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土传统建筑文化融入高校品质素养的路径研究
——以金华地区为例

2021-03-31 13:15顾燕燕
浙江建筑 2021年3期
关键词:金华院校素养

顾燕燕,孙 攀

(1.金华职业技术学院,浙江 金华321000;2.浙江师范大学行知学院,浙江 金华321000)

金华传统建筑文化底蕴深厚,种类多样,地域特色显著,历史跨越宽广,各类地域特色建筑、文化、技术、产业相互交织,共同发展形成了独特的建筑文化。作为一所坐落于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高校,将本土传统建筑文化融入高校品质素养教育,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同时也面临种种挑战。

1 本土传统建筑文化融入高职院校品质教育的必要性

1.1 增强民族文化自信和文化认同感的时代需求

近年来我国对传统文化愈加重视,坚定文化自信,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共识。中央发布的《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提出:“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方位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艺术体育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贯穿于启蒙教育、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各领域。”[1]传统建筑文化是社会文明发展进程中逐步凝聚成的思想及技术结晶,反映了时代更迭下当地居民的生活情景、精神和文化内涵,各地区传统建筑有着独特的地域性和精神文化性[2]。将本土传统建筑文化融入高职院校育人模式,是增强地域民族文化认同感和民族文化自信的时代要求。

1.2 传承和发展本土传统建筑文化的地域需求

金华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有着众多的历史建筑单体、群落及传统乡村聚落等物质和文化资源。自古以来随着朝代更迭,金华地区的地域范围及名称虽有所变更,但千年前的婺州人适应当地气候、地理条件、生活习性,因地制宜不断完善和发展建筑文化。本地区传统建筑文化底蕴深厚、源远流长,地域特色显著,传统历史建筑天宁寺、八咏楼、雅畈历史街区、芝堰村古建筑群等类型多样,包含堂、坊、厅、桥、庙、民居、书院、寺、塔、祠、村落等多种形态,历史跨度直至宋代。各类建筑文化相互交织、渗透、融合,形成了独特的地域文化,积淀着本地人民最深层的精神追求,是当地独特的精神标识。

1.3 塑造高职院校学生民族文化品质的育人需求

高职院校作为高等职业教育的实施主体,为经济社会输送高素养、高技能人才,同时肩负着挖掘弘扬中国优秀文化、培养热爱和继承优秀文化人才的特殊使命,是品质素养教育和建设的重要营地之列。同时,“双高计划”作为《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重点项目,是落实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两种不同教育类型,具有同等重要地位。本校入选“双高计划”的高职院校之列,在课程中融入本土传统建筑文化,服务于当地建设文化发展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义务,也是高职院校课程思政表现的内在需求。学生民族文化的品质塑造需要有一个良好的外部浸润式环境,结合诸多地域优势,积极投入到本土传统建筑文化传承发展中。

1.4 培养本土传统建筑人才、对接当地特色产业发展的社会需求

金华地区现存古建筑2 600余座,国家级和省级建筑文物保护状况较好,但市县级文物相对情况不容乐观,以及散落于偏远地区乡村古建遗珠未能及时统计及保护。其原因之一是专业性保护修缮技能型人才的缺失。本地区仿古建筑产业、影视产业、木雕产业、旅游产业、古建园林产业及现代建筑产业等都亟需相关专业人才。地方性院校培养和发展服务于当地建筑文化的专业型人才,做好校地精准对接是责任也是契机。让学生考察当地建筑、学习本土建筑、挖掘建筑文化,培养更多的本土建筑文化保护者、参与者;同时在做好保护和继承基础上发展和创新本土建筑文化,地方性高职院校与地方合作协同培养服务于当地文化及经济发展的古建技能型、创新型人才,是当下社会相关特色产业的社会需求。

本土传统建筑文化融入高职品质素养教育,对文化传承、专业建设、学生学习效果、当地产业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及价值,也是思政课堂的重要内容。其一,重新审视本土传统文化在高职品质素养教育中的作用和价值,以传统建筑文化为载体弘扬优秀本土文化,树立文化自信、民族自信;其二,完善专业育人体系,结合本土特色发展特色专业;其三,融入当地优秀传统建筑文化,点燃学生主动学习内在驱动力,培养正确思想政治素养、职业素养、人文素养的品质复合型人才;最后,通过校企合作反哺地方产业经济,将传统文化、高职院校、地方产业粘合协同发展,使传统建筑文化“活”起来,学校和社会桥梁搭起来。

