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本刊编辑部
近年来,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在土木工程行业中的研究和应用正蓬勃发展,已成为行业信息化技术的典型代表。现阶段,行业对BIM的基本认知已逐渐得到普及,从模型应用向集成、数据应用拓展的范围越来越广,BIM与其他技术的集成应用需求也日益凸显。在我国交通工程领域,BIM如今已广泛应用于设计、建设、管养、路网运行监测和运维等领域,被视作行业数字化转型的关键技术,为实现智能交通、智慧建造提供基础。
与此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BIM在国内的发展不过短短十几年时间,在交通工程领域的深入应用更是近些年的事,全行业对其认知、了解和掌握都还相对有限,尚处于探索阶段。这一过程中,也存在各种各样的实际问题,其中不但有“把BIM视作OA”“PPT式BIM”等基本认知问题,也有“把正向出图当正向设计”“翻模”等使用习惯和运作机制方面的问题,更多的是BIM与其他流程系统的深度融合、数据应用、相关软件二次开发和利用等硬核技术问题,这林林总总的问题,都影响着交通工程领域对BIM深度应用的进程。
本期“第一观察”《数字“智”造 BIM向BDT迈进》在厘清BIM与建筑数字孪生体(BDT)技术、智能制造三者之间关系的基础上,系统梳理了BIM的概念、BIM在交通行业的应用现状及主要误区,选取不同维度,重点介绍了如何构建能够链接工程建设全生命周期各阶段数据和资源的主数据管理模型,分析了数字建造中的关键技术,并以桥梁建设为例,分阶段解析了BIM如何在工程项目全生命周期中充分发挥作用,最后分享了深中通道作为世界级跨海集群工程在BIM应用方面开展的探索与实践,以期帮助读者加深对交通工程领域BIM技术应用的理解与认识。
越是对“热词”,越应该深入进行“冷思考”。当下,关于BIM的各种功能设想及阐述洋洋洒洒,不一而足,但其实际落地情况似乎远不如我们想得那么乐观。对交通工程项目而言,很容易走向两个极端:要么对BIM抱有太多不切实际的需求,期待用它搞定一切;要么“说一套做一套”,在实际应用中对BIM模型完全不抱指望。
不少一线设计人员坦言,要把BIM用好,首先需要懂模型,毕竟建模是基础的基础;其次要培养BIM思维,如果忽略了建模过程中的思路、理念,即使把软件用得再熟练、把模型建得再漂亮,也没有灵魂;最重要也是最难的一点,是要更加深层次地学习BIM,把相关知识与交通工程领域原有的知识体系相结合;此外,还应该逐步积累丰富的工程经验和管理能力。
由此看来,至少在现阶段,与其天花乱坠地“神化”BIM,不如先实事求是、抱着空杯心态,审慎认识它,深入理解它,持续学习它,务实运用它。在寄望BIM上天入地之前,先推进它稳步落地。否则,如前文所述,如果不能赋予BIM灵魂,它就只是个摆设,光能看,不好用。显然,这个过程山高路远,前途漫漫,问题会很多,挑战也会很大。
当然,BIM的强大毋庸置疑,将它融会贯通之后,无异于一场认知的全面升级,它甚至能带领我们进入一个前所未有的新境界。以公路桥梁为例,有专家甚至认为,桥梁建造技术与BIM等相关信息技术、智能技术充分融合,将有望促进桥梁产业的全面转型升级,从而推动“第三代桥梁工程”的发展。
从这个角度来看,路再远,挑战再大,跋涉再辛苦,都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