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蕊 广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讲师
广西传统民居指桂北地区的传统建筑,具有小青瓦、坡屋面以及木质结构等特点,建筑中融入了我国传统的民居元素,往往结合周边环境而建,有一种与周边环境浑然天成的感觉,是我国古建筑的艺术瑰宝。但是随着城镇化的推进以及文化创意产业的兴起,广西传统民居也面临更新改造。传统民居改造需要结合建筑特点以及现代建筑设计理念和手段,实现对广西传统民居风格的延续。
广西传统民居一般根据地势和周围的环境进行设计,能够使建筑和周围环境融合在一起。同时,建筑主要是干栏结构,房屋在建设中使用的材料比较少,但是防风性强。房屋屋顶利用的是青瓦的坡顶结构形式,能够防止雨季屋顶存水,有效解决排水问题。同时,屋顶前面的坡面一般比较长,后面比较短。建筑的底层一般采用架空的方式,可以有效预防房屋潮湿。
广西传统民居的建筑色彩具有显著的特点,为了获得更多的阳光辐射,在建筑的外墙会采用白色调,能够有效解决阴雨天气多、日照不足的问题。在木质结构方面一般不需要设置特别的颜色,大部分都是原木本色,但是房屋的立柱结构则以黑色为主,门窗大部分是枣红色或者褐色。通过这种比较低调的色调搭配,能够体现出广西民居古朴以及与自然融合的风格,而且几种颜色的搭配更有利于增加建筑结构的美观性,整体颜色风格淡雅而高贵[1]。此外,广西传统民居在建筑外部还会做一些装饰,比如雕刻精美的挑手、门窗等。
广西桂北的民居在建设时往往选择环山面水的位置,根据山地的地势形成相应的建筑布局,根据山地的走势形成层叠建筑结构。同时,在建筑的中心或者比较开阔的位置建设民居的广场或者祠堂,也是广西民族祠堂的主要布局特色。从建筑布局的基本层面来看,层叠式布局设计可以拉近邻里关系,开阔的广场和祠堂设计可以为整体布局增添生机。与现代城市的楼房布局方式完全不同,这种布局方式更具有人情味。
干栏式建筑是广西建筑中最常见的建筑形式,与周围环境相互依存,建筑中使用的材料以竹木材料为主[2]。但是干栏式建筑也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由于竹木建筑的抗风防雨能力弱、安全性不足等,导致建筑的使用寿命短。文化创意视角下,需要在广西民居建筑原有的形态下,对房屋结构进行修缮,保持建筑的原生态。比如,在传统民居改造中应保留原有的穿斗木以及抬梁结构等传统建筑结构,并与生态植物结合,从外部结构上保留原有特色,提升广西民居的归属感。同时,利用现代建筑结构和材料对建筑外部的防护功能进行加固。针对房屋建设的隔热和防水问题,需要在建筑修缮中使用一些隔热材料和防水卷材等,同时采用亚克力板、隔音玻璃等解决建筑的防潮和隔音问题,使建筑结构更坚固。
吊脚楼是干栏式建筑的一种特殊形式,外形美观、典雅,而且建筑使用功能强,强调建筑与自然的融合。在建筑空间布局方面分成不同的功能区域,建筑上层一般用来居住,下层则用来饲养家畜等牲畜,而第三层主要用于晾晒粮食。这种建筑模式可以有效避免虫兽对人类居住空间的侵害,建筑大部分选择在高山或者陡坡等位置,使建筑与周围环境浑然一体,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但是,吊脚楼建筑本身也存在功能单一、界面呆板等问题,在建筑改造中需要以干栏建筑为基础,从建筑的宜居性方面进行设计[3]。需要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作为基本的法则,充分利用原始材料和地势优势,促进建筑与环境融合。在建筑的取材方面需要结合周围环境建设,在建筑中灵活应用广西民居特色体现出吊脚楼的意境美。在改善过程中可以建筑外部原有的形态为基础,保留屋顶斜坡式的结构,内部通过钢筋混凝土对造型设计方格进行加固,并扩大侧面窗子的面积,在建筑后面位置加设大型的飘窗结构,降低房子基层的压力,以获得更好的视觉效果。在建筑的室内改造中需要结合色彩、材料质感等内容,将混凝土作为主要承重材料,在材料上大量应用木纹装饰,并对室内的空间进行合理划分,用过格栅将房屋分隔为娱乐空间、居住空间以及办公空间,更符合现代人的居住习惯。
