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洪贞 山东聊城市邦成建设有限公司工程师
范兴振 山东聊城市邦成建设有限公司助理工程师
对于高层建筑工程而言,钢筋混凝土结构的使用不断的提高,随着使用范围的扩大,造成的一系列问题也在不断的加深,例如结构裂缝、渗漏、沉降等问题,这些问题会直接导致整个工程项目的实施无法正常进行。而现阶段,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推广,对于后浇带技术的发展和使用受到了广泛的关注,需将上述出现的问题进行有效的解决,确保整个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的提升。
在高层建筑实际施工过程中,浇筑工作与裙房施工通常会同时进行。因此,在实际施工中,为了杜绝沉降差现象,施工人员一般会通过后浇带的方式隔离高层浇筑与裙房。
在高层建筑施工期间,随着楼层不断增高,建筑经常会出现沉降现象,而沉降过程又会贯穿于整个施工期间,施工结束后需确保待沉降数量高于原来的1/2。此时,工作人员需要及时在连接处进行混凝土浇筑。由于两个建筑施工过程的本质不同,因此对建筑主体基础的作用力也大有不同,如此一来,连接二者的部分极易出现沉降差。为避免此类情况出现,工作人员需要利用后浇带技术,最大限度地消除沉降差,进一步提高建筑结构承载能力及可靠程度,保证建筑高质量施工[1]。
对于建筑主体结构而言,混凝土构件质量受外界温差浮动的影响,混凝土凝固时温度收缩会更为严重,常会出现持续0.5 h甚至1.0 h的热胀冷缩现象。在此期间,温度上下浮动会出现相互作用力,一旦混凝土难以承受温差变化而产生温度应力,就会出现裂缝,不利于稳定建筑结构。如何解决温度应力问题是高层建筑施工的关键所在,而后浇带技术通过预留混凝土构件的膨胀范围,减少由温度应力造成的影响,能够高效解决该问题[2]。
在高层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后浇带技术有利于减少由于温度应力造成的沉降差以及由温差导致的混凝土裂缝。因此,在利用后浇带技术施工期间,工作人员需重视以下问题,以确保后浇带技术能发挥出最大作用。在施工过程中,工作人员需秉承“抗、放”兼备,且以“放”为主的基本原则。
所谓“抗”,指的是确保温度应力能维持在稳定水平,达到相互平衡,主要体现在实际施工期间能利用混凝土填补裂缝空隙,采取浇筑等方式及时解决施工问题。例如,施工结束一段时间后,建筑结构表面会出现一些裂缝,此时需要采用具有膨胀作用的混凝土浇筑缝隙,确保结构表面光滑平整,提高建筑结构稳定性能。
所谓“放”,指的是在实施后浇带技术期间,工作人员通过提前观察周边环境及温度,选择与实际情况相匹配的施工措施,确保混凝土的稳定性符合标准,尽可能避免出现混凝土裂缝等现象。例如,施工开始前,工作人员通过收集天气预报等气温数据,确保后浇带施工能在低温状态下进行。这种措施有利于混凝土及时收缩,降低后续混凝土出现裂缝的概率。设置后浇带时,需以实际情况为基础,采取与之相对应的措施,以确保后浇带功能发挥到极致。
在建筑施工中较为常见的后浇带形式有“收缩带、沉降带”,二者之间有所区别,可根据实际使用情况进行选择,以此解决裙房与高层建筑之间由于沉降产生的差距。选择后浇带时应以实际建筑结构为基础,对建筑的参数及设计等方面进行详细分析,避免由于后浇带选择不正确而引起负面影响[3]。
利用后浇带技术进行施工时,需支设模板。进行支设工程之前,首先需保证施工现场整洁,防止因周围杂物的影响而降低工作效率,影响施工效果。安装模板时,需严格按照设计方案进行,并且在施工过程中配备专业的管理人员监管施工现场,杜绝出现由于工作人员失误引起的混凝土浇筑施工问题。除此之外,为保证后浇带技术的稳定性,避免出现由于侧向压力等问题造成的模板位移,必须将模板固定在对应位置,并及时利用钢筋进行捆绑,便于后期正常施工。
