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子丹
(四川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四川 绵阳 621000)
古蔺花灯流行于四川省泸州市古蔺县一带,古蔺花灯歌舞具有“要逗要笑,要拽要闹,要唱要跳”的表演风格特点,这一特点体现了古蔺花灯歌舞幽默风趣的审美特征,也表现了古蔺人民乐观、豁达的生活态度。由于古蔺地处川、滇、黔交界,除汉族外有12个少数民族聚居于此,因此古蔺花灯舞蹈也融合了苗族、彝族等传统舞蹈的动律特征。正是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以及少数民族风情的特征,古蔺花灯在促进社会和谐、促进民族团结、促进文化交流与传承方面也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古蔺县也因此被称为“花灯之乡”。2014年古蔺花灯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但作为民族传统文化的“古蔺花灯”却在经济和社会发展大潮中濒临消逝,所以如何有效地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继承和发展工作是一项意义重大并且亟待给出切实可行工作方案的研究课题。
关于古蔺花灯的发展起始,在古蔺花灯的唱词中有这样的叙述:“花灯从唐朝时开始兴起,由于皇母娘娘落下眼病,因此便许下了三十六盏灯,其中剩下的十二盏灯被留在了民间作为花灯。”这些流传于民间的唱词,虽然提到花灯始于唐朝,但史书并无记载,以此作为古蔺花灯的起源是难以为依据的①。现仅从光绪帝1908年《续修叙永、永宁厅县合志》的记述中,找到一些依据,“正月……自初八日始,各街竖灯杆,或满树,或九皇,或三官,以绳引之,累如惯珠,下塔灯棚,箫鼓喧阗,游人如蚁,十二至十五夜,加以龙灯狮子花灯,所过处,争放烟花纸炮,以多为胜,谓之闹元宵……。”由此可知,古蔺花灯在清代时流传于民间。每年正月初二,各路灯班就会走街串巷,挨家挨户唱花灯贺新年。历经数代人的传承,至今古蔺花灯成为四川花灯歌舞艺术的代表作。
古蔺花灯的演出组织是灯班,灯班由民间艺人和爱好花灯表演的人组成。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前,古蔺的每个乡镇都有几个灯班,从正月初二开始,每天晚上走村串户进行演出。直到十五元宵夜晚上,则进行通宵演出,演毕,到户外小河或沟边将花灯烧掉,称作罢灯。花灯的演出流程通常为:一是备灯,年前开始备灯,组织队伍、准备乐器、服装道具等。二是起灯,灯班从农历正月初二开始走村串巷,锣鼓唢呐,边奏、边唱、边舞,恭贺新年。三是耍灯,通常在农家院坝进行。耍灯前,提灯师、灯首、乐师们按照队形到位,先由报子上场说几句吉利话,然后唐二和幺妹上场边扭边拽,边唱边跳。四是罢灯,花灯喜庆活动一直延续到正月十五以后,择吉日举行一场隆重、严肃的“罢灯”仪式,然后把花灯道具全部烧掉,一年一度的花灯才算告终。古蔺花灯的表演者主要有“唐二”和“幺妹”(幺妹由男子扮演,民间称为童子扮幺妹),另外还有一诙谐丑角“打岔老者”,在节目中穿梭逗趣,调动气氛。古蔺花灯在表演过程中,一般会用到折扇、蒲扇、拂尘、牌灯、八面灯、荷花灯等道具,各种道具的运用和手法皆有不同。古蔺花灯音乐曲调短小精悍,主要包括小唱和器乐。所唱内容含生活、爱情、劳动、交往、生活,内容活泼、妙趣横生。花灯歌曲虽然短小,但衬腔丰富多样,被称为“九转十三腔”。
