糜棱岩化过程中锆石的稳定性
——以西南三江高黎贡、西盟地区花岗质糜棱岩为例

2021-04-01 13:11王冬兵王保弟廖世勇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2021年1期
关键词:西盟组构糜棱岩

王冬兵, 唐 渊, 王保弟, 罗 亮, 廖世勇

(1. 中国地质调查局成都地质调查中心, 四川 成都 610081; 2. 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南京 210008)

锆石广泛存在于各类岩石中,其富含U 和Th,低普通Pb 以及非常高的矿物稳定性,使得锆石UPb 定年成为同位素年代学研究中最常用和最有效的方法之一[1-3]。 锆石是目前已知矿物同位素体系中封闭温度最高的,实验岩石学表明锆石中Pb 的封闭温度高达900℃[4-5]。 研究者们根据锆石U-Pb体系高封闭温度的特征,将其广泛应用于确定岩浆岩结晶年龄和各种高级变质作用峰期年龄并取得了大量重要成果[6-10]。 锆石的形成和改造受温度、压力、熔流体性质及物理化学条件等多因素影响。由于自然界这些条件非常复杂多变,复杂性远远超过实验室人工模拟条件,导致在自然界特别是在变质作用、成矿作用过程中锆石U-Pb 同位素体系并不完全遵循高封闭温度这一结果。 有实验表明,在有流体存在的情况下,当温度≥400℃时,严重蜕晶化锆石可以很快发生重结晶作用[11-12],没有蜕晶化的锆石区域随着温度升高和/或流体作用时间增长,同样可以发生重结晶作用。 尽管如此,人们迄今对自然界复杂变质条件下的锆石稳定性仍然缺乏深入了解。

糜棱岩是韧性剪切带广泛出露的特征性岩石,能够从不同尺度(野外露头到纳米级超显微)记录丰富的变形几何学、运动学特征及温压条件等,具有非常重要的地球动力学意义。 糜棱岩由构造前或同构造期的岩石在不同地壳层次受动力变质作用形成,典型特征是矿物经受了塑性变形,并由塑性变形导致了明显的重结晶及强烈的优选方位。对糜棱岩开展显微构造、超显微构造研究能够提供变形温度条件等重要信息[13-15]。

为研究自然条件下糜棱岩锆石稳定性和变质重结晶温度条件,选择西南三江造山带高黎贡山韧性剪切带和西盟穹形隆起带花岗质糜棱岩开展显微构造与锆石年代学综合研究。 选取研究的糜棱岩同时满足两个条件:(1)原岩是构造前花岗岩,以便于通过锆石结构和U-Pb 年龄确定锆石是否被改造;(2)为中—上地壳层次糜棱岩,未发生部分熔融,以保证研究的样品在固态单相条件下变形。 对糜棱岩开展显微构造、石英EBSD 组构分析以限定变形温度条件,对糜棱岩锆石开展形态、结构和UPb 年龄研究以确定锆石变质特征,进而综合探讨糜棱岩锆石稳定性,约束重结晶温度。

1 地质背景与样品

西南三江(怒江、澜沧江、金沙江)地区是全球最复杂的造山带之一,经历了长期、多阶段、不同构造体制转换,不仅保存了特提斯多阶段构造演化的重要记录,而且还是新生代以来藏东南大陆块体挤出、旋转和逃逸的重要场所[16-22]。 采用地质历史时期优势构造事件奠定的格架划分,西南三江造山带由一系列规模不等的结合带及其间稳定地块/弧地体拼贴构成。 在新生代,受印度—欧亚大陆碰撞及其后的持续汇聚作用影响,还发育高黎贡山剪切带、崇山剪切带、哀牢山剪切带等著名的条带状构造带(图1)。 这些条带状构造带出露一系列中深变质岩(苍山岩群、哀牢山岩群、瑶山岩群、崇山岩群、高黎贡山岩群、西盟岩群等),早期研究者根据它们强烈变质变形特征和不精确的同位素数据认为是前寒武纪基底岩石,但最新研究表明它们不是古老基底岩石,而是不同时代、不同性质的岩石受新生代变质影响而形成的变质杂岩[23-24]。

