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池泉 甘肃第七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工程师
随着建筑行业规模的不断扩大,建筑市场逐渐饱和,建筑市场的竞争也就越来越激烈。施工企业要想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就要提升自身的综合实力,在保证施工质量的前提下,确保自身的利益。而造价管理就是帮助企业把控整个施工过程的有效手段。本文将对建筑工程造价管理对策进行研究分析。
建筑工程造价管理是企业对建筑工程造价工作的控制与管理,是企业确保工程施工成本与造价始终能处于合理水平的重要措施,是建筑施工企业与投资方控制与管理成本的重要手段,对建筑企业来说是非常重要的管理环节。在建筑工程造价管理下,能有效衡量建筑企业水平及技术水平的标准,进一步把控企业实力,体现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随着建筑工程造价管理的应用,能不断提升企业技术水平,也能提升企业的管理能力。在提升企业综合实力的过程中,实现企业扩大建筑市场的目标,为企业的发展做铺垫[1]。
在施工中,不论是何种施工模式,都需要经过投标、工程设计、施工以及竣工结算这几个过程,为了在整个施工中避免经济浪费的情况,就要通过工程造价管理来控制施工中的成本支出,实现企业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在实际建筑施工过程中,工程造价管理会涉及到财务方面的核算,也会涉及施工、竣工中的各种预结算以及施工过程中的费用、成本分析。它贯穿整个施工过程,不仅仅是单一的控制。现阶段,整个行业对造价管理都不够重视,暴露出来的问题较多,管理缺乏制度性和规范性,观念也不够创新,无法满足不断发展的建筑需求,导致管理模式与投资系统无法衔接,很容易造成资源浪费、预算超支以及决算困难的情况屡次出现,资金利用率较差,即使有再多的资金投入也无法进行准确把控,不利于建筑企业的稳定发展。
随着建筑施工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施工企业逐渐重视造价管理在整个施工过程中的作用,但还是存在管理体制不健全的情况。
首先,缺乏结构完整的管理部门,部门之间业务的展开能力较低,对各个施工阶段的把控也不够完善,预算能力参差不齐,缺乏对造价的整体把控。加上很多部门并不能完全履行其职责,各项工作没有完整落实到位,在涉及专业性指导时并不能给出专业化意见,无法发挥造价管理的作用。
其次,没有相关的约束制度。我国并没有出台相关法律制度和规定,很多企业依然沿用旧的传统管理模式,导致制度改革停滞不前,缺乏相应的引导,致使很多施工人员在施工结算中钻空子,出现财务漏洞。且由于制度缺乏,人才流失速度较快,建筑企业的运作容易出现问题。
最后,管理权限不明确,管理人员与部门之间对职责的划分不清晰,导致推脱责任的情况时常出现,加上缺乏相关的制度约束,制约了造价管理的发展[2]。
由于建筑市场竞争激烈,市场竞争逐渐恶化,市场中的建筑质量普遍较差,施工过程中预算超支、资源浪费的情况屡见不鲜,甚至还会出现为了利益而忽视质量的情况:一些不法人员为了利益违反规定,一些建筑施工人员甚至还会与合作机构暗箱操作。这一系列非法行为严重影响了市场的稳定发展。而造成这些行为的主要原因是市场造价监督管理不严格,破坏了市场发展规律。如在招标阶段,建设方不关心材料质量以及施工单位资质,一味地低价中标,忽略了质量把控,也就造成了一定的安全隐患。还有在设计阶段,在经过投资额度与可行性研究审批程序后,才能开始实行工程施工,但很多工程并没有进行完善的准备就开展施工,对各项要求都没有进行再次审核,导致部分工程一直需要更改,为施工埋下了隐患。
