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农业空间营造可行性研究
——以济王职工宿舍地块更新研究为例

2021-03-31 12:28董芷含
城市建筑空间 2021年7期
关键词:城市规划基地景观

董芷含

(山东建筑大学建筑城规学院,山东 济南 250101)

0 引言

当今,全球性问题多种多样,包括全球气候变暖、大气污染、生态系统破坏、能源资源缺乏及食品安全等。因此,如何在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同时,营造宜居的生活环境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城市农业思想的出现并不是打破原有的城市规划,而是在城市规划的基础上将农业融入城市中,为城市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1 城市农业相关理论

1.1 连贯式生产性城市景观(CPULs)

连贯式生产性城市景观(CPULs)是对于未来城市的思考,不会颠覆或抹去城市原有的肌理或结构,它是基于城市的固有特征,通过覆盖和交织景观策略展现改造后的开放空间,打破固有的城市空间界限,形成连续、开放的生产性空间,为人们传递自然、生态、健康、有序的观点。在城市规模上开发是CPULs的基本特征,有助于城市范围内的景观发展。同时,连贯式生产性城市景观重新定义了城市中的开放空间,使城市中原本废弃的空间得到重新利用,创造出更多的空间可能性,提升城市的整体活力。

1.2 农业城市主义

农业城市主义兴起于欧美国家,是新城市主义的发展,它最大的特点是保护生态环境以及可持续发展。农业城市主义认为,农业的发展不仅存在于近郊或者农村,还能够整合到城市空间中。另外,农业城市主义的发展与城市总体规划以及食物的生产相结合,能有效地降低生产成本,减少食物里程;利用城市中产生的废弃物,将其进行处理作为农业生产的原料,从而实现整个城市的循环代谢。

1.3 食物城市主义

食物城市主义强调食物系统在城市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它包括食物的生产、加工、配送、销售、消耗以及废物回收等过程,可以有效地减少食物里程,减少物化能的损失。同时,食物在进行生产时可结合城市空间,形成可食性的城市景观,在美化环境的同时提供食物,还可有效地提高城市中食物的供应量,减少长距离运输所造成的城市环境污染及能量的消耗,将食物、城市空间、人类紧密地结合起来,创造新的就业机会及城市面貌。

城市农业在城市规划的基础上得到进一步发展,促使原本的城市空间更开放,增加了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交流,同时对于缓解全球城市化扩张所带来的能源短缺、环境污染、资源浪费等有重要的作用。

2 济王职工宿舍地块更新研究

2.1 背景

济王职工宿舍东侧为燕东新路,北侧靠近经十东路,南侧为中建安装工程有限公司。基地周边人群密集,交通便利;基地现状以住宅建筑和低矮的临时建筑为主,基地坡度较大,用地现状建筑密度和绿化率较低,存在少量蔬菜种植。本方案在保证社区生活平稳有序的基础上,通过设计,减少社区中的物质和能源浪费,结合城市农业种植的形式,对各个空间进行改造,从而满足社区的需求。

2.2 可行性分析

分别对基地中的道路、绿化、铺装、闲置用地、屋顶及其他用地进行分析,综合考量空间条件、种植条件、管理条件及自然条件对农业种植的影响。基地道路易受污染、光照不足且风速较大,便利性和安全性较低,不适合进行农业种植;基地内景观、农业用地由于原本为绿化用地,因此自身条件可满足农业种植的要求,可在这里进行密集种植;铺装和闲置用地由于其本身的制约因素导致闲置用地的再利用率不高,因此并不适合进行大规模的种植;基地的空间条件和自然条件较好,可进行农业种植。

经过前期的整理分析,对场地进行合理规划,采取合理的耕种方式,保证作物产量的最大值,最后通过定量计算的方式进行验证,保证基地的蔬菜水果产出不小于居民日常的需求,实现设计的可行性。

2.3 改造后的建筑空间

经过改造设计后,整个场地在满足建筑容积率等前提下,出现大量的城市农业影响下的建筑空间。

1)场地 建筑的走势及布局考虑到城市农业的种植空间需求,以及周边的山地景观的影响,整体呈现集中式布局的形式。建筑的广场空间与远山相呼应,同时为加强山与城市主干道的连接,基地中整体的建筑体块围绕景观轴线布置。场地布置采用大面积的开放空间,以实现农业种植,改善地块的小气候;另外,考虑到作物的采光等问题,场地的空间与周边的山地呈现坡地形式,在满足城市农业种植要求的同时,呼应了山地的景观。

