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电集团有限公司 马兰婷
根据事故致因理论和事故形成发展的过程,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可划分为四个环节:风险分级管控、隐患排查治理、应急处置、事故救援。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是企业生产常态情况下的安全管理,是实现企业安全生产的保障;应急处置和事故救援是企业生产异常情况下的安全管理,是企业防止事故发生或减少事故损失的最后防线。如果应急管理工作不严格把控,将会直接给企业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和影响。企业应急管理工作主要包括:应急预案制定、应急装备和物资准备、应急知识培训、应急预案演练和评估、应急响应、持续改进等阶段。目前,企业应急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不足,需要企业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引起足够重视,并且要找到应对之策。
制定应急预案是企业应急管理工作中的第一个阶段,也是后续各项工作的基础。应急预案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会直接影响企业应急管理工作的有效性。目前,造成企业应急预案制定质量不高的原因主要有对应急预案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应急预案针对性不强、编制人员专业性和经验不足、预案之间的衔接和协调性差等。
1.1 对应急预案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部分企业的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认为制定应急预案的目的就是应付检查,免受处罚。这是造成应急预案的编制流程和编制内容与法规要求相差甚远的根本原因。
1.2 应急预案针对性不强
编制人员在编制应急预案时,并没有根据本单位的实际情况进行风险辨识和风险评估,而是抄袭网络上或者其他单位的应急预案,拼积木式地将各种应急预案进行简单拼凑,这是导致应急预案针对性不强的主要原因。
1.3 编制人员专业性和经验不足
企业的应急预案编制人员由于对本单位现场和生产流程不熟悉、应急管理相关法律法规不了解、安全专业知识掌握不够等原因,导致编制的应急预案实用性和可操行性不强。
1.4 预案之间的衔接和协调性差
企业在编制应急预案时,只考虑了本单位内部的应急预案,而忽略了与政府、关联企业之间预案的衔接和协调性,特别是同一个作业区域的多家单位,无论是从组织结构还是从处理程序到职责划分,都存在盲点、重叠、矛盾想象,当突发事件发生时,非常容易出现反应混乱、救援迟缓等情况,进而导致伤亡和损失的扩大化。
2.应急装备和物资准备存在的问题
企业应急预案中对应急资源调查不全面、应急物资测算不科学,导致应急装备和物资准备无法与应急响应级别相匹配;另外,由于管理不到位,导致应急装备没有定期检查、维护,应急物资没有及时补充等。最终,当突发事件发生时或突发事件升级时,因应急装备和物资准备不到位,导致不必要的伤亡和损失。
3.应急知识培训存在的问题
由于对应急知识培训的重视度不够,部分企业没有严格按照法律法规相关要求,对新上岗职工进行危险有害因素、管控措施、应急处置措施相关知识的培训;未按要求开展应急管理相关法律法规和制度培训,相关岗位人员无法获得必要的应急管理知识;未按要求开展应急救援能力提升培训,专(兼)职应急救援队伍人员不具备救援工作能力;未按要求开展应急预案演练,相关岗位人员无法获得应急处置技能。
应急预案演练是检验、评价和保持应急能力的一个必要手段和重要途径。通过演练,可在突发事件发生前暴露应急预案的不足,提高应急管理人员和应急救援队伍的水平和技能,改善企业、机构、人员之间的联动和协调性。通过演练评估,可进一步优化应急程序、合理配置资源、提高各级预案之间的协调性和整体应急反应能力。但是,部分企业仍存在着对应急预案演练思想上不重视、演练情景设置不合理、演练范围不全面、演练评估形式化等问题。
4.1 对应急预案演练思想上不重视
由于企业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对应急预案演练的目的和作用认识不足,在组织应急预案演练时,重演轻练,本末倒置;认为应急预案演练是纸上谈兵,无法解决实际问题;认为本单位危险性小,不会出现生产安全事故,演练可有可无等思想上不重视的情况,造成了应急预案演练方案随意制定、参演人员嬉笑散漫、应急指挥人员乱指挥等不良现象,是导致应急预案演练效果差的根本原因。
4.2 演练情景设置不合理
在制定演练脚本时,未充分识别工作现场实际风险和具体情况,仅在理想状态下设定演练情景,造成应急预案演练过程中参演人员无法正确应对,是导致应急预案演练达不到要求的主要原因。
4.3 演练范围不全面
企业在组织演练时,为了自身方便,随意简化过程、缩小演练范围,造成演练范围不全面,是导致应急预案演练无法真正检验应急预案有效性,无法正确评估应急预案演练效果的直接原因。
