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二为
作为黄河文化保护与传承的重要举措,黄河国家文化公园的建设最近频频进入人们视野。
黄河国家文化公园贯穿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等沿黄九省区。国家文化公园和国家公园在字面上的不同之处在于“文化”。2019年《中国日报》英文版在向世界介绍中国国家文化公园的时候,将国家文化公园翻译成“national culture park”,与国家公园“national park”相比,只是有英语单词“culture”之差。
国家文化公园的建设和国家公园是紧密连接的。要理解好什么是国家文化公园,首先要了解起源于美国的国家公园。美国国家公园管理局掌管着423家下属单位,其中包括美国国家纪念碑(馆/堂/像/塔/地等)、美国国家历史遗址、美国国家公园、美国国家历史公园等20种不同的分类,其中美国国家公园只有63座。虽然在20种不同的分类中并没有看到文化(culture)的字样,但仔细分析起来,大多数的国家公园单位和文化是有关系的,比如历史公园、军事公园、战场公园和战场遗址等都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并和文化息息相关。中国国家文化公园中的“文化”一词涵盖了美国国家公园系统中没有直接表现出来的文化元素。建设国家文化公园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更是向世界展示中国文化创新工程的一个机会。根据国际经验并结合中国国情,建设国家文化公园,具体要从保持原貌、挖掘文化、突出教育和强调休闲四个方面进行考虑。
文化教育 位于河南省林州市的红旗渠是国家5A级景区、“全国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图为画家董义方创作的《人造天河红旗渠纪念亭》。
第一是保持原貌。
国家文化公园是自然环境和人文景观的合理组合。起源于美国的国家公园的概念来自于“荒野”,也就是将曾经没有人烟的地方逐步发展成国家公园。与之不同的是,有着几千年发展历史的黄河流域不仅不是“荒野”,而且已经和沿岸人民的生活不可分割。对现有的自然环境和人文景观可以从建设与保护或者打造与维护两个方向着手。“两个方向”是一把双刃剑。从国际经验来看,日本冲绳的9个世界遗产的组合可以作为自然环境和人文景观的参考例子。在冲绳本岛上9个世界遗产中最著名的是首里城。这里曾经是琉球王国国王和贵族生活的地方,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被炸毁,当地政府在旧址上建设了新的首里城。与此同时,世界遗产中的5座冲绳古城则没有选择重建,保持了原汁原味。即便是身处残垣断壁下,依然能从中感受到古代冲绳王国的风貌。美国大沼泽国家公園(Everglades National Park)也是一个保护原貌的真实例子。它建于1947年,是美国最大的亚热带湿地保护区。但生活在佛罗里达的当地居民,或者尽兴地在佛罗里达迪士尼游玩的游客们也许并不知道,佛罗里达的原貌就是个“大沼泽”,是佛罗里达前州长Napoleon B. Broward在他州长任期里(1905—1909)保护了当时濒临被商业开发的沼泽地,后来成了美国著名的国家公园——大沼泽国家公园。
第二是挖掘文化。
中国的山川大河和中国文化密不可分。与美国国家公园的“荒野”文化相比,中国的国家文化公园都可以在艺术、文字、建筑、诗歌、食物、动物、植物、方言和节庆等元素中找到“文化故事”。中国的文化博大精深、丰富多彩,并且各地风格迥异、各具特色。因此要尽可能避免一个地方在另外一个地方做示范。在黄河国家文化公园涉及的省份中,青海有三江源国家公园,四川有藏族文化,甘肃有大地湾遗址,宁夏有青铜峡黄河大峡谷,内蒙古有几字弯文化,陕西有壶口瀑布,山西有汾河古迹,河南有三门峡大坝,山东有吕剧与泥塑等。以中国绘画为例,从上世纪50年代末开始,中央美术学院和各地画家们为了展示真实的三门峡大坝、邙山提灌站和红旗渠的建设场景和美丽风光,自愿到工地现场写生作画,创作了大批的作品。其中董义方的《三门峡大坝工地一角》参加了1960年的全国第二届美术展览会,1972年创作的《邙山提灌站工地》和《人造天河红旗渠纪念亭》用中国画的形式诠释了劳动人民艰苦奋斗、建设家园、不畏困难和忘我牺牲的精神。由此可见,应该积极挖掘黄河沿线两岸艺术元素,并结合绘画等艺术形式,展示真实的地方场景,讲述生动的中国故事,借此增进国际社会对中国文化的认同,向世界展现一个真实和全面的中国。
第三是突出教育。
教育是国家文化公园重要的功能之一。国家文化公园不单纯是“自然景点”, 更是生动的教育素材。因此,突出人文景观教育与建设自然景观同等重要。比如在美国国家公园系统里早有把大坝作为国家公园一部分的先例。位于内华达州和亚利桑那州交界之处的胡佛水坝(Hoover Dam)是美国综合开发科罗拉多河水资源的一项关键性工程,成为美国现代水利工程的七大奇迹之一,也是著名爱国主义教育的地点。近年来,游学旅行、研学旅游和营地教育成为青少年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和形式。在黄河国家文化公园的河南境内,有三门峡大坝、邙山提灌站和红旗渠,这些和水利工程相关的工程背后蕴藏着深厚的文化历史内涵。1960年建成的三门峡大坝作为新中国第一项大型水利工程、新中国治理黄河的第一个大工程,其探索方法、积累经验的作用不可小看。邙山提灌站是郑州黄河风景名胜区的前身,但并不引人注目,也不为大多数人所知。实际上,1972年建成的这项水利工程解决了当时新兴工业城市郑州的吃水问题。位于林州市的红旗渠是穿越太行山区的人工引水渠,1969年7月完工,如今成著名的研学旅游地点。教育部等其他部门一直强调要始终把历史文化传承和国情教育摆在青少年教育的突出位置。这些和人民生活相关的重大历史工程,借由国家文化公园的建设,足以成为一个个活生生的例子,融入国民教育之中。
第四是强调休闲。
因为疫情的原因,人们更加渴望亲山近水和户外活动。休闲游憩是实现和谐社会的基础之一。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从生态开始着手,融入了休闲功能、文化历史、旅游活动、商业内涵、交通体系、社区发展等重要的元素。强调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休闲游憩功能,可以为当地居民提供均等的休闲游憩机会,以促进人民美好生活的实现。美国国家公园系统的建设中一贯是淡化旅游而强调休闲游憩。其中美国国家风景步道就是连接佐治亚州、北卡罗来纳州、田纳西州、弗吉尼亚州、西弗吉尼亚州、马里兰州、宾夕法尼亚州、新泽西州、纽约州、康涅狄格州、马萨诸塞州、佛蒙特州、新罕布什尔州和缅因州14个州、8个国家森林和2座国家公园的具备休闲游憩功能的步道,总长约3500公里。阿巴拉契亚步道又向北伸延进入加拿大,直到山脉位于大西洋北部的终点,成为名副其实的国际风景步道。因此,强调休闲游憩功能,淡化国家文化公园的旅游功能是国家文化公园可持续性发展的关键。
以上引领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四部曲也同样适用于大运河、长城、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国家文化公园是自然环境和人文景观相结合的产物。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发掘好、利用好人文资源,让文化活起来,是推动中华文化发展、传承的重要举措。希望有一天,我们的国家文化公园能写进世界上最大的私人旅游指南《孤独星球》,让外国游客拿着旅行手册寻找中国的国家文化公园并在国家文化公园里探求中国文化的真髓。这正是我们文化自信和国际话语权的展示路径之一。
(作者系美国亚利桑那大学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