提供无限空间和广阔前景。特别是“雪亮工程”,其以综治信息化为支撑、以网格化管理为基础、以公共安全视频监控联网应用为重点,构成了“雪亮眼睛般”的防控工程。客观而言,网格治理的最基本任务之一就是保障辖区内的治安稳定。现代社会人口流动性大,社会矛盾复杂,从治安到“智安”,如何将科技感十足的物联网互通信息,形成“智慧云”,创新提升治理效能,这是值得我们不断思考并不断探索的治理课题。

“数据”带动网格高效率。只有数据与网格深度融合,才能使得基层有限的人、财、物等资源效能最大化,否则千头万绪的网格治理工作难免会出现有心无力的困境。平台看似只是方寸的屏幕和模块,然而在平台游走的是格中的人、事、物等数据信息。特别是综治、安检、监管等行政力量下沉到网格,平台上的数据流转可根据整合的部门职能进行相对应的派单,让条线协同执法立即解决问题。由此,我们应进一步聚力关注打通网上与网下的连接工作,将基层网格“管不到”的“神经末梢”问题加以解决,让网格治理的功能得到高效释放。

“智慧”助推网格好服务。智慧科技时代,万物互联。然而,为网格治理提供更好的服务离不开网格里的人,这是科技与人的双向互动过程。网格员借助智能移动设备,可将下沉到片区所采集的人、地、事、物、组织五大信息进行汇总、分类、流转,从而更加明确网格治理的制度机制、属地条块、工作内容以及群众的真正需求。这可形成“属地成网、网中有格、格中有责、责任到人、智慧服务”的立体式、辐射式的网格治理。同时,依据智慧化分类流转的信息也能更好地了解社情民意,让信息跑路,让百姓满意。网格员需要具备平台操作、矛盾处理、交流沟通、统筹协调等多项工作素养,避免只是记录问题而无法去解决的工作困境。这亦是“智治”语境下赋予网格治理提升效能新要求的具体体现。

实现“网”“格”“员”定位的转变和再造

为了让网格治理发挥更好的“灵”效,我们可从“网”“格”“员”的参与力量、智慧运行以及网格队伍这三方面进行再思再造,以推动治理理念、治理模式、治理手段的整体转变和系统再造。

协同“网”罗多元治理力量。致力于形成整体划一、规范简约、精细服务的治理网格框架和资源整合、权威统合以及社会协同“三位一体”的网格治理模式。特别是要将协治与自治结合,以避免各职能部门同时下达各项任务到网格,要形成协同联席工作制度,推动资源整合、部门联动、流程再造,保障基层内生的自治功能得到焕活。尤其是推动县区、街、社区综治力量定时定职“入格”,从而建立有效的网格横向和纵向的多主体协同机制。

智塑“格”中事务高效运行。目前,网格治理的技术手段,主要是网络平台、App程序、指挥中心以及移动智能终端。为避免智能治理的炫酷形式或裁剪或掩盖治理的本质,应思考对各项智能手段进行整合,确保“格中事”高效运转。一方面,可减轻基层网格每天重复上报数据的工作负担,同时降低各平台建设、维护的成本;另一方面,也是更为关键的,可用数据信息来整合工作内容,将业务流整合助推条块间结构性整合。通过从单纯的技术性留痕向信息资源在内容层面的整合,推进网格治理、公共服务与政务办事共享互通和无缝对接,进而推动政府部门的功能性变革、政社关系的提升。

打造专业“员”力量服务更精细。网格员的队伍建设直接影响网格治理的实践效能。可从“招聘—激励—培训—考核—评价”链条入手,提升网格员的专业化能力。招聘方面,增加专业性条件,如对具有全国助理社会工作师、社会工作师职业资格证的优先考虑。激励机制方面,可从网格员身份认定入手。如建立专门负责网格队伍运营的公益类社会组织或管理公司,进一步提高队伍的专业化与职业化水平。培训方面,在培训课程设置上增加应急、沟通等内容。考核机制方面,改变过于倚重系统留痕的考核方式,增加评价占比,尤其是民生服务方面,将对社区、群众作出的响应等纳入考核模块;在信息系统的上报评价中,更合理地设置“办结暂缓”“报备”“预警”等模块,以避免因一味追求“办结率”而造成未能及时上报。

(作者单位:中共南京市委党校、南京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研究院)

责任编辑:何乐

猜你喜欢
网格协同智能
用全等三角形破解网格题
蜀道难:车与路的协同进化
反射的椭圆随机偏微分方程的网格逼近
“四化”协同才有出路
智能前沿
智能前沿
智能前沿
智能前沿
重叠网格装配中的一种改进ADT搜索方法
三医联动 协同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