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卫国 张卫其
【教材分析】
《军神》是统编教材五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按事情发展顺序,记叙了刘伯承的眼睛受了重伤,他到沃克医生的诊所就医时,为了不影响大脑,拒绝使用麻醉剂,强忍巨大疼痛接受手术的故事,表现了他钢铁般的意志和顽强坚持、乐观无畏的精神。本单元的人文主题是“责任”,重在引导学生感受先辈们的崇高精神。语文要素是“通过课文中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体会人物的内心”。本文有两条行文线索,一条是围绕手术推进故事情节发展的明线,一条是描写沃克医生心理变化的暗线。本课时的教学应引导学生在体会刘伯承内心活动的基础上,借助沃克医生的语言、神态等,体会其心理变化过程,感受人物形象,进一步落实本单元的语文要素。
【教学目标】
1.继续学习借助语言、动作、神态等,体会人物内心,并能读好人物说话的语气。
2.通过揣摩人物内心,适度拓展资料,体会“军神”的含义。
3.能借助沃克医生的心理变化曲线图,以他的口吻讲这个故事。
4.对比学习“阅读链接”,体会革命者的崇高精神,理解两篇文章的表达特点。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巩固字词
1.听写词语:诊所、审视、颤抖、崭新、由衷、慈祥、一声不吭、肃然起敬。
2.引导交流:说说通过第一节课的学习,对刘伯承有哪些了解。
二、聚焦“军神”,感受人物坚强意志
1.默读第12~22自然段,思考:刘伯承在手术时的表现和一般的军人有什么不同?画出相关句子,试着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2.根据学生反馈,出示句子。
3.引导梳理、概括:拒绝麻醉、忍受剧痛、数清刀数。
4.自主学习:选择印象最深的一句话,圈出关键词,联系上下文想象刘伯承心里会想些什么,写在文中句子旁边。
◎预设一:拒绝麻醉
(1)指名交流刘伯承的内心活动。
(2)相机聚焦“平静”,说说体会到什么。
(3)引导关注矛盾处:提示语是“平静”,句末为什么要用感叹号?
(4)指导读出刘伯承的淡定和坚定。
◎预设二:忍受剧痛
(1)说说如果自己是摄影师,会拍下哪些特写镜头。
(2)聚焦“一声不吭”“青筋暴起”“汗如雨下”,说说体会到什么。
(3)引导揣摩、交流:刘伯承忍受剧痛,一声不吭,心里在想什么?
(4)播放刘伯承做手术的影视片段,观看后交流感受,进一步体会刘伯承钢铁般的意志。
(5)指导朗读句子。
◎预设三:数清刀数
(1)引导关注“脸色苍白”,说说体会到什么。
(2)说说刘伯承为什么“勉力一笑”,他心里会想什么。
5.小结:我们从刘伯承的语言、神态、动作中体会到他的内心活动,也感受到他钢铁般的意志,怪不得沃克医生如此称赞他:“你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一块会说话的钢板!你堪称军神!”(出示句子,齐读)
三、聚焦“沃克医生”,体会人物内心变化
1.引发思考:从沃克医生的这句称赞中,体会到他怎样的心理?(震惊)
2.快速浏览课文,画出描写沃克医生的句子,想一想,他的心理还有怎样的变化?
3.交流汇报。
(1)根据学生的反馈,整合出示课文中12处描写沃克医生的句子。
(2)小组合作:从句子中体会到沃克医生的心理发生了哪些变化?用词语概括,写到词卡上。
(3)引导小组进行反馈。(相机板贴)
预设:冷漠、怀疑、生气、关心、紧张、佩服、震惊、钦佩。
(4)移动词卡位置:联系故事情节,词卡位置怎样摆放比较合适?
(5)指名调整词卡位置,说明理由。
预设摆放:用词卡的位置变化表现人物的心理变化。
4.体会侧面描写的作用。
(1)引发质疑:课文约有680个字,其中描写沃克医生的约有440个字。作者为什么这样写呢?
(2)交流小结:对沃克医生的描写起到衬托作用,能从侧面突出刘伯承的军神形象,同时也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3)引讀句子,进一步体会侧面描写的作用。(播放音乐《征服天堂》)
师:不用麻醉剂的病人将要面临巨大的痛苦甚至生命危险,当刘伯承拒绝麻醉时——
生:沃克医生的眉毛扬了起来,他走进手术室,生气地说:“年轻人,在这儿要听医生的指挥!”
