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梦
(中国市政工程华北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天津300381)
随着我国城市化水平的发展,城市水问题备受人们关注。我国“十三五”规划中提出:转变城市发展方式,提高城市治理能力,加大“城市病”防治力度,不断提升城市环境质量。城市中的水可以称作是城市的“血液”和“命脉”,是维持城市正常运转的基础。城市水系统是城市绿色基础设施的核心组成部分,考虑到水的自然循环和社会循环过程,它还涵盖了城市水资源与生态环境保护、开发和管理的全过程,因此,城市水系统的发展对城市各个环境要素以及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
邵益生研究员指出,“城市水系统是以水资源为主体,开发利用和保护水资源为过程的系统,它会随着时空变化而变化,与自然社会环境有着密切的联系”。[1]城市水系统支撑着城市的存在和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化用水系统是城市坚持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内容之一。在早期的城市水系统中,简单的供水设施和单一的用水模式决定了天然水体可以一体两用,既可做水源又可做排水口,人类活动对水体环境的干涉和影响较小。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人口越来越向城市集中,城市规模逐渐增大,城市用水和污水排放也随之大量增加,城市水系统对自然水系统造成的影响不容忽视,因此,城市污水处理和环境水污染问题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人类对自身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的要求日益提高,目前诸多学者已经展开了从宏观和系统的角度去探究城市水系统的整体性、可靠性和可持续性等方面的研究。
城市水系统与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自然环境的联系密切。在过去,城市水系统缺少宏观调控,没有系统的规划,人们对水的健康社会循环理念认识还远远不足,经常无节制取水和随意乱排乱放,没有系统地思考这些行为可能带来的不利后果。同时,城市水系统中还存在着水资源配置不合理、污水收集和治理不足、不重视水生态环境、污水再生循环开发力度不够等诸多问题,这些都会对整个城市水系统的健康发展产生负面影响。目前,我国对水环境的投资成效并不令人满意,种种因素叠加又进一步导致城市水系统在运转过程中的失事事件增多,使水的自然循环和社会循环状况更加恶化。
我国对城市水系统指标体系的构建工作已经开展了很久。何贝贝等[2]学者依据DPSIR 模型的基本原理,通过对天津市水资源和水环境实际情况深入分析,选取了人口密度、人均生活用水量、水资源总量等20 多项指标对天津市水环境安全状况进行了评价计算。徐瑾[3]等介绍了物质流分析法的基本框架,构建了天津市水代谢系统评价指标体系,提出了淡水回用率、海水淡化量、废水治理投资、污水再生利用率等15 项指标,对天津市水代谢系统安全水平进行了评估与分析。何俊仕等[4]学者从水生态的角度采用定性定量相结合的方法最终选取了人均生态用水量、水土流失面积比率、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景观多样性指数等20 项指标,科学合理地评价了沈阳市的水生态环境情况。
综合文献的研究不难看出,目前的城市涉水指标体系研究有着分工明确、系统分割显著的特征。然而城市水系统构成是十分复杂的,它包括了水资源、水安全、水环境、水生态和水文化等各个方面,在实际的指标体系构建过程中往往难以各方面兼顾。因此,大多数人选择对水资源、水安全、水环境、水生态和水文化等方面分开评价,导致各个方面的评价体系各自为政,忽略了水循环的本质,不利于城市水系统的健康循环及可持续发展。
近几年来,我国正在积极推进“海绵城市”新理念,从雨洪管理的角度描述了一种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建设新模式,通过吸纳、净化和利用雨水使城市应对气候变化、极端降雨以及维持生态功能稳定的能力得到增强[5]。“海绵城市”理念立足于城市水循环的基本原理,有效地解决了我国快速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水污染、水安全、水生态、水短缺等严重制约我国城市生态健康发展的问题,并且海绵城市在水系统规划时能够将水资源、给水、排水、雨水回收利用、污水再生利用、生态用水、城市景观用水等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它可以有效地解决目前城市水系统指标体系彼此割裂的问题。
城市水系统问题不仅仅是某一环节的错误造成的,它是由多方面交织的复杂原因造成,因此,采用单一目标的工程措施来解决城市水系统问题并不合理,就激发了人们积极寻找其他的解决途径[6]。由于以往对城市水系统的考察评估侧重于水质化学指标,而忽略了构建性指标的考虑,因此,在以后的城市水系统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过程中,首先,要在整体性思维的指导下将城市水系统的各个功能联系起来,突破水质的概念,涵盖城市水系统的各个要素,针对我国城市水环境的特征,从城市水循环系统的宏观层面构建的城市水系统指标体系;其次,我国城市发展转型的重点是构建海绵城市,也是城市建设的目标之一,在以后的城市水系统指标体系构建中要结合海绵城市、智慧城市[7]、生态城市等先进建设理念的要求,响应政府的政策号召,突破旧的指标体系构建桎梏,结合城市水系统建设的新特征、新要求不断完善指标体系,进而更加科学地评估城市水系统结构功能的完整性,以增强整个城市水系统的整体性、适配性和应急能力。
城市水系统指标体系的构建是推进城市和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国内外众多学者虽然已经研究城市水系统多年,但是研究的角度只限于宏观角度,对子系统的研究也只是简单地规划、设计、评价和管理几个方面,对污水与雨水回收研究较多,其他方面仍未涉及,其中大多数集中在宏观理念、框架设计、概念模型和定性描述中,缺少城市水系统的整体构建、空间布局、功能协同、资源配置、均衡控制和智能管控的指标体系研究。
在以后的研究中,城市水系统规划以及健康水系统指标体系构建将侧重围绕城市水系统的整体构建、空间布局、功能协同、资源配置、均衡控制和智能管控等方面,从城市水资源保护与保障饮用水安全、节约用水与非常规水资源开发利用、城市雨水管理控制与净化利用、城市污水截控与再生利用、城市水体保护与湿地生态恢复、极端气候条件下的城市雨洪与内涝控制等角度出发构建指标的系统研究,将曾经相互独立存在的城市给水系统、用水系统和排水系统做一体化考虑,为城市水系统的规划设计、实施建设及运维管理提供技术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