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车齐齐哈尔车辆有限公司 尚 媛 吕健飞
安全教育培训是企业安全管理工作的基本构成,也是企业是否能够有序开展安全工作、员工能否落实本岗位安全生产职责的先决条件。安全教育培训的目的是确保企业的各级各类人员具有识别和防范全风险,避免和阻止安全事故的意识和能力。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工作关系着企业的利益、员工的利益,体现着企业的社会责任,反映着企业的社会形象[1]。
在内容上,安全教育培训主要包括安全技能培训、安全意识培训、事故警示教育培训等;在手段上,传统安全教育培训主要采用课堂讲授的形式,讲师利用教材、视频等手段将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危险源辨识、应急管理等理论知识,以及事故案例的基本情况向学员进行介绍,考评手段也主要依靠试卷考试等常规手段。
传统安全教育培训目前虽在各生产型企业中广泛运用,但因企业生产模式逐渐多元,高精尖的设备设施和复杂的生产环境造成现场危险因子与传统制造业相比出现较大变化,同时应急救援装备的快速更新换代,以及操作者思想认知的不同导致传统安全教育培训内容难以快速跟进,且较大程度受制于培训讲师的个人经验和工作经历,不能完全满足新时期安全教育培训工作的标准要求。
情境体验通常指一种教学方法,在这种教学过程中,讲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受教育人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受教育人理解教育内容,取得更好教育成果的一种教学方法。
情绪心理学研究表明,个体的情感对认知活动至少有动力、强化、调节三方面的功能。动力功能是指情感对认知活动的增力或减力的效能,即健康的、积极的情感认知对活动起积极的发动和促进作用,消极的不健康的情绪对认知活动起阻碍和抑制作用。“情境式”教育是在教学过程中借助辅助手段引起受教育人积极健康的情感体验,进而促进受教育人对教育内容引发兴趣、关注和共鸣。
情境教育的过程主要分为情境构建、情感带入和情绪刺激。
2.1 情境构建
(1)语言构建。讲师通过关键词的组合排布,用语言向学员描绘出相关物体、环境或所在场景。构建情境时讲师应注意描绘细节,增加情境的真实性,例如一件物体的颜色,摆放角度,现场环境摆放的物品,人物关系等。情境要有能够符合授课内容的特色和基本要素。
(2)模拟仿真。利用计算机的人机交互功能,依靠立体投影、3D 或VR 技术,在培训现场模拟出培训需要的仿真环境,增强受教育人的直观感受。
2.2 情感带入
研究表明,喜悦、惊恐等波动较大的情感会加深人对事物的认知和记忆,教育人进入构建的情境后,通过讲师的语言描述,结合灯光、音效或其他感官刺激,将带入与情境相匹配的情感,进而增强对事物或过程的体验效果。
2.3 情绪刺激
受教育人作为该场景的“主角”体验过相应的情感后,讲师顺势对其进行情绪上的引导和刺激,尤其是违背相关规则后的羞耻感,出现事故事件后的恐惧感和自责感,从而达到相应的教育目的。
情景体验式教学的核心在于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在带给学员直观感受、增强受教育人对于所学内容的理解性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2],将“情境式”教育利用在安全教育培训中能够较好的规避传统教育培训互动性不强、案例警示程度不足等问题。
(1)直观描绘现场危险源及其具有的安全风险,提高受教育人对危险源的辨识能力和理解能力,并有助于受教育人在作业现场识别同类或相似的风险隐患,精简培训时长,增强培训针对性。
(2)能够更好还原生产安全事故案例,将事故经过、直接原因、造成的后果等内容更加具体形象的向受教育人进行展示,或直接采用“沉浸式”体验手段,让受教育人“亲身”经历事故发生的全过程,增加事故警示的力度和程度。
(3)如利用人机界面进行“情境式”教育,企业可以要求提供软件服务的相关机构完全按照本企业生产环境进行相应定制,并及时随环境变化进行调整,且可以通过多重界面的设施,满足受教育人差异性的培训需求,科学高效的解决讲师个体差异制约培训成效的问题。
传统安全教育培训讲师多选择安全生产工作经验丰富的安全专家担任,平均年龄偏大,授课方式较为传统。“情境式”教育要求讲师在具有安全管理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兼具教育心理学、语言组织和情境构建能力,能够针对培训对象、培训内容的不同,构建具有不同针对性、不同刺激程度的教育情境。
在讲师进行语言构建情景的基础上,具有一定规模的生产企业可以选择购买使用较为成熟的安全生产情景模拟软件,配套定制实用的交互界面和仿真现场考试系统,以满足小规模和个性化的安全生产培训需求。
情景体验等新式培训手段在安全教育培训中广泛应用是企业安全管理变革创新的必然趋势,也是安全生产领域改革发展的象征形式,安全工作者应敢于尝试新方式和新事物,构建更加实用、有序的安全教育培训工作体系,推动安全管理工作的不断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