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超毅 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工程师
近年来,人们对住宅建筑公共空间的需求也发生了本质变化。在此背景下,加强住宅建筑的公共空间设计研究,既能美化城市居住区的环境,又能提高人们的幸福指数。因此,住宅建筑公共空间设计人员在对其进行设计时要以人为核心,实现住宅建筑公共空间的最大社会效益,助力和谐社区建设。
住宅建筑公共空间一般指居民用于生活起居的部分。除此之外,居民区的通道、甬路、基础设施、活动广场、花园绿地、停车场、便民超市、居委会以及街道管理办公区域等均属于住宅建筑公共空间范畴。
住宅建筑公共空间设计的主要内容如下。第一,加强创作基础。设计者要根据城市建设规划的总体要求,把商业空间、住宅用户电梯等具有开放性的区域作为设计重点,设计出与此相适应的服务配套设施。第二,设计标准要根据不同住宅、楼层、坐落位置的设计结构特点进行设计,以便于居民出行、开展文娱活动。第三,因地制宜,加强照明设施、通风设施、走廊安全通道以及楼顶等便民设施建设,最大限度体现出公共空间服务于居民的设计主旨[1]。
住宅建筑公共空间的本质属性是满足居民出行、交流、沟通的需求。因此,加强住宅建筑公共空间设计,既可以实现居民建筑统一规划,又有利于提高便民服务基础设施建设水平。目前人们对于生活质量的需求也在逐渐提升,特别是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住宅的商品化也成为了时代发展的趋势,其中住宅、建筑、公共空间设计就显得十分必要。需要充分结合人们对于住宅内部空间,住宅外部设计以及相应的具体需求,来满足人们的生活需要,建筑设计人员也需要结合原始资料、具体标准、实际要求,在国家标准规范和相关政策的指引下,对整个设计进行重新的构思、分析、规划,特别是对于其中与房间功能和实际用途相关的部分,要做出全面分析,充分利用地理环境来合理组织搭配空间,考虑建筑与人,建筑与环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只有这样才可以设计出以人为本的居住住宅,才可以给广大住户打造出更舒适的居住环境。
随着城市建设和城市住宅建筑高速发展,农村人口大量流入城市,我国建筑业的规模也不断扩大。这种发展趋势一方面为城市建筑业发展带来了广阔的发展前景,另一方面也加剧了城镇住宅建设的难度。随着城镇人口逐渐增加,人们对住宅建筑公共空间的需求也在转变[2]。住宅建筑公共空间在理论概念、社会属性、设计理念以及施工技术等方面的问题日益突出,集中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现行法律和地方法规对住宅建筑公共空间的界限划分不清晰,导致居民对住宅建筑与住宅公共空间的认识程度不一致,由此造成公共空间设计的品质较差。
此外,住宅建筑公共空间设计也缺乏具体、可执行的要求,导致设计的范围、风格以及使用功能十分不明确,无法满足居民的居住要求。
随着公共空间设计日益受到重视,住宅小区中的公共空间逐渐朝着精细化、本土化发展。但是在早期的设计探索过程出现了一些问题,比如,住宅建筑与住宅公共空间尺度不协调,因为无法兼顾建筑面积和公共空间面积,所以设计水平只停留在满足相关规范要求的最低标准。由于我国城镇化建设起步较晚,政府机构对公共空间设计缺乏统一规划,再加上一些设计者的设计理念没有与时俱进,导致设计效果与实际需求存在明显的差距。
建筑设计需要明确设计的尺度和建构的方式,但是在当前的公共空间设计中采取的设计方式单一,多数使用西方园林设计的构成方法,缺乏多层次、趣味性。尤其在小区入口设计中使用现成的方案,会导致绿地尺度失调,使得建筑与景观之间产生脱节的问题。
住宅建筑公共空间设计的根本目的是满足居民物质文化生活与精神文明层面的需求。这要求在加强住宅建筑公共空间设计的同时,要针对现实存在的问题,遵循基本的设计原则,围绕住宅小区公共空间的设计内容,从居民的生活特征及心理需求出发进行设计,营造舒适、便利、亲切的居住环境,实现居民与社区和谐相融。
3.1.1 以人为本原则