广西民居除了居住的主体之外,还会设置与建筑相连的休闲空间作为与建筑的过渡,在室外休闲空间中一般设置三开间合院,并设置庭院、休闲厅、花园套房和露台。广西民居本身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能够反映出我国古代人民的智慧。但是在设计方面也存在一定的缺陷,广西民居的墙面开窗面积比较少,而且大部分建筑都是采用木质材料建设地基,会导致采光差、容易受潮、隔音效果差等问题。
在广西传统民居改造中需要坚持原生态、朴实的基本原则,尽可能保留建筑的原貌,在材料的应用上也尽可能延用地域性的材料,但是对于一些特殊位置则需要采用现代化材料,比如门窗采用钢结构和玻璃,不仅能够提升门窗的安全性和实用性,还能解决隔音问题。同时,在建筑四周应增加门窗和天窗的数量,以有效改善房屋的采光问题[4]。为达到保温隔热的目的,建筑墙面应采用复合保温材质。此外,在改造过程中必须保持原有的建筑风格,体现出广西民居的特色。
广西传统民居中的小青瓦坡屋面是比较典型的建筑原则,也是干栏式建筑的屋面特点。这种屋面结构不仅外部造型美观,使建筑群呈现错落有致的效果,还可以延长日照点与房间距离,使室内的温度得到有效控制。在传统民居改造中,为了保持原有的建筑风貌,需要尽可能少地对建筑原貌进行改造。对于小青瓦坡屋顶的建筑,可以采用传统与现代结合的方式,在改造中仍然采用原来的屋面,然后结合现代技术和材料,并融入绿色节能材料和环保材料对屋顶结构进行改善和创新,实现现代科技与传统民居元素的碰撞。
为了有效遮阳和防雨,在窗子上一般会设置披檐结构,而且披檐结构的设置,不仅可以达到防雨和防晒的目的,还有利于提升建筑的层次性,使广西民居的民族性和地域性更强。近年来,非文化创意下的随意改造使民居的特色消失,因此在传统民居改造中还需要注重保护民居的建筑特色。传统民居改造一般采用立面改造方式,在窗顶设置一些小青瓦披檐结构,同时利用木构件起到支撑的作用,并通过膨胀螺栓进行固定,保证披檐结构的安全性。此外,也可以在不破坏原建筑的基础上,在窗外增加窗楣,体现出广西传统建筑的特点。通过对小青瓦坡与窗楣的有效融合,更能够凸显出广西传统建筑的结构特点。
干栏式建筑是广西地区最传统的建筑形式,主要采用木质结构,整体结构轻盈,而且具有良好的通风和采光效果。在干栏式建筑中一般会在正面和山墙的位置建设木质阳台,这些阳台结构的设置与建筑融合,能够体现出建筑的协调性。在木质阳台改善中可以利用混凝土替代木质栏杆,在一些位置设置木质立柱,并在立柱上雕花,与屋檐的垂花结合。
广西传统民居都具有丰富的民族文化内涵,在民居建筑改造中必须注重对这种文化内涵的保留和传承。在技术和材料上可以融入新的元素,但是在整体结构以及细节处理中仍然要做好传统元素的传承。比如,在部分建筑商业化改造中,需要通过大橱窗展现商品,但是可以在窗的上部设置木质窗楣,体现出广西地区的民族文化。同时,在建筑周围路标、路灯等建筑中也需要采用木质的结构,体现出广西建筑的古朴风格。
广西地区的传统民居蕴含着深厚的桂北民族文化,建筑风格独特,形态优美,但是木质结构也存在很多弊端,不符合现代建筑的要求。因此需要对这些建筑进行现代化改造,提升建筑的安全性和舒适性。在改造中需要以文化创意产业为基础,保留民居原有的建筑风格,传承建筑的文化内容,在材料以及技术上适当创新,在改善建筑条件的情况下突出广西建筑的风格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