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南妮
(唐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河北 唐山 063299)
历年来高职院校建设工程管理专业为我国经济建设和发展提供了大量的专业技能人才,由于建筑领域新技术的发展,建筑行业由粗放型管理向精细化管理发展,社会对建设工程管理人才的质量和数量方面均有日益增高的要求,因此,高职院校需要为国家和社会培养更多符合要求的专业技能型人才。2019年国务院最新印发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国发[2019]4号)中提出要高职院校启动“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深化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培训模式改革,借鉴国际职业教育培训普遍做法,制订工作方案和具体管理办法。鼓励职业院校学生在获得学历证书的同时,积极取得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简称1+X证书[1]。
目前,建筑方向的“1+X”证书包括建筑工程识图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建筑信息模型BIM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装配式建筑构件与安装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等[2],其中“1+X”证书比重较大,很多高职院校将建筑相关的“1+X”BIM证书融入高职院校建设工程项目管理专业课程建设中,也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需要继续对建设工程管理专业课程进行根本性的改革,才能真正达到课程融通的效果,实现人才培养和职业能力水平双重考评认证。
目前市场对于具有BIM证书相关技术人才需求旺盛,因此高职院校作为人才供给侧需要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
以往的教学活动内容未与“1+X”证书标准有机融合在一起,造成一些教学资源的浪费,且没能让学生在技能方面获得很好的提升。将“1+X”证书标准与教学活动与内容充分融合,可为学生在以后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加强校企合作,明确人才培养目标,适当删减理论课课时,从而增加BIM证书相关实训课。并以职业岗位典型工作任务的方式调整相关的课程设计,打造模块化课程体系。根据现代学徒制“双元育人,工学交替”的特点,探索新的人才培养方案,具体为:突出校、企“两主体”育人;实现学徒与学生、教师与师傅、考试与考核、学历与证书“四融合”;实现校企共建人才培养方案、共建双师队伍、共建理实一体教材、共建信息化教学互动平台。
虽然目前高校的资源库建设已初见成效,但是很多方面仍然存在问题,导致资源落地应用过程中产生了诸多的障碍。师资力量薄弱、教学资源易用性较差、教学资源可视化比重过低、教学资源分散管理、封闭管理等问题严重。在2019年1月24日,国务院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建设一批高水平骨干专业(群)的目标,也明确健全专业教育资源库的要求是办好新时代职业教育的顶层设计和施工蓝图。同时也是有效响应《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中“推动信息技术与高等教育深度融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3]。
基于“互联网+虚拟仿真、BIM”等技术,在信息化教育时代的指导下,突破传统思想,结合新时代的人才培养需求和信息化技术手段,建设学校特色专业教学资源库,深化教育、教学改革,通过立体资源建设和教学应用,实现信息化教学,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
资源库建设适应教育改革发展需求,推动中国特色,高水平院校和专业群建设,顺应信息化技术+专业的时代需求,产教融合,发挥行业企业和院校优势,组建共享平台,注重人才培养,技术创新等。建设高水平专业的典型示范,必然要建设高水平的资源,基层可共享、中层可融合,分层次的建设思路根据不同需要自由组建,满足基本和深度学习需求,可实现资源效益最大化,建设开放共享的,符合新时代新技术要求的专业群,课程教学资源深化教材与教法改革,推动课堂革命。
围绕着数字建筑模型构建“平台+数据+工具+模型”新型生产管理模式,抓紧智能建造风潮,依托智慧设计转型机遇,建设多专业协同、以BIM正向设计为主体的综合实训体系。用教育助推建筑业数字化智能产业升级。围绕建设工程项目管理专业,结合实际行业施工业务、造价业务与软件工具,提供BIM为主线的施工类、造价类课程体系与综合实训建设方案,有力支撑学校施工及造价类专业群与实训建设工作。
围绕BIM全过程项目综合应用,以建设项目全过程的业务为主线,构建必要的理论基础,以一套案例贯穿全生命周期的业务点,培养各项BIM应用技能,实现业务线+技能线的“双线贯通”培养。业务线围绕建设项目全过程管理展开理论知识解析;技能线围绕一套案例,结合业务线设计各阶段的案例情景模式,将理论业务分析与项目BIM技能实操相结合。
目前BIM应用正在进入3.0阶段,以施工阶段应用为核心,BIM技术与管理全面融合的拓展应用阶段,标志着BIM从理性期走向攀升期。在这期间建筑企业的BIM应用发展主要呈现三大特征:从施工技术管理应用向施工全面管理应用拓展、从项目现场管理向施工企业经营管理延伸、从施工阶段应用项目建筑全生命周期辐射[4]。
BIM一体化教学解决方案以建设工程全生命周期BIM应用为核心,以BIM、BIMVR、仿真等技术辅助,融合产学研、校企合作、开放办学等产业链要素,围绕多专业全模块展开建设,根据学校专业群及专业建设的需求,形成可分可合的培养体系。采用“1+N”教学模式,使用一套案例贯通设计、招投标、施工到运维阶段的BIM一体化应用,旨在打造培养“懂设计、会造价、能施工、精管理”的高素质技术复合型人才。
采用“1+N”教学模式,融合“1+X”建筑信息模型得到核心能力,以一个案例为核心,贯穿BIM全过程项目应用,打通设计、招投标、施工等不同阶段匹配的BIM课程,同时在各阶段提供N套案例满足不同深度教学要求,将案例划分若干任务或者项目,让学生参与完成,是最有效提高学生积极性和学习效率的方法。遵循以上教学方法,逐一完成各个学习任务。
教学策略是指在不同的教学条件下,为达到不同的教学结果所采用的方法、方式、媒体的总和。在传统的教学策略中老师是教学的主体,整个学习过程中以老师教为主,学生学为辅。我们应对每个学生实施针对性教学、个性化教学,也就是说老师要以学生为主体进行教学。而数字化教学平台可以利用数字化教学资源、设施、手段翻转课堂,学生可以通过教学平台进行学习,并完成相关的测试,老师可以通过教学平台发现每个学生存在的问题,分析与总结,并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指导。
在建设工程管理课程中通过BIM技术建立相应知识点的构件和节点模型,学生在课堂上可以查看三维模型,加深对图纸和构件的理解,教师结合实体模型讲解,学生可在课堂和课后随时通过手机查看仿真平台上典型工程项目的分布、分项模型场景和动画微课。
传统的纸质考试存在较大弊端,更加适用于理论性知识考核,但对于实操性为主的技能考核较困难,所以应改变传统的考试模式,转化为模型考试。要求学生通过在线创建BIM模型的方式进行测评,通过考试平台提供的各课程的习题和案例,教师根据教学进度与学生的学习掌握情况设置属于本班的题库,可进行课堂测试与期末测试,测试结果可以被快速统计并形成多维度的分析结果,提高对课程的教学效果与学生个人的客观评价。期末考核中的模型试题可参考“1+X”建筑信息模型(BIM)职业等级考试的考题类型,引导学生在课程学习过程中重视 BIM职业技能等级标准的要求,坚持职业技能等级标准与课程教学标准并举并重的原则,促进职业技能标准及教学标准的深化融合。
1+X证书制度的推行,目的是要深化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高职院校进行课证融合研究是实施“1+X”证书制度的有效举措,科学、规范、合理的课程体系能够有效推动“1+X”证书制度的实施,而通过强化对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充分发挥职业教育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