师:手术台上,刘伯承手背青筋暴起,汗如雨下——
生:一向从容镇定的沃克医生,这次双手却有些颤抖,他额上汗珠滚滚,护士帮他擦了一次又一次。最后他忍不住开口对病人说:“你挺不住可以哼叫。”
师:当刘伯承还能勉力一笑,准确地告诉沃克医生一共割了72刀时——
生:沃克医生惊呆了,大声嚷道:“你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一块会说话的钢板!你堪称军神!”
师:当刘伯承说出自己的真实身份时——
生:沃克医生肃然起敬:“啊,川中名将,久仰久仰,认识你很荣幸。”
5.指导学生借助板贴的心理变化曲线图,以沃克医生的口吻讲故事。
(1)小组内练习讲故事,教师巡视指导。
(2)指名展示,评价。(评价重点关注是否有人称的转换、语气的变化、恰当的动作和神态)
四、拓展阅读《丰碑》
1.自主阅读《丰碑》,思考:两篇文章有哪些相同点?
2.引导交流。
预设一:都表现了革命者崇高的精神品质。
预设二:都从侧面烘托主人公的精神品质。
预设三:都表现了人物心理变化的过程。
3.再读《丰碑》,引导学生关注军长的语言、动作、神态,体会其心理变化。
预设:担心、着急、惊讶、愤怒、崇敬。
五、拓展资料,升华情感
1.出示刘伯承的资料,丰富对“军神”的认识。
2.拓展战争年代相关革命者的资料,适时结课。
【教学评析】
一、立足语言,传承革命文化
本文是一篇小说,作者以简练传神的语言,凸显了刘伯承坚强的革命意志,表现出中国军人的品质特点。事实上,由于学生生活时代和认知的局限,他们阅读这类文本时很难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课堂教学要拉近学生与文本之间的距离,形成与文本的共鸣。教师宜借助课文语言,引导学生感受老一辈革命者的特质。本课的教学设计在梳理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抓住刘伯承的语言、动作、神态描写,深入体会他钢铁般的意志和乐观无畏的革命精神。在组织学习“手术中”这部分内容时,重点引导学生抓住“平静”“一声不吭”“青筋暴起”“汗如雨下”等极具表现力的语言展开想象,揣摩人物的内心活动,形成画面,使人物形象在学生的头脑中鲜活起来。教学结尾,教师补充了刘伯承等一批革命先辈的资料,丰富了学生对“军神”的理解,拓展了他们的认知深度,避免了对人物模式化、标签式的理解。
二、巧用链接,落实语文要素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通过课文中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体会人物的内心”,教学中要求学生能借助人物外在的表现,深入人物的内心,感受人物丰富而细腻的心理活动。语文要素的落实贯穿课堂的三个板块:一是“聚焦‘军神,感受人物坚强意志”——借助对刘伯承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揣摩他的心理活动;二是“聚焦‘沃克医生,体会人物内心变化”——梳理描写沃克医生的句子,通过填写和摆放词卡,把握人物的心理活动;三是“拓展阅读《丰碑》”——引导学生关注军长的表现,体会其复杂的内心变化。三个板块的设计具有层次性,前两个板块指向课文的理解,第三个板块则侧重迁移和运用,放手让学生自主进行语言实践。利用“阅读链接”中的资料,既进一步落实了语文要素,又使学生对“军神”的理解更深刻。
三、关注表达,实现文道统一
“文道统一”是革命文化题材类课文教学的一项重要原则。本课在带领学生感受人物形象的同时,着重从两个方面引导学生关注语言和表达特点。一方面通过抓住课文的细节描写,体会人物的特点,如关注刘伯承在手术中的细节和《丰碑》中描写军长神态变化的细节,体会人物的内心状态。另一方面引导学生关注文本用侧面描写塑造人物的表达特点。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质疑:课文约有680个字,其中描写沃克医生的约有440个字。作者为什么这样写呢?学生结合文中对沃克医生的描写,通过教师引读,体会到側面描写的作用。利用《丰碑》一文进行拓展学习时,除了体会军长的心理变化之外,也重在通过对比阅读,发现两篇文章都运用了侧面描写,以此烘托人物崇高的精神品质。
(浙江省安吉县第四小学 313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