2)建筑 形体紧凑,由两个主要的功能体块构成,建筑的外立面植入垂直绿化空间,丰富建筑的造型;屋顶进行农业种植,使传统的单调屋顶变得更加绿色;屋顶温室的植入,改变了城市天际线,同时温室的玻璃材质也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建筑的高度,丰富建筑的外部空间。

3 城市农业与城市规划空间

在传统的城市规划中,农业和食品通常被认为是乡村的问题,而非城市的议题。但是,当食品的价格及安全性出现问题时,人们才会意识到城市农业对城市规划空间的重要性。城市农业并不是粗暴地融入城市规划中,而是在充分考虑当地的地域特色,在保护原本的城市固有空间属性,以及一系列城市农业理论的指导下,实现与城市规划空间的有机结合。

3.1 城市农业与城市规划空间的结合

以济王职工宿舍地块为例,西边为燕山立交、北边为经十路、南边紧邻鳌角山,交通便利,风景优美。

燕山立交桥下空间多为交通空间,人行空间较少,周边多为商业、居住区及少部分绿化和广场,功能单一。因此,综合考量,采用填充的方式将城市农业融入城市空间。可以在基地与立交桥之间架设一条步行廊道,起点为基地,终点为基地西侧的燕山立交部分桥段。该步行廊道穿过城市绿化区域,随着立交桥的变化而变化,最终结束于立交桥下的公共空间。同时,充分利用桥下空间,结合水景、运动空间等进行设计,让人在从基地到立交桥的过程中感受多样的步行空间体验。最后更为重要的是,可以将基地中的农业要素引入城市中,丰富立交桥周边原本单调的广场空间,使其成为开放的种植广场空间,从而减少空间的浪费。

经十路,包括车行道、人行道及绿化带。基地周边交通拥堵,而过街天桥空间仅仅承担交通的功能,上部人行空间过于开放,缺乏停留场所;经十路旁的绿化多以展示为主,功能过于单一;经十路旁多商业、居住空间,城市热岛效应较为严重。因此,综合考量,采用填充、替代的方式将城市农业融入城市空间。在不改变绿地率的基础上,将部分街边绿化带以及街边转角部分的绿化转变为农业种植空间,从而丰富城市街道空间;将过街天桥进行改造,适当扩大其尺度,与基地相连,增加桥面上的“农业之路”,使其不仅是通道,还可为行人提供休憩交流的空间;对于路边、楼间大面积的广场区域,可将其转变为种植区域,从而减轻城市热岛效应。

鳌角山位于基地南侧是公墓和驾校所在地。另外,周边对于山的利用仅停留在开发上,破坏山的景观。因此,综合考量,采用保留的方式将城市农业融入城市空间。在进行改造时,可对原本存在的农业种植进行保留,拆除驾校;在山的修复与改造上,遵循山的走势,形成退台式的景观形式,以此与基地中广场的形式相呼应;利用山上的树木形成树下种植空间,增加空间的趣味性;利用山地为周边居民提供种植场所,为社区活动提供新的场所。

3.2 城市农业对济南城市规划空间的影响

济南地处盆地,夏季气候炎热,城市农业的植入可有效调节场地的微气候。在现有种植的基础上,适当加入垂直种植,利用建筑本身的立面造型实践城市农业,充分利用剩余空间。也可以通过保留、替代、填充等方式将城市农业与城市空间结合起来,保护原本的山地、耕地等景观,用农业种植代替一些闲置的绿地空间,使城市农业与城市空间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另外,也可通过城市绿地空间整合、城市绿地的功能整合、城市中的绿色基础设施整合的策略,使绿地的规模与农业的规模相匹配,促进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使其自成景观点,成为城市农业网络。

4 结语

以济王职工宿舍地块更新为例,对城市农业在城市空间中存在的可行性进行研究。结合城市农业及城市设计的相关理论,探讨具有可行性的有农化社区对周边城市空间的影响,从而进一步研究城市农业与城市规划空间的结合方式。通过相关研究可以看到,城市农业是未来城市规划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可通过相关的数据计算,寻求供求及资源输入与输出的平衡,从而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城市规划基地景观
流翔高钙为党建示范基地锦上添花
新形势下的建筑设计与城市规划
景观别墅
新形势下的建筑设计与城市规划
火山塑造景观
沙子的景观
包罗万象的室内景观
生态景观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探索
我的基地我的连
城市设计与城市规划一体化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