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80年代佛教建筑的时代特征

2021-03-31 02:56洪甘云萍湖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讲师
中国建筑装饰装修 2021年8期
关键词:佛寺佛教文化寺庙

洪甘云萍 湖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讲师

中国建筑在世界建筑群中可以说是自成一种体系,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下源远流长。寺庙是佛教文化的载体,其结构、表现手法也能体现传统的建筑文化,成为建筑和文化领域中不能缺少的组成部分。佛寺建筑的发展不仅与佛教文化发展有关,还与政治、经济、科技技术以及寺院方丈的修养有关。传统佛教建筑拥有中国传统建筑特有的大屋顶,在社会经济繁荣、佛教兴盛的时期,寺院的修建与皇家宫廷建筑比较类似[1-2]。

由于传统佛教建筑采用木构架,材质以木头为主,在战争与自然灾害的影响下无法得以完整保存。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处在传统建筑与现代建筑的过渡时期,此时的寺庙建筑主要以仿古建筑为主,钢筋混凝土代替了木构架。在建筑形式上模仿古寺庙建筑,装饰构件斗拱、雀替也由模型浇灌而成,仅仅起到装饰作用而不再承受重量。中国佛寺建筑大部分在20世纪80年代后进行了重修,用现代钢筋混凝土代替木构架来模仿传统建筑式样,这时的建筑模式对于佛教建筑发展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1 佛教建筑与传统建筑的关系

佛寺建筑的整体布局和单体建筑形式都经历了许多演变,中国最初的佛教寺院都是由住宅演变而来的。佛教的活动主要包括读经、讲经、供佛、拜佛,这些活动都需要空间场所才能完成。但佛教刚传入时是没有固定场所的,于是一些人将自己的家宅贡献出来作为佛事的活动地点。无论是地位显赫的高官还是一般的平民百姓,他们的住宅都能舍宅为寺。可以说佛寺建筑就是传统住宅建筑的变体,从而看出佛教建筑与传统建筑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佛教建筑和其他属性的建筑共同组成了人类建筑体系,佛教建筑在建筑体系发展中具有不可取代的重大作用。中国佛教已经发展了2000多年,佛教建筑的发展变化记录了佛教文化的演变过程,能够为研究佛教发展提供重要的历史依据。同时,历史上的佛教建筑中也有很多具有代表性的杰出建筑,比如洛阳的白马寺、山西悬空寺、苏州灵岩寺等,都是建筑发展史上的重要组成部分。

不同地域的寺庙会有不同的建筑风格,佛寺建筑在不同的地域会受到当地建筑的影响,我国西藏、青海的寺庙就与其他地区的寺庙建筑有很大的区别。佛寺建筑能体现不同民族的内在追求,反映了民族精神特性和国家的审美情趣,也是考察民族发展史不可或缺的元素。

佛教建筑是建筑系统的一个特殊组成部分,其主要功能是为佛教开展相关活动提供服务,慢慢发展起来的佛教建筑也具有更多的社会功能,它们可能是社会活动的集聚地。一个时期的代表建筑一般是记录重大历史事件的纪念场所。因此,佛教建筑不仅属于佛教,还属于民族和社会,是建筑体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2 20世纪80年代寺庙建筑形式的演变原因

20世纪80年代是改革开放后建筑领域的过渡发展阶段,无论是继承模仿传统建筑还是引进西方建筑设计,都处在发展的初级阶段。此时的寺庙建筑在仿古的同时也加入现代的设计理念,去掉了多余的装饰,在对传统寺庙建筑的继承中加入现代社会需要的功能,将佛寺建筑变为传播佛教文化的公共建筑。20世纪80年代中国寺庙建筑演变的原因可归纳为以下几点:

2.1 经济条件的影响

社会经济的发展情况会直接影响建筑的用材技术,无论在古代还是现代,修建寺庙需要大量的资金。改革开放后,经济发展较快,寺庙拥有足够的资金进行重建改造。

2.2 建造工艺和建筑材料的影响

传统佛寺建筑主要采用木材搭建,由于木材容易腐蚀、发生火灾,中国木结构的传统古建筑能完整保留的十分稀少。如今乱砍乱伐使得森林遭到严重破坏,使用木材建设寺庙建筑已不再符合社会的发展趋势。使用钢筋混凝土的建造工艺,既提高了构件的强度,又增加了寺庙建筑的层数及跨度。虽然建筑样式仍然是仿古建筑,但承重方式发生改变,用钢筋混凝土框架承重,承重柱子数量得以减少。

2.3 安全防范意识的影响

木质建筑最怕火源,许多寺庙都曾遭受过火灾侵袭。由于寺庙避免不了烧香点火,所以火灾一直是佛教建筑的安全隐患。随着人们的安全意识不断增强,用钢筋混凝土代替木构架也是现代寺庙建筑的发展趋势。

