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乡村建设中的文化特色塑造
——以莱西市院上村美丽乡村规划为例

2021-03-31 12:28鲁晓婷刘春晓鲁金刚
城市建筑空间 2021年7期
关键词:美丽建设文化

鲁晓婷,刘春晓,鲁金刚

(1.青岛西海岸新区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山东 青岛 266000;2.青岛腾远设计事务所有限公司,山东 青岛 266101;3.诸城市百尺河镇人民政府,山东 潍坊 262217)

1 美丽乡村建设中的文化塑造

1.1 建设背景

党的“十八大”提出城乡统筹协调发展、共建“美丽中国”的全新概念。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建设“美丽乡村”的奋斗目标。党的“十九大”做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决策部署。我国“十四五”规划提出要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美丽乡村建设是现阶段我国乡村发展的重要任务。美丽乡村建设是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升级阶段,它的核心在于解决乡村发展理念、乡村经济发展、乡村空间布局、乡村人居环境、乡村生态环境、乡村文化传承及实施路径等问题。

1.2 文化对美丽乡村建设的作用

建设美丽乡村不仅追求外在的环境美,更要注重内在本质美。而这内在美能否挖掘出来并保持下去,取决于文化的作用是否真正发挥。文化是美丽乡村的灵魂与价值引导,能否建设好美丽乡村,实现乡村振兴,文化建设至关重要。

习近平总书记曾用“乡愁”一词表述了乡村文化建设的意义和价值,无论怎样发展,都不能抹杀乡村精神、传统文化和自然生态,既要保住绿水青山,又要传承乡村文化。乡村文化建设,就是要重新激发乡村活力,让乡村文化在现代文明体系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2 院上村美丽乡村建设

2.1 建设背景

为落实国家美丽乡村建设要求,青岛市出台《青岛市美丽乡村标准化建设行动计划》,要求每年在全市建设100个市级美丽乡村示范村。院上村有着悠久的文化积淀,浓郁的传统风貌,人杰地灵,民风淳朴,有着强烈的建设美丽乡村、构建美好生活的愿望,被确定为市级美丽乡村示范村,将以山东省颁布的建设规范作为依据,以青岛市确定的“五美”作为规划目标,打造独具特色的美丽乡村典范。

2.2 发展基础

院上村位于青岛市莱西市院上镇驻地,距莱西中心城区20km。村域总面积约6 390亩,全村571户,1 722人。村内现有靖林寺遗址。靖林寺始建于北齐,元明重修,毁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规模庞大,建筑宏伟,相传能容纳万名和尚,堪称“两莱”(莱西、莱阳)地区佛教圣地。村庄建于靖林寺上首,故名院上,已有2 000余年历史。村庄现存北齐年间石雕赑屃1只,被村民视为镇村之宝。白蟒河流经村内,景观优美。高效农业和观光农业发展基础良好,粮食作物、林果种植、畜牧养殖等产业收入较高。

2.3 院上村美丽乡村规划思路

规划通过对院上村进行产业转型、建筑整治、景观提升、生产生活基础设施改善等措施,使院上村整体风貌得到明显改善,打造“生态美、生产美、生活美、服务美、人文美”五美齐发展的欣欣向荣的新农村,成为“与城镇共生、与田园共融、与河水互动”的风景秀丽的生态田园新村。为实现规划目标,提出三大规划策略。

1)打造高品质文化内涵 提炼本土化的乡村风格,挖掘地区性的独特文化氛围,提升村民的价值认同感。通过乡村景观、乡村历史、乡村特产、乡村活动等多角度保留地区的乡土习俗和历史文化底蕴,让观光者与文化不期而遇。同时,通过农耕体验、传统手工艺体验、乡村美食制作体验等乡村文化体验活动,实现乡土教育功能,让都市人体验院上丰富的历史文化和原汁原味的乡村生活,参与到农业生产过程中,体验田间耕作的乐趣。

2)打造高品质生态环境 通过对自然原生状态的保护、建筑的生态化设计、开发容量的控制,保留院上村最美的乡村生态环境,让人们“回归自然、返璞归真”,在大自然中寻找自我,呼吸新鲜空气,缓解压力。

3)打造高品质村居建设 以村民的长远发展为前提,以村民的充分参与为基础,在村居建设过程中培育村庄的自身发展能力,促进其自我成长、自我完善、自我更新,建设院上最有活力的示范村居。

3 院上村文化特色塑造措施

3.1 规划措施

文化特色构建是院上村美丽乡村建设的核心,它是挖掘乡村历史、整合乡村资源、塑造乡村文明、展示乡村特色的重要手段,有利于构建独特的乡村发展模式。

规划结合院上村文化基础,挖掘文化价值,以“金、青、红、墨、紫、橙、绿”7种色彩为主题,构建文化展示序列,塑造“龙腾古殿呈祥瑞,七彩文博塑美院”的美丽乡村形象。

1)金色文化——古寺佛光 规划结合靖林寺的佛教文化,利用村庄入口水体景观,打造“莲花湾—莲花广场—莲花溪”景观序列。莲花是佛教圣花,代表一种智慧与觉悟的境界,“花开见佛性”指的便是莲花。院上村是佛光普照的宝地,以莲喻佛,创造无佛形而有佛光的意蕴。莲花广场设置于莲花湾畔,从造型到铺装均采用莲花形式,宛若一朵清莲面向水面徐徐绽放。广场中间放置1处书简形式的雕塑,象征院上村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底蕴。