图1 三江—东南亚构造格架简图及主要剪切带、变质杂岩(据文献[28-29]修改)Fig.1 Tectonic schematic map of Sanjiang-Southeast Asia showing major faults, shear zones and the metamorphic complexes located in the area(modified after references [28-29])

高黎贡山剪切带沿高黎贡山山脉发育,被认为是三江地区发生“大陆逃逸”与地块旋转的西边界,带内出露的岩石被定义为“高黎贡山岩群”,剪切带内的岩石普遍发育近水平右行剪切构造,部分岩石同时发育右行剪切和熔融作用,变质作用时间为68~40 Ma、32 ~13 Ma[25-27]。 花岗质糜棱岩 11GLG16-1 采自高黎贡山剪切带北段称杆乡公路剖面(图1),剖面呈东西向横穿整个高黎贡山变质带,露头良好,出露的岩石类型有花岗岩、花岗片麻岩、黑云斜长片麻岩、条带状混合岩化片麻岩、眼球状片麻岩、糜棱岩等。 剖面最西部为未变质变形的花岗岩,往东岩石逐渐变形变质,发育片麻状构造、眼球状构造,长石旋转残斑和石英拔丝拉长等典型的糜棱岩构造;中部面理不发育,线理非常发育,为典型的L-型构造岩;东部则又出现片麻状构造、眼球状构造,长石旋转残斑和石英拔丝拉长等典型的糜棱岩构造。 花岗质糜棱岩11CGX16-1 采样点地理坐标为(26°17.27′N,98°50.14′E,1457 m),岩石呈灰白色,长石、石英强烈拔丝拉长定向,线理非常发育,倾伏角度小(154°∠11°),面理不发育,矿物均已细粒化,为典型的L 型构造岩(图2a、b)。

西盟穹形隆起位于滇西南西盟老县城勐卡镇一带(图1),出露的岩石被定义为“西盟岩群”,早期认为是受逆冲推覆作用出露的基底岩石,近期研究表明为一穹形隆起构造,核部出露奥陶纪花岗质糜棱岩和未变形的新生代花岗岩,边部发育浅变质岩系,新生代糜棱岩构造作用时间为23 ~20 Ma、16~8 Ma[23,30-33]。 花岗质糜棱岩 12XM04-1 采自西盟县老县城勐卡镇—新厂弹石路阿莫村小学篮球场西南采石场,采样点地理坐标为(22°48.88′N,99°26.94′E,1639m)。 野外露头上构造面理非常发育,倾向 326°,倾角 24°,线理中等发育,倾伏向340°,倾伏角13°。 岩石主要由长石、石英、云母及少量的电气石等矿物构成。 长石部分呈残斑状,大多数拉长定向排列,石英、云母等矿物几乎全部拔丝拉长,部分长石残斑拖尾及发育的“S-C”组构指示岩石遭受了顺时针方向的剪切作用(图2c、d)。 用于石英组构EBSD 分析的样品11XM04-1 采自同一露头位置。

图2 糜棱岩露头及岩石剪切特征。 (a),(b).高黎贡;(c),(d).西盟Fig.2. Field outcrop and shear structure of mylonites in the Gaoligong (a and b) and Ximeng (c and d)

2 岩石显微构造与温度条件

温度和压力是影响岩石和矿物变形的重要因素,在不同的温压条件下,受不同变形机制的控制,会显示出不同的变形行为和变形现象[13]。 对变形岩石进行详细地显微构造变形现象观察,可以大致估算其变形温压条件。

高黎贡花岗质糜棱岩(11CGX16-1)主要由石英、长石及少量黑云母组成,显微镜下总体上呈现由矩形石英多晶条带和长石多晶条带组成的显微分层,黑云母晶体呈片状不连续定向排列(图3a)。长石多晶条带中为完全重结晶的细小新晶粒集合体(图3a,红色箭头所示)。 石英条带中的新晶粒呈现出多边形粒状形态,局部可见重结晶新颗粒(Qz2)内含有老颗粒残晶(Qz1)(图3b),表明其主要是由颗粒边界迁移重结晶作用形成,推测其变形温度为高温条件(500 ~700℃)[13-15]。

