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是中国文学史上最有成就的大师之一,也是心灵最丰富、耐压能力最强的人,是于中国的儒家、道家和佛家三家思想中自由穿梭的人。苏轼基本上做到了看得开、拿得起和放得下。
一个高士头戴斗笠,脚蹬木屐,肩披长袍,右手拄杖,左手拈须,踉踉跄跄行走在雨中。这是张大千(1899年~1983年)笔下的《东坡居士笠屐图》(吉林省博物院藏)中的苏轼形象。在這幅作于1941年的人物画佳构中,张大千题识曰:“东坡笠屐图,仿元人任子明笔。辛巳六月朔一日,敦煌莫高窟作,蜀郡张大千爰”,钤白文方印“张爰之印”和朱文方印“大千”。据此可知其乃仿自元代画家任仁发(1254年~1327年)的同名画作。
同样题材甚至同样构图的苏轼形象也出现在张大千作于1947年的《东坡笠屐图》(四川博物院藏)中。与前作不同的是,前者为工笔重彩,乃张氏在敦煌莫高窟临摹壁画期间所作,故在其画中潜移默化中已融入敦煌壁画的风格;后者则纯为白描画法,且人物之神态和衣纹与前作略有不同。
张大千的这两幅以苏轼为主题的画作,让今天的人可以鲜活的看到苏轼的形象。
(摘自《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