进行混凝土浇筑工作时,施工的工作人员应着重注意浇筑的质量。必须严格地按照施工设计图纸以及施工规范开展浇筑工作,并且将混凝土浇筑厚度控制在合理范围内,确保后浇带技术的正常实施。在施工期间,相关技术人员必须按照建筑规范振捣混凝土,保证混凝土材料密度符合施工要求,同时需注意振捣力度,保护前期加装的模板不受损坏。尤其在建筑的垂直施工裂缝区域,施工人员必须确保振捣高质量进行,以此来达到提高浇筑效率的目的[4]。
对垂直施工缝进行处理时,需制定严格的监管标准,确保避免其对浇筑质量造成不利影响。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可以根据不用的模板选择相对应的处理方案。处理钢丝网模板时,工作人员可以通过高压水枪等方式冲洗缝隙中存在的杂物,当确保混凝土强度符合拆洗标准后,工作人员可以将钢丝网拆除下来,而后进行施工缝隙的清理工作。对于木模板而言,工作人员可以将木质模板表面凿毛,加快清理速度。与此同时,处理垂直缝中的异物时,工作人员需尽快敲定清理方案,避免对后浇带施工质量产生不利影响。
进行后浇带施工之前,首先需保证施工缝隙中的杂物以按照标准严格处理,确保后浇带施工质量不受影响。决定后浇带的形状及存留时间时,需通过前期实际观察进行合理设计,并按照设计方案实行,避免由于无法与施工实际相匹配造成损失。管理人员在对现场施工进行监管时,应着重注意施工缝底部模板的实际状态,发现模板问题的第一时间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处理,防止产生安全隐患。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工作人员需加强施工质量检查,即使施工结束,也要检测整体施工情况,降低偏差较大或施工质量不合格等问题的发生率[5]。
为保证后浇带施工的整体质量,工作人员需加强对工程的监管,同时采取培训措施提高人员的工作水平。一方面,对于工程承包单位而言,管理层需将实际施工与后浇带技术相结合,制定相对应的理论体系,完善员工培训工作,使工作人员尽快熟悉实操方式,避免由于操作过程不符合标准而引发工程质量等问题;另一方面,对于工程管理人员而言,需加强对施工现场的监管工作,及时处理技术问题,提高施工效率,确保工程质量。
进行后浇带施工时,需运用大量混凝土,为提高后浇带质量,工作人员必须严格按照要求比例配比混凝土。施工开始之前,工作人员需通过对材料性能及实际运用的分析研究,确保混凝土配比的科学合理,通过利用相应的技术手段进一步提高施工质量。
进行后浇带实际施工时,成品保护相当重要。首先,需确保施工现场标识处于最显眼的位置,并且利用较为显眼的颜色进行提示,尽可能避免由于工作人员未发现标识而造成的安全隐患。其次,进行后浇带钢筋施工时,为提高钢筋稳定性,施工人员可以在钢筋表面涂刷防锈漆,确保后期施工质量符合要求。最后,施工人员可利用砖和水泥对后浇带上方做好保护工作,提高在后浇带施工过程中对于成品的保护作用。
进行实际性的后浇带技术的应用期间,要想确保后浇带技术的实施能够在最大程度上将其作用发挥出来,那么就要对后浇带施工的地点进行准确的定位。通常状况下,在进行房屋建筑施工的过程中,对其结构需要进行分析,然后会在住跨三等分的位置将后浇带的位置进行确定,或者是在梁结构、板结构的三分之一处确定为后浇带的位置。对于房屋结构建设施工过程中,往往主结构的受力位置相对较少,但后浇带的设置位置确实较多的,主要以梁中部、变形缝为主。当后浇带的位置确定之后,需要对施工的质量进行保障,施工前,需要对施工图纸进行掌握,才能够保证后浇带的位置的确定。
对高层建筑施工而言,后浇带施工技术是核心技术手段,与混凝土浇筑的质量及效率息息相关。为了在施工过程中体现出后浇带技术的实际功效,需要及时分析存在的问题,并制定完善的解决措施,推动施工正常进行,提高施工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