很多管理人员并不是专业出身,对造价管理的了解较少,部分管理人员还是从其他岗位调转过来的,职业素养较低,也没有从事过相关工作,对造价管理的理解并不深刻,没有办法解决日常造价管理中遇到的问题,遇到繁琐杂乱的工作就会手忙脚乱,这样在做相关决定时很容易出现偏差,造成管理上的混乱。由于现行用工制度的改变,施工人员普遍由农民工组成,在施工经常会出现差错,而管理人员在遇到问题时没有解决问题的能力,造成了额外损失。企业也缺乏对相关人员的培训,相关施工人员的整体素质始终无法得到有效提升,影响造价工作的正常进行[3]。
建筑工程造价管理对于整个建筑施工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但很多建筑单位内部都没有设置完善的管理部门,导致造价管理工作无法正常运行。为了促进造价管理工作的不断发展,行业要督促企业首先开设一个专门的建筑管理部门,专门负责造价管理与相关工作的执行,并实行其基本的管理职能,实现造价管理的目的。健全管理制度,结合传统管理经验,不断创新管理模式,在优化计价管理模式的基础上,借助有效的制度与法规,使招投标制度与合同管理能够更加贴合施工设计情况,尽可能地减少设计修改的次数,不断推动造价服务机构与咨询部门之间的合作,开展动态化管理,优化限额设计与索赔管理,降低施工中的损失。
由于造价管理贯穿整个施工过程,需要将造价管理的观念以及措施落实到每一个环节。而在决策阶段更是要依靠造价的准确性来做出决定,所以为了使造价管理工作变得更加准确,为以后的工作提供更加可靠的依据,要加强对造价管理各阶段的监督。
首先,要强化监督制度,落实监督管理,将责任落实到个人,这样就能在发生事故的第一时间找到事故的发生点,并能找到相关责任人。其次,优化设计与概算方案的制定,将设计优化与监控管理相结合,设计时就要考虑到监督中的问题,强化资金的利用效率,实现资金的高效利用。最后,实行一体化管理,将设计概算、合同管理、工程造价结算等结合起来,通过对市场的研究分析,制定出更加准确的市场价格机制,保证各项制度之间都能够相互制约与协调,在统一运行管理下,确保投资管理与造价的可控性[4]。
工程施工过程的每一个环节都需要优秀的管理人员来引导。而建筑工程造价管理涉及的内容较多,且需要的综合性知识也较多,离不开专业管理人员的引导,因此建筑施工企业培养优秀的人才是提升造价管理效率的主要途径。首先,要加强人才引进制度,积极吸纳优秀的专业人才,保证其综合能力与专业素养符合要求,加强对其日常的培养。其次,在日常工作中加强造价管理人员理论与实践知识的培训教育,进一步强化其原有的知识能力,不断融入新的造价理念与技能,从而培养精通技能、技术、业务的高素质人才。最后,吸收传统经验,改善现有的技能教育模式,充分利用现有人才,不断学习和深造,打造一支高素质的人才管理团队。
在建筑工程项目进入到施工阶段后,一定要严格控制该阶段的造价管理工作。施工阶段属于工程项目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在工程项目施工阶段不仅要控制工程项目的质量,同时也要对其成本造价以及工程项目变更进行严格控制。在工程项目实施阶段的工程项目造价必须要符合工程项目的工程设计,这样一旦发生工程索赔,也可以明确各方的责任[5]。
为了严格控制工程项目造价,还要充分强化造价控制的信息化管理工作。借助信息化管理技术,一方面可以及时进行信息共享和交流,另一方面也可以及时传达工程项目有关的决策信息,避免因为信息滞后导致资源浪费问题。同时,在信息化技术的加持下,还可以让各类工程项目变更信息传达到施工队伍中,以此来降低项目损失。信息环境下的工程造价控制,关键在于加强信息网络和工程造价软件、网络的相互融合,可以直接在成本软件上点击相应的导入按钮,输入信息所处地点的详细资料,不仅缩短了输入资料的时间,而且可以随时更新。
在建筑工程造价管理过程中,工程设计、招投标以及合同签订、施工与竣工各个阶段都需要造价管理的参与,一旦其中任何一个造价管理环节没有做到位,就很容易造成成本管理的失控,影响企业经济效益。所以要不断发现造价管理中遇到的问题,根据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措施,不断强化人才队伍的建设,通过制度的建立与监督,强化各部门职能的实行,实现成本控制地目的,推动建筑行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