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 琳,韩泽华
(1.吉林师范大学学生工作部,吉林 四平 136000;2.吉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吉林 四平 136000)
我国正在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中小城市是其中的关键。从城市建设角度来说,必须重点关注交通,城市交通对社会经济发展有着直接的影响。我国中小城市在发展绿色交通过程中应确保城市、社会、居民、自然的和谐共存,以生态文明理念为基础做好绿色交通规划,有效落实慢行交通、公共交通等模式,大幅提高绿色交通规划的实效性。
在西语体系中,“文明”的意思即是在城市、社会、团体中得以生存的基本能力。在我国,文明自古就受高度重视,不同的学派均对其进行阐释,《周易》中的“与天地相似,固不违”即是对生态伦理进行的表达,是对和谐社会的追寻。人类社会在不断发展,生态文明也一直处于发展中。生态文明所要遵循的原则是人和自然和谐共生,其所要达成的目标是确保人类能得以延续,保证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形成和谐共生的关系,进而保持良性循环。生态文明属于全新的文化伦理,将全面发展及持续繁荣作为关注的重点。
1991年,美国政府正式公布《陆路复合适骑效率法案》,其中明确指出,城市交通应将公交作为主导,并将多种交通方式予以整合,切实构建绿色交通发展模式。绿色交通体系概念于1994年首次提出,此概念的提出者是加拿大的Chris Bradshaw,其对交通工具予以排序,将绿色优先等级进行明确,具体依据主要包括9类要素:①出行方式;②消耗的能源;③出行距离;④出行速度;⑤交通工具的大小;⑥交通工具的实际利用率;⑦出行和建筑间存在的关联性;⑧出行目的;⑨出行人员的特征。
我国2003年颁布《绿色交通示范城市考核评分标准》,自此,各个城市对绿色交通的重视程度大幅提升,相关专家、学者也针对绿色交通进行深入研究,除针对其定义、概念、发展策略等展开研究外,还将交通政策、运输系统、交通设施、运行组织等也纳入研究范围。所谓绿色交通,即确保建立起的交通系统能呈现可持续发展特征,使资金、土地、社会等方面的组合最为合理,进而使城市中存在的交通拥堵、环境破坏等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切实做好绿色交通建设工作,是保证生态文明真正得以实现的关键。
随着我国城镇化建设工作的推进,城市规模扩大很多,然而基础设施建设却较为迟缓,其中最为突出的是交通规划未能跟上城市发展脚步,使城市发展速度受到限制,交通拥堵问题更为严重,且城市生态文明受到的影响较大。城市居民中拥有私家车的比例较高,然而老旧城区依然存在交通不便问题,交通拥堵情况难以有效解决。另外,在城镇化建设过程中,生态环境保护的受重视程度较低,绿植面积明显偏少,使汽车尾气污染较为严重,城市空气受到污染。此外,交通噪声遮挡未到位,对城市居民的工作、生活造成较大影响。
中小城市的交通规划切不可将关注点完全放在交通速度的提高上,环境保护也要予以重视。公共交通具有明显的集约化特征,要保证其在整个交通运输中所占份额,使交通污染控制在最小范围内。因此,必须加大公共交通发展力度,确保交通效率能大幅提升、能源消耗大幅减少。随着交通行业发展速度的持续加快,能源消耗量明显加大,使能源匮乏问题更为严峻。实现绿色交通的建设目标,需将公共交通作为关注的重点。从目前我国中小城市的交通现状来看,公共交通服务的水平较为低下,而且基础设施显得较为陈旧。为改变这一现状,需要立足实际构建起完善的公共交通运输体系。加大政策扶持,构建公共交通管理体制,加大对公共交通的扶持力度,确保其稳健发展。加大财政补贴力度,拓宽投资渠道,保证完成资金筹集目标,满足资金需求。公交企业要保证制定出的公交价格较为低廉,而且特殊人员应享受减免优惠,使公共交通能够真正成为大家出行的首选,将公共交通的公益特征充分展现。充分利用网络、电视、广播等媒介展开绿色交通宣传工作,使广大城市居民对绿色出行有切实了解,并引导广大市民将公共交通作为主要的出行方式。
从中小城市发展现状看,老城区的道路交通系统较为陈旧,新城区相对较好。有些城市是将老城区作为中心,呈现辐射特征,使中心区域的交通拥堵较为严重。解决这一问题,可在老城区建设高架环线。
自行车系统、步行系统是绿色交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其对环境不会造成污染,并能起到锻炼身体的作用。从相关机构的研究成果看,自行车这种交通方式将来必然流行。然而从目前中小城市的交通规划现状看,自行车、步行系统的规划并未得到重视,往往将其和人行道混为一体,使步行难度明显加大。有些路段中只有机动车道,交通拥堵严重,且安全事故发生率增加。城市中最常见的步行系统是步行街,然而其主要功能是休闲。英国目前正对自行车高速公路系统进行研究,通过“吹风”的方式来提高自行车时速,一般能达到40km/h,相较于轻轨、地铁较快。这为我国城市交通规划提供了借鉴,可将步行系统、自行车系统纳入规划。道路密度应适当提升,支路、巷道的比例必须达到要求,尤其是支路增加后能保证自行车、步行系统快速发展,干道发生机动车拥挤的概率就会大幅降低。设计过程中要坚持以人为本理念,保证非机动车行驶不受影响,道路断面是最为合适的。拆墙通路也要做到位,这样可使出行更加便捷。此外,要保证路段坡度合理,确保自行车出行不受影响。
汽车噪声对城市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较大,如果交通拥堵严重,汽车噪声产生的危害更大。交通管理部门应将噪声测量仪器安装在合适位置,以切实了解噪声情况,进而选择合适的噪声隔离装置,降低对居民日常生活的干扰。另外,要对道路周边的实际情况进行调研,在部分区域禁止鸣笛,如果驾驶人员违反规定,则给予适当惩处。
加强绿色交通建设,应对运输体系进行新的定位,提倡出行使用公交、自行车或直接步行。转变土地利用模式,优化城市布局结构,实现多元化、集约化发展,充分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确保城市中心主功能区的各方面基础服务足够便利,并且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避免生活、工作和娱乐等区域各居一端,尽量减少跨区域交通运输量,不断缩短出行距离。将步行和自行车作为城市的主要出行方式,各区域间的联系主要以公共交通为主。科学合理地规划城市布局,尤其需加强土地利用模式和交通模式之间的配合。坚持以公共交通和步行等方式为导向,改善城市结构布局,划分专用的步行通道和公交通道。预留轨道线,科学设置公交换乘枢纽,从而为步行、公交以及自行车的发展创造有利条件。合理调整土地利用方式,将城市服务系统、公共运输系统以及步行等有机结合起来,对于学校、图书馆等人流量和物流量较大的设施,需要在布局时充分考虑其交通便利性,尽量将公共交通设置在附近,从而满足人们的通行需求。将步行系统和商业服务系统结合起来,发展步行方式,改善城市环境,推动城市经济的发展。合理控制城市规模,避免城市无限制地向外延伸,朝着紧凑型城市发展,促使交通基础设施发挥最大的效用,从而有效减少能源消耗。
今后,绿色交通必将得到更广泛的应用,绿色交通的作用也会进一步放大,所以,必须在城市交通体系的规划过程中提前考虑绿色交通出行的需求及绿色交通系统的占比。要在政策方面适当向公共交通方面倾斜,建立完善的公共交通管理体制,注重步行、自行车系统建设,从而让绿色交通更好地提升城市交通出行的健康程度,改善城市的交通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