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庭龙
党支部书记作为基层党建工作的核心,在党建工作中起着关键性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关心基层,重视基层,加强基层党建队伍建设。当前,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入,企业改制和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国有企业党组织如何适应十八大提出的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要求,充分发挥党的基层组织在企业发展中的“软实力”,成为当前各级党组织面临的重要而又紧迫的任务。
平均年龄偏大。据网络有关调查显示,国企基层党支部书记队伍平均年龄为46岁,虽然经过长期锻炼,他们工作经验丰富,工作能力较强。但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的创新意识、思想解放意识、行动力、拼劲、闯劲都有所减弱。国企基层党支部书记队伍建设是一项长期且艰巨的工作,从发展大局来看,这并不利于国企基层党支部书记队伍建设工作的开展。目前中建七局建装公司尚不存在这一问题,建装公司党支部书记目前趋于年轻化,是一群富有朝气的基层党支部书记队伍,创新能力、攻坚克难能力强,有利于支部书记队伍的建设和发展。
综合能力有待提升。由于时代发展的局限,一些基层党支部书记受教育程度参差不齐,综合素质较低,虽然经验丰富,难免出现粗放式管理,有些存在经验主义,只凭经验处理新生事物,难免出现偏差和管理漏洞。在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推动引导下,近几年我国国有企业发展迅速,为企业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然而,基层党支部书记队伍建设步伐并未跟上企业发展步伐,未与科学可持续发展理念相一致,现有基层党支部书记队伍整体能力与综合素质有待提升。
艰苦创业优良传统有所淡化,四风有所抬头。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加上腐朽思想的侵蚀,以前那种艰苦创业、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有所淡化。部分国有企业基层党支部书记认为艰苦奋斗的时代已经过时,国家富强了,人民富裕了,艰苦创业思想已经过时,思想防线出现动摇,工作中存在着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奢靡之风。进而对党支部党风廉政建设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也给党支部队伍的纯洁性、先进性、廉洁性带来了影响,因此加强基层党支部书记的思想建设也是迫在眉睫。
由于部分行政领导对党建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够、理解不深,从而造成党建工作流于形式,导致党建工作开展的实效性不强。因此,基层组织的行政领导,要积极转变观念,充分认识党建工作也是助推企业发展的“软实力”。作为基层行政领导要积极树立“围绕发展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工作思路,通过广泛宣传和建立激励、奖励制度,使全体职工能从思想上重视党建工作,从行动中支持党建工作,为党建各项工作顺利开展创造有利条件,从而激发党建工作者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保证基层党建设和生产经营工作齐头并进。
群众路线是我们党取得胜利的重要法宝。支部书记的作风直接影响党群关系,决定了基层组织建设能否具备强大的凝聚力、号召力、战斗力。基层组织党支部书记只有通过抓学习、抓廉政建设,才能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支部书记要做到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切实关心职工困难,倾听一线员工呼声,解决一线员工的诉求和困难,才能更好地树立基层组织的良好形象,使党支部成为生产经营管理的“发动机”,职工的“主心骨”。
基层工作的好与坏要看党支部,党支部的好与坏全靠书记带。当前基层党支部建设已经实现了“有党员、有组织、有活动”的广覆盖之势,但由于支部书记受教育程度、综合能力参差不齐,从而影响了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的有效发挥。因此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成为加强基层党支部建设的关键因素。
强化党支部书记队伍建设。支部书记的强弱直接决定支部工作开展的好与坏,基层党建水平的高与低,党支部凝聚力、战斗力的强与弱。因此基层党支部建设要按照《党章》要求,通过民主选举,使那些政治过硬、业务精、作风过硬、肯奉献的优秀党员担任党支部书记。并通过各种主题实践活动,定期组织党务知识培训,提高业务知识水平,以适应党建工作新形势和企业发展新要求。逐步建立和完善党支部书记岗位目标管理制度,通过履职手册、目标责任等形式,明确党支部书记的职责任务,同时建立党支部书记“能者上,庸者下”的绩效考核办法,留住德才兼备、工作能力强、群众基础好的基层党支部书记,充分发挥他们在支部建设工作中的积极作用。
强化支部班子建设。基层组织的支部委员是创建优秀党支部的骨干力量,基层支部只有通过健全基层党支部工作考核制度和激励机制,才能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基层党支部要通过坚持开展“三会一课”、党员廉政教育等专题培训的有效途径组织支委会成员学习党的各种理论知识、帮助他们提高工作能力和综合素质,增强团队意识,从而能更好地协助党支部书记做好支部工作,确保按时高质完成上级党组织交办的各项任务。
强化支部书记培训建设。定期开展基层党支部书记队伍建设工作培训会,提出研究议题,就近阶段基层党支部书记队伍建设情况,党支部书记政治素养、职业道德等各方面能力进行分析,对出现的问题、取得的成绩做出详细论述,并对接下来的书记队伍建设工作与培训进行明确具体的安排部署,从而实现基层党支部书记队伍综合素质的大幅提升。
强化标准化党支部建设。在党建工作中引入质量管理体系,通过运用先进的管理办法实现基层党建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党建工作重在基础,根在支部。基层党支部要认真学习和掌握党建质量管理体系的内涵和方法,使质量体系与本单位开展的活动结合起来,丰富活动载体,完善基础台账,使体系有效运行,打造“标准化党支部”。
强化创新能力建设。党建工作作为基层党建发展中的“软实力”,必须在企业发展中积极转变工作思路,坚持党支部建设与团组织建设、基层工会建设、企业生产结合起来,做到内强素质、外树形象,达到凝心聚力、党建和谐,打造共同价值观的目的。要通过内刊、外部媒体、宣传栏等宣传载体,树立先进典型。要通过在党员中开展“党员示范岗、党员先锋号”等活动积极引导广大党员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凸显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积极发挥广大党员干部的创新意识,提高创新水平,以创新方法指导工作开展、促进工作发展。
强化务实求真。“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基层党支部应按照党员发展“双培养”模式,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党员队伍。要把优秀员工培养成党员,把优秀党员培养成支部骨干,来推动党员队伍建设,增强党支部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为党组织的发展提供人才保证。
强化量化考核体系。基层党支部应加强对考核机制进行量化处理,提高评价体系科学性与完善性。可以借鉴同行国有企业量化考核机制与评价体系,在保留自身原有考核评价体系框架结构前提下,吸收其他企业科学有效的评价内容与考核方法,将民主测评纳入到企业党支部书记队伍评价体系当中,将民众纳入到评价对象行列,构建全方位民主测评体系,构建集素质、能力和业绩于一体的绩效考核机制,定期实施基层党支部书记队伍考核测评,加强民主测评。
强化民主决策建设。基层党支部要正确履行议大事、谋全局、管干部、强监督的职责,发挥好党的民主集中制优势,发挥好企业发展方向的引导作用、领导干部廉洁从业的监督作用、完成中心任务的保证作用。要严格执行“三重一大”制度,在组织内部认真研究讨论,提出意见建议,不断完善科学化、民主化的决策机制。
基层党支部书记队伍建设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基层党建工作建设情况。在习总书记多次强调重视基层党支部建设的背景下,国有企业党支部应当意识到基层党支部书记队伍建设的重要性、紧迫性和艰巨性,只有集中精力加大基层党支部书记队伍建设,才能有效促进党的基层组织的稳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