2)青色文化——白蟒传奇 白蟒河自西北向东南从村庄穿行而过,缓缓东去,河水清澈甘甜,两岸草木峥嵘,为村庄留下千年传奇,带来生机和活力。在规划中放大水文化,优化水环境,通过滨水广场、景观亭、雕塑小品等方式,结合岸线打造滨河景观,形成“莲花广场—淘金河—传奇广场—白龙腾飞—观景亭—水岸活力广场—鼎龙山庄—神龟纳福”滨河旅游环线。

3)红色文化——红色记忆 院上是胶东西部平原抗日第一枪的发源地,汇集诸多抗战故事及烈士故居,红色文化资源丰富,因此,规划在院上村展示和宣扬红色爱国主义文化,打造红色文化旅游基地。对村内垃圾湾进行整治,打造红色记忆广场,保留现状大树,树下放置两三处休闲桌椅,开阔处放置一处红色文化雕塑,让老人在树下休憩纳凉,追忆当年抗战故事。沿中心街道两侧开敞位置设置爱国文化雕塑,沿街墙面采用文化墙的形式展示爱国文化、品德文化。

4)墨色文化——文武传承 院上村曾出过多位书法、武术名人,闲置村委会院内仍有清朝武状元祠。规划对其书法、武术等文化进行整合延伸。选取中小学集中的道路为主要展示面,打造国艺文化街。通过雕塑、3D文化墙、剪影墙等,展现琴棋书画、诗书礼乐等国艺文化。同时,整修闲置的原村委会,重修武状元祠,打造博艺院。博艺院分三进院,北侧为农乐院,沿街建筑改造为沿街商铺,院中打造景观,打造品饮院上美食的农家乐院落。中间为文武院,庭院为演武场,展示中华武术文化,室内布置书法绘画等展厅,展示琴棋书画、诗书礼乐等国学文化,村民和游客可在其中书法作画下棋。南侧为武德院,对武状元祠进行重新整修,为瞻仰祭奠清武状元的场所。

5)紫色文化——浪漫风情 院上葡萄种植、加工及葡萄酒酿造、销售产业链较为完善。结合其特有的葡萄酒庄资源,沿白蟒河东侧,以葡萄酒文化为引领,以休闲旅游为特色,打造葡萄小镇风情街。沿街打造几处主题葡萄酒屋,让整条街道弥漫酒的香韵,吸引游客寻香而至、闻香聚集。在开阔处设置葡萄酒雕塑小品,形成空间节点。

6)橙色文化——活力之心 美丽乡村建设不能只在建筑风貌和环境整治上做文章,关键是要发展产业经济,形成活力。院上村作为院上镇所在地,规划打造集行政办公、文体娱乐、医疗卫生、餐饮商业、生产物流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服务中心,重点开发地方建筑、地方曲艺、地方饮食、民俗节庆、民间工艺等地方文化资源,因地制宜采取博物馆、主题园、风情街、表演、节庆等多种文化旅游开发方式,使其发展成为集休闲、度假、教育、疗养、运动于一体的院上活力之核。

7)绿色文化——绿色田园 乡村景观是与人与自然和谐相生的特殊美景,“水、村、田”构成了院上村的村落格局。规划在村庄内部完善道路绿化、滨河绿化、公园节点绿化,形成点、线、面全覆盖的绿色美丽乡村。

村庄外围是3 000亩农田、果园景观,充分挖掘绿色田园文化,将传统农业进行转型,着力打造以“休闲田园游”为主题的农业休闲观光旅游产业,让美丽乡村建设与休闲农业发展“比翼齐飞”。围绕田园做活旅游,吸引消费者前来体验田园氛围,参与田园生活,享受田园风情,感受田园文化,接受田园教育。

3.2 政策措施

1)整合资源,培育特色,打造乡村文化品牌,以文化建设带动经济发展 规划立足院上村的农耕文化、佛教文化、红色文化、葡萄酒文化、书法武术文化等资源优势,推进相关题材影视和文学艺术创作,积极传承民俗活动和民间表演艺术,打造以历史遗存、自然生态、现代农业为特点的多元化体验型休闲旅游村落。同时,发挥良好的驻地区位优势,大力发展旅游服务产业,构建专业化管理与运营模式,完善吃、住、行、游、购、娱配套设施,经营好鼎龙山庄,将其打造成院上村一张名片。

2)创新管理模式,扩大财政投入,加快乡村文化建设 加强乡村文化组织领导,形成文化建设专人管、专人抓、专人办的管理模式。将文化建设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对文化建设项目采取政府购买、项目补贴、定向资助等政策措施,同时加强对文化建设资金管理使用情况的监督和审计。

3)全面落实人才兴乡工程,开展职业技术培训,强化人才支撑 建设乡村文化,必须动员社会参与,要让各行各业精英人才在乡情的感召下,满怀报效乡梓的志向,携带资金、技术和人力资源返乡创业发展。他们的到来,将激活乡村新活力,把乡村文化带入新的发展阶段。

4 结语

乡村是社会发展的根源,建设好乡村文化,才能保证中国文化具有独立的文化价值,获得世界尊重与认同。随着我国政策的大力支持及乡村投资规模的快速增长,美丽乡村建设正向积极的方向发展,相信乡村文化建设也将收获最美果实。

猜你喜欢
美丽建设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谁远谁近?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我们创造美丽
平凡又美丽
谁是最美丽的虫(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