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晶
(钻探工程公司录井二公司解释评价中心,吉林松原138000)
我国对录井技术的研究起步较晚,但伴随我国能源需求的不断增加,我国油田企业加强对录井技术的研究,经过十余年的不断研究和完善,录井技术以及从传统单一功能的录井技术逐步发展成为综合地质录井、综合录井、分析录井、井场信息分析为一体的全新综合性录井技术,但目前录井技术仍存在一定的弊端,需要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
我国油田进入末期开采阶段以后,钻井环境日渐复杂难度不断提高,复杂的钻井环境对录井工作造成了较大的障碍。为了拓展录井的发展空间,经过我国油田研究机构的不懈努力,录井技术的研究与应用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现有录井技术中,岩屑录井是最为核心也最为重要的技术之一,传统岩屑录井技术通过观察岩屑成分、绘制草图等方式进行,但该方法已经不能满足现代石油开采对录井工作质量以及效率的需求,经过我国录井工作、仪器厂家等多方合作,岩屑录井技术方面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
在传统的岩屑录井工作中,钻井施工中PDC钻头设备、细齿三牙轮、泡沫钻井工艺、空气钻井技术等设备和工艺均会对岩屑录井产生影响,降低了录井工作的精度以及质量。为了解决上述弊端,我国石油技术研发部门借鉴和物理学的相关成果,提出了X摄像荧光录井技术,通过相应的放射性元素探测设备,对岩石中各项化学元素成分进行分析,从而实现对岩性的分析。目前该技术在我国已经进入了全面应用的阶段。Xrf技术即基于放射性录井技术延伸升级的全新技术,通过对岩石中化学元素种类以及成分比例的分析,确定岩石中元素比值与储集层之间存在的物性关系,并采用元素分析的方式对物性进行解释,最终实现对储集层的综合评价解释。但该技术目前仍处于小范围的实践应用阶段,受设备成本以及操作难度多诸多原因限制,目前仍无法进行大面积的应用。
实时碳同位素录井技术也是近年来出现的全新录井技术,该技术需要与气体检测仪器设备进行配合使用,在使用中将岩石伴生气体输送至气体检测仪器中,对气体成分进行综合分析,并使用碳同位素检测设备进行气体碳同位素比率分析,从而实现对储层的解释判断,该技术与传统录井技术相比,具备更高的实时性价值,可以进行实时连续的分析与解释。在气田路径中有着更高的应用价值。
目前我国大力推广数字化油田构建,数字化井场录井技术是其中重要的技术发展方向之一,数字化井场录井技术,依托不同功能的仪器和设备,可以在井场对勘探开发源头采集数据,对井场进行数字化管理,以综合录井技术为基础,对井场原始数据进行采集、处理、评价、传输以及发布,构建综合化的录井数据平台,实现数字化井场。
油气层综合解释是油田开发管理的重要技术,也是综合录井技术的重要功能。油气层综合解释主要是分析录井探测过程中的岩屑和岩芯资料,也包括对定量荧光以及地震资料的解释、分析与评价,气层的综合解释。气层解释的方法和内容较多,图版法是我国目前应用最最久应用范围也最广的技术之一,伴随录井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计算机网络技术在录井中的不断应用,如神经网络技术以及专家信息系统等,也逐步出现了新的综合解释方法。虽然目前录井对油层综合解释方法和技术种类较多,但总体应注意如下几个方面的原则。
探测数据以及原始数据的获取受获取技术以及环境影响,必然存在一定误差,但误差应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如果数据获取误差过大,或直接影响录井解释结果的客观性与真实性。因此要想对储层含油性进行正确的解释及评价,不能仅仅依靠原始的探测数据进行评价,也要采用其他的方法进行综合性的分析和研究,对资料进行综合性的评价与分析,互相参照,最终判断石油储层的含油气丰度。
不同录井方法有着不同的优缺点,没有严格优劣之分,因此最完善的录井解释方法应该是一种综合性的解释方法,但在综合性解释时,要明确解释目标有针对性地进行具体问题的分析,为了将综合解释的误差降到最低程度,在进行判断的过程中应该具有一定的针对性。
近几来,虽然录井技术有了飞跃性的发展,但相对其他相关专业,录井技术明显存在着不相适应之处,寻求与之相适应的新技术已是必然之需。录井的发展在于创新,创新是录井企业的动力。录井企业应模糊录井边界,创新采集内容、创新技术方法、创新服务领域,由地面走向井下,由通过钻井液、岩屑等载体获取地下油气信息向在井下直接采集信息方向发展,真正成为井场实时信息的提供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