4.4 演练评估形式化
企业应急预案演练评估人员不专业,演练前未确定评估准则和评估程序、评估过程随意、对工作现场踏勘不仔细、对演练观察不仔细等情况,造成演练评估形式化,是导致应急程序、资源、协调性无法优化的主要原因。
5.应急响应存在的问题
企业没有建立预警、响应机制,或者响应分级不合理。很多企业没有根据自身存在的风险,可能影响范围和影响程度以及救援能力、承受风险能力等,进行明确的预警分级、预警分级响应措施、应急响应分级、应急分级响应措施等设置。导致当突发事件发生时,不能及时及时响应和采取措施,导致伤亡和损失的进一步扩大。
6.持续改进存在的问题
企业应急预案体系不完善,参与应急预案评估人员不专业,未按要求及时进行应急预案评估和修订等情况,造成企业应急管理工作持续改进环节形同虚设甚至缺失,导致应急管理工作的有效性大打折扣。
企业应急管理工作应当践行“防患于未然,消危与即临,控制于初起”的理念,根据本单位的实际情况,通过准确的风险辨识和风险评估、严密的应急预案制定、有针对性的应急预案演练、有效的应急预案评估和持续改进,确保企业对突发事件能及时有效的响应。
建立健全应急管理制度,规范应急预案制定和演练、应急救援队伍建立、应急预警和响应分级、应急装备和物资准备、应急知识培训、应急预案持续改进等程序;加大安全生产应急资金投入,为应急管理工作各阶段的提供资金保障;加强应急人员队伍建设,从人力资源角度,提升应急人员的专业性和权威性;深化应急管理工作考核和奖励,通过检查评比,增强突出典型的带动和警示作用。
根据《安全生产法》、《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应急预案编制导则》等要求,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建立完善的应急预案体系。由企业主要负责人组织,成立专门的应急预案编制小组,在充分开展风险辨识和风险评估的基础上,重视与政府和关联企业之间应急预案的衔接与协调,编制符合企业实际的应急预案,明确突发事件事前、事中、事后的任务职责和措施。
全面开展应急资源调查、科学进行应急物资测算,结合应急预警和应急响应分级,确定本单位应配备的必要的应急装备和物资,并定期进行检查和维护、补充和更新。同时,可按照区域,合理布局,依托周边企业建立应急装备和物资储备基地,采取集中或分散储备但集中调度使用等形式,储备应急装备和物资,提高利用率,降低救援成本。
建立健全企业安全教育培训管理制度,规范应急知识宣传和培训的人员、频次、培训内容、工作程序等内容。加强新上岗职工、应急管理人员、应急救援队伍、岗位操作人员等的应急知识宣传和培训,提高各级各类人员的应急反应能力、应急救援能力和应急处置技能。加强应急预案演练,切实提高实效。
根据《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演练基本规范》,结合本单位实际,针对易发事故、易出事故地点、易出事故环节,有针对性的设计演练情景、编制演练脚本、制定演练方案。演练要做到范围、人员全覆盖,组织演练要严格按照演练方案进行;根据《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演练评估规范》,确定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现场经验的预案演练评估人员,严格按照评估准则和评估程序进行演练评估。切实通过应急预案演练和评估,达到检验预案、磨合机制、锻炼队伍的实效。
企业应根据本单位的风险性质和影响程度、应急装备和物资情况、应急救援能力等进行预警和应急响应分级,确定合理的预警分级响应措施、应急分级响应措施,充分发挥企业自主应急能力;同时,掌握政府和关联企业的应急资源,更好地利用社会应急资源,及时控制突发事件发展态势,减少损失。
根据《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评估指南》等要求,根据本单位实际情况,确定具备必要的专业技能的预案评估人员,定期开展应急预案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进行应急预案修订,确保企业应急管理工作的符合性和持续改进。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各行业得以大力发展,与此同时对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的要求越来越高。应急管理工作不仅是安全管理工作的一部分,更是日常工作的一部分,只有将应急管理落实到日常管理工作之中,与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双预防”机制、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等各项工作结合起来,不断强化自身的应急管理水平,提高应急响应能力。当突发事件发生时,企业相关人员才能迅速有序地开展应急处置和事故救援,最大程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