第一,设计者要深入居民区开展实地调查,准确把握居民的年龄分布、工作环境、人文物质等方面的基本信息,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第二,根据居民区的特点,注重无障碍设施规模、休憩场所等地点的分布设计,体现出住宅公共空间的人文关怀。第三,从建筑心理学的角度出发,多增加长椅、漫步长廊等设施,提升居民的舒适度。以笔者具体从事过的住宅空间设计为例,在以人为本原则的落实过程中,十分注重建筑的外在形象,在充分满足开发商合理利益要求的同时,也注意居民对于整体环境,人文方面的要求满足情况,以此为中心原则,采用自然通风和合理采光的原则,确保日照间距和防火间距,在确定整体间距高度比的基础之上,尽量的提升整体的建筑利用使用率,使得建筑和环境能够融为一体。景观能给住户带来合理的享受空间和一致性氛围,这对于整体的形象力提升很有帮助。
3.1.2 绿色宜居原则
第一,设计者要充分认识到住宅绿色宜居的发展趋势,将生态化设计理念、节能安全环保技术和新型材料应用到住宅建筑的设计中。第二,公共空间设计要充分了解住户的诉求,努力使设计符合住户的需求。第三,在公共空间的设计过程中,要最大限度把美学元素、美术艺术构图、中国传统美学观念体现到景观设计中。同时在设计周边环境时,要根据居民区的植物、土壤和气候等要素,选择与居民区地势相符、有利于减少前期施工土方量、有利于后期节约成本的设计方案,使设计既具备经济性又具备美观性。
3.1.3 统筹兼顾原则
第一,设计者必须考虑建设成本的问题,一方面要站在用户满意的角度,另一方面也要站在投入产出性价比的角度,使公共空间建设达到最优。统筹兼顾就是借助计算机辅助模拟技术、航拍技术等先进测绘手段对有限的公共空间面积进行合理规划。第二,抓住公共空间的细节特征,对小区交通流线进行布置,对小区出入口进行优化设计,制订出有助于居民出入周边公共空间的最佳方案,通过一些手段避免出现浪费土地资源的情况。
住宅建筑设计中的标准层设计主要包括与每一个住户相连接楼层间的楼梯厅、廊道、电梯间垂直交通运输等公共空间。上述区域都是居民的必经之地,也是居民进行公共交往、使用频率最高的建筑空间,为此设计者必须重视标准层设计[3]。
3.2.1 楼梯厅设计
由于住宅建设年代和设计存在差异,楼梯厅设计分为传统低楼层步行阶梯和高层电梯设计两种方式,楼梯和电梯组成了住宅建筑中的垂直交通体系。第一,设计者要从两种不同交通形式的特点出发,分别进行公共空间设计。第二,设计者要对这两种垂直交通方式有充分认识,因为它们对于构建和谐邻里关系非常重要,如果设计不当或者设计的参数标准不符合实际,会导致用户经常长时间停等,对构建邻里关系有不良影响。第三,随着高层建筑的增多,电梯厅成为居民进行公共交往的重要场所,设计者要加强楼梯间的安全设施设计、消防疏散通道设计,确保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3.2.2 廊道设计
第一,设计者进行廊道设计要从满足多个住户的需求出发,把廊道的利用价值体现在设计过程中。第二,要改变传统设计模式。例如通廊式住宅的住户数量多、缺少辨识度,如果不借助门牌标识容易走错等问题。
第一,要把屋顶层设计作为住宅建筑公共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来认真对待,充分体现屋顶隔热防雨的功能,降低屋顶出现雨水渗漏的概率。第二,设计首先要考虑屋顶的实用功能,保证电梯等垂直交通体系可通达屋顶,满足住户基本的需求,并为维修、维护预留作业空间。第三,在屋顶交通设计的过程中,要科学选择隔热、防寒、防渗漏等材料,使用的材料要符合节能环保的要求。第四,住宅建筑设计中的屋顶设计的造型、颜色要与同一小区、周边居民区保持统一协调,体现和谐之美。
第一,采用围合式布局对中心区域的建设绿地进行绿化。第二,中心绿地设计应当充分考虑居民的实际需求,根据土地、土壤的酸碱度,以花卉、灌木等低矮植物为主体,适当加以景观小品花圃进行点缀,来提高中心绿地的美观性。第三,为确保住宅建筑中心绿地设计的完整性,中心绿地设置要与居民区的道路、景观步道等日常出发线路相结合。
在进行住宅建筑中公共空间设计时,要牢牢把握为居民提供良好的公共性交往、公共活动、休闲娱乐场所的主旨,体现出以人为本、绿色家居、统筹兼顾的原则,按照标准层设计的规范要求,打造优质的住宅建筑中公共空间设计产品,为提高居民的生活品质创造良好的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