西盟花岗质糜棱岩(12XM04-1)主要由石英、长石及少量白云母组成(图3c、d)。 长石为残斑状且长轴定向排列,晶体边缘发生膨凸重结晶作用而表现出核幔构造(图3d)。 石英呈矩形多晶条带,或绕长石残斑发育,或平行于长石残斑长轴定向的方向发育;条带内部的锯齿状颗粒形态表明颗粒边界迁移重结晶作用在变形过程中占主导地位。 白云母晶体或呈鱼状,或平行于石英条带连续定向排列。石英发生颗粒边界迁移重结晶作用也指示其经历了高温条件下(500 ~700℃)的塑性变形作用[13-15]。

3 石英EBSD 组构分析与温度条件

矿物晶内变形过程中温度常常影响着不同滑移系类型的发育,进而影响着晶体组构型式[13,15]。在非共轴变形环境下,石英的组构与温度关系密切,两者有较好的对应关系[34-36]。 石英的晶体内部可以出现滑移系有底面、菱面、柱面和柱面[37];石英的C 轴组构图有点极密、大圆环带、小圆环带、交叉环带等四种基本类型。 利用电子背散射衍射仪(EBSD)对变形石英进行组构分析,可以有效揭示变形温度条件。 在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对研究的糜棱岩石英进行电子背散射(EBSD)组构分析。高黎贡花岗质糜棱岩样品(11CGX16-1)的石英C 轴组构图主要由位于X0Z0面上I-III 象限的一对极密、Y0轴附近极密及大圆环带叠加组成(图4a),这种组构形式为糜棱岩中常见的样式;Y0轴附近极密为中温条件下(550 ~650°C)柱面滑移的产物,I-III象限的一对极密偏离X0的角度约40°,可能为较低温度下(400 ~550°C)菱面 滑移的结果。 该样品的组构样式表明其经历了早期中温到后期低温条件的递进变形作用。

图3 糜棱岩显微构造特征Fig.3 Microstructures of the mylonites

图4 高黎贡糜棱岩(11CGX16-1)(a)和西盟糜棱岩(11XM04-1)(b)石英C 轴组构图Fig.4 Quartz c-axis fabrics of the mylonites from Gaoligong (a) and Ximeng (b)

西盟花岗质糜棱岩样品(12XM04-1)的石英C轴组构图表现出Y0轴附近的点极密或极密群(图4b),该类组构主要形成于中等温度条件,大约为550 ~ 650°C,是由柱面 < a > 滑移完成[15,36-37];此外,还发育了IV 型微弱极密,表明岩石后期叠加了相对低温(400 ~550℃)条件下的变形。

图5 高黎贡糜棱岩(a)和西盟糜棱岩(b)代表性锆石CL 特征Fig.5. Representative CL images of zircons from Gaoligong mylonite (a) and Ximeng mylonite (b)

表1 糜棱岩锆石LA-ICP-MS U-Pb 年龄Table 1 LA-ICP-MS zircon U-Pb data of the granitic mylonite

4 锆石结构与U-Pb 年龄

图6 高黎贡糜棱岩(a)和西盟糜棱岩(b)锆石U-Pb 年龄谐和图Fig.6 U-Pb concordia diagrams of zircons from Gaoligong mylonite (a) and Ximeng mylonite (b)

花岗质糜棱岩(11CGX16-1)中锆石非常丰富,锆石晶体为无色透明、浅黄色,大多数为自形柱状,长轴长70 ~110 μm,长轴与短轴比例为 3∶2 ~2∶1。随机对150 颗锆石进行制靶和阴极发光照相(CL),其中108 颗锆石内部结构单一,具有微弱的岩浆结晶振荡环带,另外42 颗锆石有核-边结构。 核-边结构的锆石,核部较宽,具有微弱的岩浆结晶振荡环带;边部较窄,大多数为1 ~5μm,少量为5 ~10μm,不满足定年条件(图5a)。 核-边结构的锆石总体保持了原始晶体形态,边部具有明显的海绵状结构和溶蚀结构,海绵状结构区域显示由外向内改造程度增强,这些特征指示边部是在有少量流体条件下的变质重结晶锆石[3]。 在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利用LA-ICP-MS对花岗质糜棱岩(11CGX16-1)锆石进行U-Pb 定年,数据列于表1(下同)。 对单一岩浆结构锆石和锆石核部进行分析,分析点结果均分布在谐和线上(图6a),Th/U 值较高(0.43 ~ 0.68),206Pb/238U 加权平均年龄为513 ±8 Ma(MSWD =1.5,n =15),代表糜棱岩的花岗质原岩形成时代。 锆石U-Pb 定年未获得变质年龄,但根据高黎贡剪切带发生深熔变质作用和右行走滑运动时间为68 ~40 Ma、32 ~13 Ma[25-27],推断该糜棱岩变质时间在此范围,其明显晚于原岩时代。

