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伟
(中交第二航务工程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武汉430071)
在开展港口和航道工程建设活动时,确保施工作业安全是现场管理的重点内容。建设单位应当切实做好工程建设施工管理工作,对施工期间的各项操作实行严格把控,提升施工作业人员的专业技能、职业素养和安全意识,将相关安全措施具体到相关责任人,不断改进航道施工管理制度,从而有效提高港口和航道工程的整体建设水平。
疏浚工程是航道工程施工作业中的关键内容。疏浚工程建设方面的安全管理主要包括2 点:(1)施工环节的安全管理;(2)施工期间船舶的运行安全。对于经过船舶的运行安全,需要处理好下述内容:(1)选取适宜的船型,在选取时应当考虑船型是否符合航道的具体情况;(2)对施工船舶进行检查,此环节既需要核查船型能否通过验审,又要查验其许可证、消防设备、救生装置、信号灯等是否配备齐全,同时还要检查船舶上所有施工人员是否持有相应证件;(3)严格规范施工手续的办理工作,在工程开展之前务必要发布航行通告,应当由海事部门发布相应的航行警告通知;(4)施工方案的改进。
护岸工程施工作业期间较常发生基坑塌方事故,护岸工程开挖作业引发的基坑塌方会给现场的作业人员带来极大的人身伤害,并且还对船舶航行带来影响。对此,应采取下述措施予以规避:(1)在实际施工作业中,应当根据土质与开挖工作的进展状况,综合考虑其经济性与安全性因素;(2)当地下水位偏高或是土质内含有的粉土与粉砂土相对较多时,应当采取适当的降水措施,并根据水文的实际状况,来确定合理的降水时间,一般来说,降水工作应当在护岸与下层墙体浇筑施工进展至70%左右时才能停止;(3)对航道进行拓宽施工作业期间,可使用分层开挖,降低基坑高程的措施来防止发生塌方事故[1]。
在航道扩宽与护岸基坑开挖施工中涉及土方工程,土方工程中最为常见的安全问题是边坡塌方。因此,必须要针对边坡塌方事故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在施工之前要制订科学合理的边坡开挖计划,对土质情况与运输车辆的荷载状况加以全面考虑。在实际开挖过程中,应当采取分层开挖的作业方式,将第一层设置在河道常水位附近,第二层则设置在标高部位,当开挖深度大于5 m 时,应当给上下层预留一定空间的平台。
对港口与航道工程而言,其具有建筑材料与施工设备种类多、数量大的特征,而且在运输方面的任务也十分繁重。建筑材料的运输要使用大型运输船舶,船舶在往返运输材料的过程中安全风险较大。在运输施工作业时,工作人员登船与下船时也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因此,运输船舶的交通安全管理很重要。因其处理起来难度较大,给整体施工的安全管理带来极大隐患,必须要采取有效的解决对策[2]。
港口与航道工程安全管理工作极易受到施工环境的干扰,例如,江面复杂、变化多端的天气和江中水文环境等,这些影响因素都会给工程建设活动带来一定风险。另外,极端天气,如风、雨、雷电等也会影响施工进度与工程质量,并容易导致施工人员陷入危险境地。面对这些环境方面的影响因素,施工单位与有关管理机构应当协同共进,制定有效的应对策略,保障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
港口与航道工程安全管理不仅受到环境的威胁,施工人员操作不当也会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在施工过程中存在不规范的操作行为,是施工安全事故频繁发生的主要因素。部分企业没有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管理内容和方法单一,内容脱离工程实际。目前,较多的航道工程建设中,往往都是在事故发生并且造成了人员伤亡以后,施工单位才注重加强安全管理。
建设单位要对施工人员进行科学的培训教育,帮助施工人员全面了解危险的类别,并使他们在发生危险时能够做到自救。实际上,许多施工单位组织的培训活动都是采取分批的形式,此种培训的时间很短,无法起到提升施工人员安全意识的作用,而且还有部分培训仅仅是表面功夫,未进行实质、有效的教育。还有部分施工单位因为作业任务较为繁重、环境恶劣,便直接压缩了培训教育时间,未将教育工作落实到位。
