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永彪 刘晓曦
产业是经济发展的关键所在,是一个国家的立国之本。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要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这是党中央根据国际形势变化和我国产业发展内在要求所作出的重大谋划和部署。进入新发展阶段,按照习近平总书记赋予的“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的重大使命和殷切期许,我们要坚持系统观念,不断提升产业链现代化水平,为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提供有力支撑。
在推进产业链现代化过程中,我省虽然具备工业总量规模大、产业配套能力强、市场需求前景广等优势,但也面临不少挑战。比如,我省部分先进制造业尚处于产业链中低端环节、产品附加值相对较低,难以有效渗入到产业价值链中高端层面。我省先进制造业不少领域的上游環节仍高度依赖进口,特别是关键环节的高端设备与材料,这直接制约了产业链韧性的持续增强。以生物医药领域为例,部分关键环节的高端检验检测、低温存储设备几乎全部来自于进口。因而,我们需把握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大机遇,以自主可控、安全高效为目标,不断提升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在产业整体水平、产业基础能力、产业链完整性等方面做好战略设计。
第一,在产业整体水平上实现“质”的突破。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培育一批优势产业,促使其关键环节在我省集聚,争创国家级产业链发展集聚区和国家级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第二,在产业基础能力上实现“新”的突破。大力优化科技平台创新力,攻克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核心共性技术,使创新能力显著提升,产业基础高级化水平明显提高,基本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第三,在产业链完整性上实现“聚”的突破。现代基础设施支撑力明显增强,产业全链条布局进一步拓展,重点围绕前沿材料、生物医药和新型医疗设备、集成电路、海工装备等打造一批拥有高度完整全产业链布局的地标产业。第四,在供应链安全性上实现“融”的突破。建成具有世界聚合力的双向开放枢纽,跨江融合、南北联动、江海河湖统筹发展格局基本形成,畅通国内大循环、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产业链抗风险能力明显提升,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体制机制不断健全。第五,在价值链高端化上实现“尖”的突破。推动重点产业“高原”化,引领产业关键环节迈入全球价值链的中高端区位。以标准为引领、以认证为手段,通过持续培育,形成一批自主创新、品质高端、服务优质、信誉过硬、市场公认的品牌群体。
提升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是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新发展格局的必然要求。我们要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的新机遇新挑战,按照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要求,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产业链体系,提升产业链现代化水平。
完善自主创新体系,加快建设科技强省。全面提升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地位,强化战略科技力量布局,以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为核心,苏州工业园区、南京江北新区、江苏自贸试验区等为骨干,增强制度创新策源功能和创新要素集聚功能。由政府牵头,以企业为主要载体,联合省内重点高校、研究院所与实验室,构建高端战略创新平台体系。营造竞争力强的创新创业生态,实施重点人才工程,集聚一批“高精尖缺”的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健全科技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
夯实高质量发展基础,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实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工程,以重大需求和重大任务为牵引,在高端装备制造、集成电路、生物医药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部署一批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发挥投资对优化供给结构的关键作用,扩大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战略性新兴产业、卓越产业链投资,布局5G通信网络、大数据、物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深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支持共建产业合作园区,探索建立跨区域利益分享机制,加快沿沪宁合产业创新带发展,打造“产业+创新”发展示范带。
促进产业数字化转型,壮大实体经济新动能。夯实产业数字化转型基础,制定工业互联网发展行动计划,加快发展优势制造行业的工业核心软件,建设全国顶尖的工业软件企业集聚高地,积极谋划创建工业互联网数据中心、新型互联网交换中心、“5G+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先导区。以智能化为重点方向推动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支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开展生产线装备智能化改造,面向重点行业制定数字化转型路线图,形成可推广方案。
加强企业梯队培育,提升自主可控性。培育产业生态主导企业,鼓励省内企业与外资龙头企业开展配套协作,增强产业链的根植性,支持本土龙头企业加快全球布局和兼并重组,培育一批具有全球资源整合能力的跨国公司。培养高成长创新型企业,围绕战略新兴产业,遴选出优质企业,建立帮扶模式和长效机制,在资金补助、人才培训、宣传推广等方面提供政策扶持。孵化科技型小微企业,加快推进创新创业载体建设,成立专项投资和天使基金,大力构建专业孵化培育体系。
推动产业绿色发展,筑牢美丽江苏生态基底。优化产业空间布局,坚决减污扩容,统筹排放容量,为优质大项目腾出空间,在多重目标中实现动态平衡,支持宿迁、盐城、泰州里下河地区创建生态经济示范区。推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着力发展化工循环经济体系,大力发展环保产业、绿色技术、绿色金融,开展绿色创新企业培育行动,不断壮大节能环保、生物技术和新医药、新能源汽车等绿色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加快培育形成新动能。
延伸产业链条,迈入中高端区位。促进先进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发展,实施生产性服务业十年倍增计划,加快生活性服务业品质提升,全域联动促进总部经济集聚发展,培育一批省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发展示范区,建成国内领先的现代服务业高地。大力实施江苏精品发展战略。加大品牌培育力度,探索建立“江苏精品”标准体系、评价机理和认证机制,确定重点培育扶持的行业、企业和产品。
实现高水平开放,开拓合作共赢新局面。建设全球技术转移枢纽,承接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严重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创新链,重点在知识产权保护、创新规则对接等方面先行先试。实施境外合作区示范建设工程,完善“重资产投资运营”和“轻资产管理输出”模式,高水平推动中阿产能合作示范园、柬埔寨西港特区、埃塞俄比亚东方工业园等境外合作园区发展。进一步发挥自贸试验区深化改革开放作用,推动开发区创新提升,加快建设现代产业园区,支持有条件的园区实施系统性职能重构,最大限度激发发展活力。
(作者分别系金陵科技学院院长,金陵科技学院讲师)
责任编辑:孙秋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