3 20世纪80年代佛教建筑设计的时代地位

20世纪80年代后重建的寺庙是古代寺庙建筑与现代寺庙建筑的重要连接点,建筑仿造古代的寺庙建筑结构,但并没有完全照搬,而是摈弃了繁复的外在形式。中国传统佛寺建筑形式具有中国建筑的民族形式,是佛教中国化的文化载体,是民族的精神支柱。寺庙建筑从外在形式的模仿到内在精神的传承是需要一个过程。改革开放后,建筑界开始复苏,佛教建筑也随之兴起,用新型材料模仿古建筑也是建筑走向现代化的一次大胆探索。

20世纪80年代新建佛教建筑大致有两种方式。第一,复古式。这一类基本依照古代寺庙建筑,没有多大的改变,只是在材料上运用钢筋混凝土浇筑,从大体外形到细节全是仿造以往的寺庙建筑形式,装饰斗拱用浇灌的模型拼接而成。

第二,简约式。大致的形态还是采用古建筑的特点,但将其进行简化,摈弃了一些过于复杂的装饰,比如只是在局部运用具有佛教文化传统意义的图案。完全的复古造价十分昂贵,简约化的建筑形式也是倡导节约的体现。

4 20世纪80年代新建寺庙对于寺庙建筑发展的意义

20世纪80年代的寺院建筑在建筑形式上基本能够反映传统建筑的主要特征,但在材料及施工技术方面都反映了近现代建筑的主要特征,属于现代的建筑作品。历史建筑的保护与改造也成为社会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仿古寺庙的出现也符合传统的民族心态。但寺庙建筑并不会一直进行仿古,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材料技术的不断革新,寺庙建筑将会朝着现代化的方向发展。仿古寺庙建筑的产生只是佛寺建筑发展的一个阶段,是寺庙建筑发展的延续与过渡,是佛寺建筑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时期。

20世纪80年代新修建的寺庙处在一个过渡期,这个时期是人们探索现代建筑的必经过程,是让寺庙建筑能进入现代建筑时代的必经之路。这期间的寺庙建筑为人们了解古代传统寺庙提供了帮助,让人们能了解古代寺庙的形象,从中感受传统佛教文化。当然人们对于将这种现代材料用于仿建传统佛寺的做法褒贬不一,这种建筑形式必将发生改变。通过对于这种建筑形式的运用,人们可以从中发现这种仿古建筑的利弊,进而对现代建筑的发展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让现代佛寺建筑得到更好的发展。这个过渡时期是传统形式的延续,与现代技术材料的结合让寺庙建筑跨入现代建筑的大门。

5 现代寺庙的发展趋势

经历了20世纪80年代这个过渡期,佛寺建筑也有了新的发展。佛寺建筑不再拘泥于外在的表现,也开始表达一种感受。佛教拥有的文化内涵非常丰富,有许多更值得注意的内容。佛寺作为佛教文化精神的物质载体,开始注意建筑是否体现内在的精神而不单单是对于传统优良建筑的复制。现代寺庙建筑的发展趋势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建筑形态的简约化。佛教建筑早期采用的轴线布局和烦琐装饰,能够让人们能看见寺庙就知道它的建筑属性。现代佛教建筑群将会更加注重精神上的象征意义,采用现代材料和现代技术工艺与形态,创造出贴近人们生活的形象。

(2)建筑布局趋于纵向发展。古代佛教建筑一般是沿着中轴线横向发展,对于现代土地资源紧张的城市而言,这种布局具有难度且不符合寺院建筑的合理发展。现代佛教建筑在总体布局必然会实用划分,不会浪费土地,进而将会进行纵向的空间扩展,传统佛寺木构建筑一般最高两层,现在技术材料能让寺庙建筑达到多层来扩展活动空间。现代佛事活动的增加也需要有足够的空间方便出行,佛教寺庙一般分布在远离闹市的地方,为了方便人们出行就需要有停车空间,为了节约土地大部分寺庙将会修建地下停车场。

6 结语

佛寺建筑已经成为中国建筑中一种不可缺少的典型代表。佛教寺庙透视着中国建筑的发展也反映着中华的传统文化以及民族精神支柱。时代在进步,社会也在发生变化,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提升,社会中的建筑风格也会更加丰富。但佛寺建筑的发展不是凭空的,是基于对以往建筑形式与佛教文化的研究得来的。

20世纪80年代的寺庙建筑是佛教建筑走向现代化的一个转折时期,对这时期的建筑进行研究更有利于对佛教建筑有一个全面的认识,用现代钢筋混凝土代替木架结构来仿制传统的寺庙形式是这个时期的一个显著特点。这样的建筑形式在寺庙建筑发展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位于中国改革开放的重要时段。佛教文化得以重生,两者的融合让佛寺建筑拥有较高的地位,也对寺庙建筑的现代化发展提供了实践依据,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猜你喜欢
佛寺佛教文化寺庙
从佛教文化遗存看天水在丝绸之路上的重要性
巴渝古文化·千佛寺摩崖造像
古交千佛寺戏曲碑刻浅论
意静不随流水转,心闲还笑白云飞——佛寺山水楹联
从管理寺庙到监督寺庙*——民国时期宗教立法观念的转变
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藏传佛教寺庙管理的思考
从佛教文化中汲取精进的智慧
当代佛教寺庙规划设计初探
佛教文化研究专辑
佛教文化的内在结构与价值取向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