针对水上运输方面的交通安全管理需注意下述几点:
1)组建专门管理团队来负责水上交通的安全管理工作;
2)强化航行碰撞预防措施,严格遵照有关规定航行,提升瞭望频次,确保运输船舶与通航中心间的沟通顺畅,确保参建单位充分了解水上船只的航行状况,及时传递信息来实现合理调度,降低碰撞概率[3];
3)通过炸礁区域的船只必须通过设置航行标志、发布航行通知等措施来确保船体航行的安全性。
船舶的航行和工程建设施工均会受到自然环境的干扰,尤其是气象与水文环境带来的影响,因此,作业人员要及时获取天气与水文信息,以防止发生安全事故。
1)施工单位需要实时了解当前地区的气象变动状况,针对水文环境实行深入调查,在信息收集完成之后做出分析预测,从而保障工程施工的顺利进行;
2)加强船舶的安全管理,提升其安全性能,保障运输船只的航行安全。
在正式施工前,需要综合危险源辨识结果制订安全应急预案。水上交通安全事故的应急预案、爆炸事故应急预案、机械设备伤害事故应急预案等,均需要确保应急救援组织配备足够的资源与设备,同时,还要提高救援成员水上救援的专业能力,定期进行救援实践演练活动,保障救援组织具有较强的应急能力[4]。对于救援组织因交通安全问题而无法迅速抵达事故现场的情况,可以在施工作业现场或是周边预先安排一定的救援人员,尽量第一时间控制事故的发展态势。
1)创建健全的监督管理制度。对水文环境、气象信息进行收集,还应当对施工过程进行监督,实时了解施工动态,从而在出现事故时能够迅速对其处理控制。
2)创建责任追究机制。通过教育培训活动提高施工人员的责任意识与安全意识,实行定期考核机制、奖惩机制与责任追究机制,严格遵守施工规范,确保在发生安全事故时能够迅速追责到个人。
3)成立专项管理小组。同建设方、监理方与施工方联合起来监督施工工作,做到把安全管理工作的每个细节都落实到位。
在港口航道施工安全管理工作中,应当加强开展安全管理的宣传活动,提升其文化导向作用,并采取有效措施,让人们充分意识到安全事故是可预防、可控制的,在日常施工作业中更加注重操作的安全性与规范性。特别是在施工中,要减少对附近环境与人员的影响,维护渔民的合法权益,防止施工活动引发经济纠纷,施工前要充分了解施工现场的具体情况,对于需要渔民协同完成的施工任务,应当先和渔民进行商讨,当达成统一意见之后再开展施工任务,以免造成严重的纠纷矛盾。此外,项目部门可以在施工现场创建安全宣传告示牌,并结合各类渠道进行宣传,例如,板报、标语、培训宣讲活动、安全交底工作等,再定期组织安全会议,把安全知识和警示事项整理并装订成册、分发给施工人员,有效地促进施工作业中平安建设工作的充分落实,鼓励全体职员积极地参与其中。
在开展港口航道施工建设活动时,海事安全监督管理部门既是工程的建设管理人员,同时也是安全监督者。在开展施工作业时,必须充分保障所有航道建设作业与通航的安全性,成立专门的项目管理小组,并配置专业的管理人员,从而更好地协商安全督管工作、航道维修工作,并确保工程施工安全与通航安全之间保持一定的协调性[5]。
由于在建设施工与通航过程中炸礁区域分布较广,需要通航的运输船只数量往往较多,导致船舶钻孔爆破定位难度大幅提升,特别是在江中实施石梁钻孔爆破的难度更大。因此,可采取下述措施予以解决:(1)海事管理部门应当在施工作业之间发布相应的航行公告,把施工区域的实际状况告知通航船舶,公告内容需要涵盖施工船舶、施工的具体方案、施工所处的区域和范围等,确保船舶在通航时能够把彼此间的影响降至最低;(2)施工单位需要和航道管理部门进行深入沟通,在施工范围内安设专门的施工作业标志,让通航船舶可以顺利经过施工区域;(3)当开展水下钻孔施工与清渣作业时不需要实行禁航处理,不过需要安排专用船舶与挖泥船来负责此方面的施工任务,尽可能地减少钻孔器材对航道的占用,从而有效降低安全风险。
综上所述,在港口与航道工程的建设实践中,安全管理工作尤为重要。航道施工管理部门应当提高对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把安全责任落实到位,将安全措施贯彻执行到位,同时,还需持续探索研究港口与航道工程建设过程中的安全管理方法,对现有管理理论不断地进行完善,全方位地提升管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