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五一”攒了一个五天的小长假,结果却被不少人吐槽“太鸡肋”。
本应是造福大众,让大家伙儿有机会开开心心出去玩一趟的假期安排,为何不受人待见?
一方面,看似长达五天的小长假,其实是从假期前后两周中东挪西凑拼起来的,实际真正的“五一”假期仅有一天,这样的小长假难免让人感觉有点朝三暮四、名不副实。另一方面,由于挤压了前后两周的双休日,使得工作节奏被打乱,节前节后乃至放假的那几天都尤为疲惫。
更有甚者,不少单位没有落实双休制度,一周唯一的休息日被小长假挤占后,上演了不得不连续工作12天的“惨剧”。这样就无怪乎人们对小长假“不感冒”了。
此次“五一”小长假,之所以引起网友们的广泛探讨,就在于越来越多人意识到,小长假模式的体验并不友好,尤其是对假期出游的人而言。因为疫情原因导致的报复性消费,今年“五一”小长假期间我国旅游人数再创同期新高,由此引发的旅游资源挤兑也愈发严重,各景区中游客高喊“我要退票”“我要回家”的呼喊声不绝于耳。
“悠长”假期并未让人们感到更加悠闲放松,反而是身心俱疲。其根源在于,带薪休假制度未得到落实,人们被迫集中在“五一”“十一”等长假出行。旅游资源挤兑下,不仅仅游客的旅游体验大打折扣,旅游景点及相关从业者同样也受到冲击,旅游的经济效益和社会价值未能得到充分释放。
近年来,随着经济水平的提升和人们消费观念的转变,旅游在大众消费支出中占比越来越高,成为推动消费市场发展的重要一轴。在世界经济保护主义抬头的大背景下,中央提出“逐步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因此,如何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充分挖掘国内市场需求潜能,是落实中央战略的重要课题。
而当下的现实是,我国休假制度尚不完善,不提带薪休假,双休制度也没有得到充分落实。这不仅仅压缩了人们的消费欲望,同时也引发了一系列的问题,如子女教育、工作压力、家庭和谐等都受到影响。可以说,能否进一步落实休假制度,将关系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激发消费市场潜能以及社会和谐发展等多方面。
在“五一”这个特殊的日子,我们共同呼吁,保障劳动者合法的休假权利,让“悠长”假期更加悠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