古蔺花灯舞蹈基本以双人对舞的形式为主,其丰富的舞步和各种造型具有极高的舞蹈技巧性。其表演风格具有“要逗要笑、要拽要闹、要唱要跳”的特征。由于原始的花灯演出都是在堂屋或院坝进行,由于场地的限制,古蔺花灯的舞蹈动作幅度都比较小,所以花灯演员的动作主要是以原地边唱边扭的表演形式为主,没有大的翻腾或者是跳跃的动作。古蔺花灯舞蹈动作造型通常以象形的方式命名,如“黄鹰展翅”“飞蛾展翅”“膝上栽花”“金盆打水”“蛤蟆晒肚”“日月相印”等,舞蹈基本步伐以“十字步”“花帮步”“矮子步”为主,并按“绕盘架”“三穿花”的队形流动。众所周知云南花灯的特点是“无崴不成灯”,古蔺花灯则是“无拧不成灯”。古蔺花灯舞蹈以“蹭拧”和“拽扭”为主要动律风格特征,它的动律特征来源于生产劳作中人们多以肩挑为主,劳动者挑起重任行走在田间爬坡上坎时,为了平衡身体利用扭动胯部以稳定身体重心,这是古蔺劳动人民在崎岖路上行走的步态艺术升华。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古蔺花灯从堂屋院坝走上了舞台,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古蔺花灯在不断地创新和飞跃。但是光阴荏苒、岁月流转,传承了数百年历史的古蔺花灯正面临着历史文化发展和现代文明所带来的必然的冲击和严峻的挑战。幺妹这一男扮女装表演者首先受到了现代社会的冲击,同时由于民工潮与农耕文化的影响,农民身份的转型,春节期间更广泛的文化娱乐方式使古蔺花灯的表演受到了极大限制和影响,传承人面临现代社会的压力,年轻一代对新艺术形式的向往和对传统文化的认识不够使得古蔺花灯文化的传承面临着严重的断层,正处于濒危状态的古蔺花灯艺术急需保护和抢救。
在古蔺县政府的重视下,以及古蔺宣传部、古蔺文化馆、古蔺广电局等单位多方面的共同努力下。开展了一系列抢救、保护和传承古蔺花灯的措施,并且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古蔺花灯的保护工作也取得了优异的成绩。2014年11月古蔺花灯申遗成功,正式成为国家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2005年古蔺县文体广播局组织花灯艺术工作者编写并且发行了《古蔺花灯》一书。2010年2月在古蔺文化馆举办了首届古蔺花灯培训班。2012年少儿花灯舞蹈剧目《闹花灯》参加了央视网络少儿春晚,并获得好评。2017年古蔺县文体广电局编写并在各个学校发行了《古蔺花灯进课堂》的教材。2011年10月古蔺县文体广电局制作并且发行了《古蔺花灯》舞蹈教学光碟。2013年花灯舞蹈《逗幺妹》参加了中央电视台综艺频道的《舞蹈世界》,并且获得了各舞蹈艺术家较好的评价。在县委政府的领导下通过文体广局、文化馆和花灯工作者的努力,创作出了一大批优秀的花灯歌曲、花灯舞蹈和花灯戏剧的优秀作品,丰富了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走出县、市、省,走上了全国的舞台,展示了古蔺花灯的风采。但是我们应该看到古蔺花灯目前仍存在一些急需解决的问题,我们应该有危机感。应该对以下几个重要方面进行改进,才能使古蔺花灯更好地传承与发展,为古蔺花灯创造出一片更加灿烂的天地。
要将国家和政府的经费切实用于各个花灯班子的恢复与组建,争取做到每个乡镇都有花灯班子,有了这几十只队伍,古蔺花灯就有传承创新的主力军。
目前除了一批作品以外,我们已经研究出了古蔺花灯的起源历史,选编出了古蔺花灯歌曲四百首,选编出了古蔺花灯舞蹈教材,这为古蔺花灯的创作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要进一步重视关心花灯理论研究和创作人员,使他们潜心研究和潜心创作出更高质量的花灯作品,进一步推广到全国。
重视花灯进课堂工作,从小学、中学到大学,培养出花灯事业的接班人,使花灯艺术传承发展、发扬光大。
从花灯歌曲、舞蹈、小戏等各方面组织和培养一批水平较高的花灯演员,保证优秀的花灯作品通过演出走出古蔺,走向全国。
古蔺花灯,是四川文化艺术中的瑰宝。但它也面临着很大的危机,历史赋予我们抢救、传承和发展古蔺花灯的责任。我们面临历史的挑战,深感责任重大,但我们仍满怀信心,坚信在各级政府部门的领导下,在我们花灯艺术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定能为抢救、传承和发展古蔺花灯的工作做出更大的成绩,让乌蒙山区这朵山花更加鲜艳夺目,让全国人民都目睹它的艳丽风采,一闻它的醉人芳香。
注释:
① 古蔺县文化体育广播电视局.古蔺花灯[M].泸州:泸州市利川印务社,200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