西盟花岗质糜棱岩(12XM04-1)中锆石较多,为无色透明、浅黄色晶体,大多数为自形柱状,长轴长100 ~150 μm,长轴与短轴比例为2∶1 ~3∶1。 200 颗锆石CL 图像显示所有锆石有核-边结构,核部较宽,具有岩浆结晶振荡环带;边部较窄,大多数宽为几个微米,少量可达10 ~15 μm(图5b)。 锆石保持了原有的晶体形态,边部具有明显的海绵状结构,海绵状结构区域与未改造的岩浆振荡环带区域呈斜切状、港湾状接触,这些特征说明边部为有少量流体活动的变质重结晶锆石[3]。 对锆石核部进行U-Pb 定年分析,分析点均分布在谐和线上(图6b),Th/U 值为 0.12 ~0.42,206Pb/238U 加权平均年龄为459 ±2 Ma(MSWD=0.7,n =20),代表花岗质糜棱岩的原岩时代。 未获得锆石变质年龄,前人对西盟杂岩研究表明变质时代为 23 ~20 Ma、16 ~8 Ma[23,33],推断该糜棱岩变质时间在此范围。

5 糜棱岩锆石稳定性及重结晶温度

高黎贡、西盟地区的糜棱岩显微结构、锆石结构和U-Pb 年代学揭示出以下几个事实:(1)糜棱岩由早古生代(513 ±8 Ma、459 ±2 Ma)的花岗岩受新生代构造变形变质作用形成;(2)早期花岗岩的长石、石英、云母等主要矿物几乎全部发生了变形和重结晶作用,而锆石仅有边部被改造,但核部仍然保留了原始结构和U-Pb 同位素体系,部分单颗粒锆石完全没有受到影响;(3)受到影响的锆石是在有少量流体条件下发生的变质重结晶。 由此可见,锆石是一种很稳定的副矿物,其稳定性远远超过常见造岩矿物长石、石英、云母等,在理想晶体或正常的岩浆体系下锆石U-Pb 同位素体系封闭温度可以用实验封闭温度~900℃来约束。 糜棱岩化过程中微量流体对锆石的变质重结晶起到了促进作用。

糜棱岩中石英显微结构显示其变形机制为颗粒边界迁移重结晶作用,指示发生变形温度范围为500 ~700℃。 石英晶体优选方位(组构)记录了早期变形变质温度为550 ~650°C,晚期叠加变形变质温度为 400 ~550°C。 我们选择较高的温度 550 ~650°C 作为对自然条件下糜棱岩化过程中锆石UPb 同位素体系重结晶温度的约束。

6 结论

(1)高黎贡和西盟地区花岗质糜棱岩中锆石能够以独立晶体或残留核的形式保存原始岩浆结构和U-Pb 同位素体系,糜棱岩化过程中微/少量流体会促进锆石发生重结晶作用。

(2)自然条件下糜棱岩化过程中温度在550 ~650°C 时锆石就会发生变质重结晶,该温度可对自然条件下糜棱岩锆石U-Pb 同位素体系封闭温度范围作大致约束。

猜你喜欢
西盟组构糜棱岩
岩石磁组构对剩磁稳定性的制约探讨: 以印支地块中生代碎屑岩和拉萨林周盆地设兴组红层为例
粤西河台金矿成矿构造系统简析
粤西河台金矿田糜棱岩XRD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彭水廖家槽地区灯二段微生物碳酸盐岩沉积建造
粤北花岗岩型铀矿矿集区糜棱岩带特征及其与铀成矿的关系
空间组构与空间认知
西盟县森林资源可持续发展探究
探讨变质核杂岩与成矿作用的关系
工会只会做好事——普洱市西盟县勐梭镇孟梭社区工会小记
振兴发展铸辉煌腾飞佤山奏华章
——庆祝西盟佤族自治县成立50周年暨第五届中国佤族木鼓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