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玉涛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水资源和土地资源污染和损耗已经成为影响我国生态环境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而水利工程项目在农业灌溉、洪水控制、干旱救济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为了人类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水利工程设计过程中的水土保持理念是必不可少的。本文从水利工程设计过程中水土保持理念的重要性出发,简单阐述了水土保持理念在水利工程设计中的具体应用,并提出未来水利工程设计中加强水土保持相关建议。
在水利工程设计过程中,环境保护处于核心地位。加强水土保持理念可以促进生态环境的保护,并对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解决土壤侵蚀和水土流失是目前生态保护的当务之急。当今的水利工程设计过程中,必须考虑水土保持理念,加强水资源和土壤资源的保护,只有减少水和土壤的被侵蚀可能性,才能保持地球生态平衡。因此,水土保持理念在水利工程设计中的应用,必须继续考虑相应的事项。水土保持理念在生态修复工程中恰当的应用可以一边提高水利工程设计的功能性,一边改善生态环境,也有助于正常发挥水利保护项目的各种功能,是目前环境保护的一大应用。
随着社会环境的发展变化,人们对于环保的思想观念也发生了变化,健康的生活环境对人们越来越重要。水利工程项目的开发直接影响着生态环境。在一个水利工程开始动工之前,必须对工程建设的环境进行全面调查和分析,对当地的水土资源进行技术分析,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建设计划,以植被保护为基础对水利工程进行设计和规划。才能尽可能不让工程建设破坏水土环境,减少环境污染的可能性,降低自然灾害发生的概率,在确保水利项目顺利完成的同时,实现保护生态环境的目标。
水利工程的设计需要满足因地制宜的要求,由于不同地区地质条件的不同,施工条件和技术也是有所差异的,在现阶段的水利工程设计的过程中加强水土保持理念,因地制宜地修复原则显得尤为重要。只有因地制宜地进行水利工程的设计,才能充分发挥水土保持理念对水利工程效益的促进作用。无论水利工程是用于防洪抗旱还是用于发电,只要采取有效的生态修复措施,都可以维持生态平衡。另外,除了考虑到地区因素之外,一个好的生态修复方案由于其环境保护措施做得好,除了提高水利工程的效益,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地区的经济发展。
水土流失是水利工程中最严重的生态问题之一,为了有效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强化水土保持理念。如果盐碱土壤侵蚀问题严重,可以采用种植秸秆植被的方法来降低植被损失率。土水流失的生态修复工作中,需要保证新鲜的土壤与原来的土壤组成成分相同,应当根据需要研究土壤改良对策。另外,植物的种类也需要合理的选择,植物的匹配也很重要,必须注重绿色植物的管理。为了确保有效的生态系统恢复,有关部门要加强对地区水土流失治理,在水利项目设计中做好保护环境的准备工作。
稀缺的森林植被的破坏是造成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之一,要想有效解决水土流失的问题,还可以从森林植被的恢复方面来入手。首先,要加强对稀缺植被的人工保护,水土工程设计之处就要对植被的保护作出良好的规划。其次,要减少对大自然植被的砍伐,加强对林业资源的保护。另外,加大对林业资源保护工作的宣传力度也是一个重要手段,通过宣传让更多的人了解到水土流失的危害,让他们具备保护森林的意识。
水利工程设计的过程分为很多个环节,其中首要环节是区域勘察,只有通过勘查地区的水土资源情况,才能相应的作出规划,更好地开展保护工作。可以说勘查工作是开展其他工作的基础,对于勘察所得到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而进行设计方案的确定,保证施工方案的科学合理性。为了将水土保持理念落实到具体工作中,相关单位在水利工程开展施工的前期阶段,有效地对水土流失进行预测并保持对区域水土的监测工作是保证水利工程顺利进行的前提。除此之外,还要对可能发生的情况做预测,并且制定相应的应急措施和方案。
对于水利工程的边坡设计防护工程项目,要极其重视开发过程中的水土保持理念。在设计开展护坡工作的时候,未来强调水土保持理念,既可以采用混凝土来进行护坡,也可以采用植草护坡工作。这样一来,不仅仅可以保护周围的生态环境,提升了周围的景观感,还能够有效地控制当地的水土流失,使景观不被破环和影响。
我国国土资源十分丰富,水利工程项目分布众多,但是每个地区的水质情况和土壤情况也有所差异,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情况也不相同。所以,水利工程设计必须要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加强水土保持理念,结合本地区的水质和土壤质量以及水土流失的严重程度来制定相应的修复计划,确保水利工程设计的合理性和科学性,减少对环境的破坏。对于不同的区域特点设计更具有针对性的施工方案,比如在一些盐碱地区,由于其土质较为疏松,必须首先要进行土质地改良。另外,对开挖的土进行充分的利用,减少外来土质的利用,从而保持当地水土,防止流失。
水利工程施工的过程中还会带来一个非常严峻的问题,就是很有可能会造成大量土壤的流失,因此在水利工程生态修复工作开展的过程中,需要进行土壤的填充,并且填充土壤的成分要尽可能与原土壤保持一致,特殊情况下可以人工进行土壤的改良,保证填入的新的土壤可以满足植物生长的营养需求,从而提高植物的存活率。在种植过程中时,要对植物的种类搭配以及种植的距离进行合理的规划及选择,例如乔木和灌木能够进行搭配种植,在土壤肥沃处种植乔木,土壤贫瘠处种植灌木等等都可以有效的缓解环境的恶化。
对于水土保持理念的重视以及生态修复技术的应用,更要加强水利工程建设设计上的监督和管理上的管理。在水利工程设计过程中要仔细分析不同区域地特点,不能为了缩短水利工程的设计时间,就选择不适合的工艺技术。例如在挖掘大坝的坝肩的时候,就需要首先确定选择的工艺,由于挖掘大坝应该先拦截坝肩然后再开始挖掘。因此,在开始施工以前,就要先做好拦截工作然后再丢弃土方。这样一来,不仅可以避免土方滚落造成人员的伤害,也能防止造成更严重的水土流失。如果一旦在水利项目建设的开发过程中造成生态环境恶化的,必须要先停止项目的建设,进行生态修复,控制水土流失。将水土流失的问题修复好才能进行下一步的工程建设,要重新设计工程的相关技术,融入水土保持理念,在保证生态环境不受影响的情况下进行水利工程建设。
在水利工程设计过程中要将保护自然放在首位,对水土保持理念以及生态环境修复技术进行合理的运用,才可以最大程度地减轻对生态环境造成的破坏。我们需要在水利工程设计的过程中考虑到可能发生的问题,并融入水土保持理念,实施相应的生态修复技术,以此来减少水土流失的发生,只有这样才能在保护环境的同时,使得水利工程发挥更大的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