2 本土传统建筑文化融入高职院校品质素养教育的主要内容及思路

将本土传统建筑文化融入到高职院校品质育人过程中,传承和发展地方文化,培养服务地方的高品质人才。以环艺专业为例,探索完善品质育人的主要内容及建设思路,合理运用、切换4种课堂(内课堂、外课堂、网课堂、工课堂),权衡学校课程、学生发展、传统文化、地方产业各方面,实现课堂浸润、身临其境、资源整合、实践拓展的全面发展。其中多门课程与传统建筑相关,如《中外建筑史》《浙江传统建筑概述》《古建筑测绘与勘察》等,结合金华本土建筑文化内容构建特色专业课程。此外,针对金华地区传统建筑文化优势拓展部分课程成为全校公选课甚至社会培训课。

2.1 学习和调研研究本土传统建筑文化,完善传统建筑文化课程体系

在内课堂中加强本土传统建筑文化理论学习,除《中外建筑史》《古建筑测绘与勘察》等基础课程中融入本土建筑外,可增设如《传统民居赏析与设计》选修课程,以本土建筑为实例加强理论学习,构建基础知识体系,弥补高职院校侧重培养专业技术能力而文化方面不足。从艺术采风、课程考查、实地测绘等实践教学过程中调查和学习本土传统建筑及文化,引导学生梳理地域化特色,也为后续的设计课程积累文化元素素材。

2.2 营造本土传统建筑文化学习研究氛围,引导和激发学生认同感

将传统建筑文化浸润式融入到课程中,让学生有所喜、所感、所悟,循序渐进启发感性认识、理解传统建筑文化内涵并融入设计,在学生内心打上传统建筑文化的烙印,营造本土传统建筑文化的主动学习和研究型氛围,发挥传统文化教育的优势。

2.3 整合本土传统建筑文化内容,吐故纳新、活化优势建筑资源

中华传统建筑蕴含丰富而多样的文化遗产,具有独特的艺术性价值[3],但也受到不同时代各种因素、条件的发展限制,不符合现代人的审美需求及生活习惯,特别是年轻人群体。选择适合时代需求,符合当下审美,与地方产业更有契合度的优秀传统建筑文化内容是对取其精华、弃其糟粕的扬弃过程,也是传统文化内容的整合过程,更是激活传统建筑文化的生命力的过程。

2.4 反哺本土传统文化和地方产业,深化校地合作协同发展

以乡村振兴战略和“双高计划”为指引,以继承、发扬本土传统建筑文化为核心,以保护、利用、继承、发展传统建筑文化为目标,在落脚并且服务本土传统文化和地方产业中,促进传统建筑工艺、文化传承创新,促进地方产业升级。学生在充分学习和领会本土传统建筑内涵和相关技术过程中提取设计元素融入到设计中,使传统建筑文化传承有所依。

3 本土传统建筑文化融入高职品质素养教育的育人模式及具体路径

基于当前背景下的传统建筑文化融入高职院校环艺专业品质素养教育,其中融合方式采用“1+4+8”模式,以继承和发扬本土传统建筑文化为核心培养人才,4种课堂(内课堂、外课堂、网课堂、工课堂)合理切换,8种融入方法灵活运用,形成“研究+教学+实践+地方”的共同发展模式。

3.1 一个核心:以培养本土传统建筑高品质人才为核心

在对高职院校优秀环艺专业学生育人模式中,其最为重要是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专业人才,培养服务于本土传统建筑文化保护与继承的传承者和发扬者。以传统建筑文化发展为载体融入到基础课程、专业理论课、实训课、实践课及后续的毕业设计、实习、工作等多方面,多维度、系统化考虑培养继承和活化金华地区传统建筑文化人才,思考传统建筑文化的未来发展,逐步完善过程学习、系统化考虑、评价体系、综合未来发展的联动培养模式。

3.2 四种课堂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充分利用4种课堂的合理切换,以达到培养品质素养育人标准。4种课堂指的是内课堂、外课堂、网课堂、工课堂。

3.2.1 内课堂——文化渗透,注入文化魂

本土传统建筑文化融入环艺课程中的内课堂是最为基础的一部分,在过程中无形地将优秀传统建筑文化、思政、知识、技能有机融合,以文带学,以文促工,形成以文化为灵魂、思政为导向、专业知识为抓手的内课堂育人模式,在学生心中播下文化的种子,树立匠人精神和品质素养,不断完善传统建筑相关的文化知识体系。

3.2.2 外课堂——体验感受,融入本土情

以传统技艺传承为抓手,以传统建筑文化基因活化为目标,设计体验式教学课程。利用金华传统建筑及相关产业资源现场教学,通过实地考察、测绘、临摹、设计等形式能更加生动更加全面学习金华本土传统建筑文化,将相对枯燥难懂的课程内容搬到真实传统建筑中,引导学生自主总结和学习金华本土建筑文化地域性特色。学生能身临其境领会建筑特有时代下空间和文化精髓内涵。通过外课堂现场教学的融入,向学生展现学习内容的可视化,激发学习主观能动性,以文化人。

3.2.3 网课堂——资源共享,拓展发展心

以金华传统建筑为实例,利用互联网、多媒体等形式向学生展现多维度的传统建筑空间,将前期对金华地区传统建筑调研内容积累逐步建立并不断完善网络资料库和网络课堂,形成线上线下多种学习路径,为后续的设计课程做好铺垫,同时与其他高校平台共享网络资源。

3.2.4 工课堂——以练带学,反哺传统艺

本土传统建筑文化以传统建筑为土壤,以金华地区相关传统文化产业为发展动力,构建技艺双修、以练带学的工课堂育人模式。通过校企合作、社会匠人等形式将实际项目融入高职教育,传承传统技艺并发展工匠精神,发展传统建筑文化内涵,培养正确思想政治素养、职业素养、人文素养的综合素质人才。

3.3 八种方法

将具有金华本土特色的传统建筑知识及文化融入高职院校环艺专业品质育人模式,具体实施过程中根据课程特性和学生情况适时适人地采用8种方法(讲授、考察、查阅、分享、测绘、设计、交流、施工)灵活运用。

引导学生主动查阅相关资料,以现场考察的形式带领学生到传统建筑空间中更加直观地进行内容讲解、实地测绘、施工现场交流,收集现场资料,使学生对建筑文化有真实的感触,并且以汇报的形式与他人分享收获、交流经验,不断完善资料库。同时通过与地方企业合作,邀请企业教师为学生讲解真实案例,将收集的设计元素、学到的知识技能、领会的文化内涵最终融入真实的设计中,对接项目施工,形成整体以传统建筑文化为媒介融入课程和地方产业的培养模式,推动高校和市场企业组合形成命运共同体。8种方法相互交织、灵活运用,着重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学目标的侧重:在课程中融入本土传统建筑文化是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融入当下设计思维的一种方式,培养基于服务金华本土设计行业和文化事业的人才为其教学目标之一。

2)课程体系的梳理:在现有教学课程体系基础上,拓展部分现场教学课程安排古建筑考察、测绘等内容。后续设计类课程中分析其艺术特色进行再创作,形成承前启后的课程脉络。

3)教学方法的研究:教学过程不仅是技能教授和知识传输,更重要是对传统文化内涵传达和感染,潜移默化地浸润学生心理,使之切身体会金华传统建筑文化之美。

4)传统文化入课堂的尝试:将传统建筑文化融入环艺专业相关课程,后续部分课程可拓展成为全校公共选修课甚至社会培训课,如《金华本土传统建筑赏析》等,让更多学子评鉴、热爱传统建筑文化,以文化人,以质育人。

4 结 语

传统建筑是金华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其特有的形式、材料、色彩、结构都蕴含着地方文化精华,也浓缩了地方精神的重要体现。对于本土传统建筑及建筑文化国内已有诸多研究,而高校教育与本土传统建筑文化结合方面的探索还远远不够,特别是将本土建筑文化融入高职品质素养教育还有待进一步研究。作为金华地方性高职院校,挖掘优秀传统建筑文化,继承本土传统建筑文化和发展新形态产业,培养服务于本地的建筑文化保护与继承的传承者和发扬者,是不断推进高职院校品质素养教育前行的重要内容之一。

猜你喜欢
金华院校素养
张金华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岁朝清供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陈金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