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工程机械智能化及信息化发展模式

2021-03-30 15:24李洋
建材与装饰 2021年2期
关键词:工程机械智能化主体

李洋

(江苏省工程勘测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江苏扬州 225000)

0 前言

所谓发展模式指的是某行业在当地政治、历史、经济、地理、文化等条件下,体现出的发展机制、发展结构,也包括行业发展的思维以及行为模式。工程机械智能化及信息化发展模式,是研究领域、应用领域、学术领域以实现全面工程机械智能化及信息化为目标,彼此互通有无,形成的一种紧密衔接机制。

1 工程机械智能化及信息化的重要性

工程机械智能化及信息化是社会发展必然趋势,尤其是信息化技术的普及,使智能化机械利用范围越来越广泛。其对社会发展具有的积极作用表现在:①降低了人力成本。工程机械智能化及信息化发展,会代替传统手工劳作,解放大量的人力,对于企业而言降低了大量的人力成本,间接提升了企业利润;②提高了企业的生产效率。传统机械生产过程里彼此配合不紧密,故此生产效率低,而工程机械智能化之后,一整套设备彼此配合无缝对接,既能提高生产效率,也能降低原料浪费程度;③生产加工安全化。智能化设备融入生产之后,只需要操作人员在控制端操作即可,告别以往半机械化带来的生产事故;④提高了环境效益。一些工程机械具有节能减排效果,其对于生产企业具有很好的经济效益,而对社会来说则形成明显的环境效益,实现了企业、社会、公民的三赢;⑤全面实现工程机械智能化及信息化,可以提高我国工业化水平,进而提升综合国力,增强我国世界话语权。

2 我国工程机械智能化及信息化现状

首先,我国该领域较欧美等国相对落后。例如欧美等发达国家的工程机械智能化产品实现了全程自动操作,能够真正意义上自我诊断,提高设备自我维护水平,在减少人力同时还能延长设备使用寿命。而我国所形成对应的产品自我故障诊断能力低,不能全程智能化,一部分还需要人工介入。这是源于一些核心技术还没有突破,例如控制软件、控制器、变速器、高液压件等都需要从国外进口,导致工程机械智能化推进难度高。其次,研究领域有各级研究所,同时各大高校也存在大量的此类研究项目,但目前研究领域还存在项目套现等违规操作,很多项目半途夭折,或者有的项目根本不存在,这无形中在研究阶段就影响到工程机械智能化及信息化的推进。再次,研究院所以及高校相关项目缺乏充分的市场调查,导致项目落后于社会需求,或者超前社会需求,这些都会造成项目成果转化问题。换而言之,研究院所、高校、社会应用单位、学术界等主体缺乏必要的互动交流,各自为政、闭门造车,导致人财物的大量浪费。最后,政府在工程机械智能化及信息化发展过程中,缺乏相关标准、规范乃至于法律法规的支持,导致行业发展混乱,造成一定程度的内耗[1]。

3 我国机械智能化及信息化发展当中出现的问题

我国机械智能化及信息化发展虽然比国外起步晚,但是发展速度较快,其有效地推动社会经济发展。不过在这期间出现了一些比较普遍性的问题,如行业交流问题、行业学习问题、行业人才培养以及行业发展导致的剩余劳动力问题,这些问题都在一定程度上对行业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

(1)缺乏统一的行业交流平台。这是导致各方主体交流不足的根本原因。现有的平台都是属于研究单位、应用单位、高校等自己的自媒体或者官网平台,都是每个主体直接面对社会搭设的信息平台,而这些平台的搭建主体彼此间缺乏交流。研究单位不能获得应用单位反馈的各种数据,导致研究方向不清晰、不正确;机械设备应用单位不能及时获得研发单位指导和培训,导致机械设备利用出现失误情况,轻则造成设备暂时停止工作,严重的会导致设备毁坏,给使用单位造成了一定的经济损失[2]。

(2)行业协会举办的工程机械智能化及信息化峰会等活动缺乏创新,大数据技术融入差,不能精准地圈定研究领域短板、应用领域瓶颈,不能更好促进各方主体的深度交流,盲目追求规模化和先进性,不断地推出概念性产品,而和社会实际需求断裂,导致工程智能机械应用水平低。

(3)缺乏学习精神。即研究单位缺乏向先进国家有关领域学习的意识,交流少互动少。诚然也存在发达国家的产权保护,我们不能得到核心技术。正因此一些关键领域还掌握在欧美等国手中,我国难以突破瓶颈寻求进一步发展。

(4)应用型人才培养问题。工程机械智能化及信息化发展离不开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因为任何先进的机械设备必须要有人去操控,否则就不能获得有效利用。可以说应用型人才决定了研究成果能否转化。而对于研发单位来说,只有成果转化以后才能进行更高水平研究,发挥技术对经济发展的驱动作用。

(5)剩余劳动力再就业问题。工程机械智能化及信息化以后实现了生产操作各环节的紧密性和兼容性,会使大量的劳动力从生产线退出,进而进入社会寻求再就业。例如矿山行业普及智能采矿之后,会有大量的矿工失业,其必然加剧社会就业压力。站在社会角度来看,只有这些剩余劳动力得到合理化安排,才能保证和谐社会得到建构。然而企业引入智能化机械设备必然会导致剩余劳动力的产生,这其中需要政府出台更加详细的法律法规来平衡劳资双方的利益,如此才能使应用单位没有疑虑地引进设备,从而保证工程机械智能化及信息化产品得到推广普及,让研发单位实现良好的转化,使整个行业进入健康可持续发展的状态中。

4 我国工程机械智能化及信息化的“互联网+多元主体”发展模式

我国现阶段工程机械智能化及信息化发展面临的问题是行业交流、行业学习、人才培养、机械化普及导致剩余劳动力等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有赖于我国形成“互联网+多元主体”的行业发展模式的形成。该模式能够使政府、研究机构、社会企业、高校等形成紧密配合,通过统一平台互通有无,确保科技转化实现行业健康持续发展。

(1)政府和行业协会一同引导建设统一行业交流平台,使各方主体链接其上,能够让研究院所结合社会需求来研发,避免研发的滞后或者超前;使社会企业积极地反馈机械设备出现的问题,让研发单位可以获得第一手资料来进行升级改进;高校项目获得严格审批,保证高校研究力量得到充分利用,提高我国研究水平;让高校可以培养应用型人才,能够使智能化工程机械得到利用[3]。

(2)行业峰会需要充分利用大数据技术来分析我国目前工程机械智能化及信息化所面临的问题,同时针对性展示先进机械设备,使行业峰会成为各方主体交流的第二平台。以这样的方式来综合引导行业健康发展。

(3)政府和行业协会为主导,积极地联络行业精英和国外先进领域交流,学习研发技术、应用技术以及管理技术。更能够积极地谈判,购买关键核心技术,破解行业发展难题。这其中管理技术涉及了管理制度、设备维护方式方法等等,必须要有行业出台的统一规范和标准,能够确保机械设备得到正确利用和维护,使设备功能得到充分发挥。可以说,良好的管理技术成为工程机械智能化及信息化发展的关键一环,其联通了研发领域和应用领域,必须要对其充分重视。

(4)要改革我国工程机械专业教育模式,结合新型校企联合、双师、新时代师徒等教育模式,来综合培养研发、设计以及应用人才。保证工程机械行业在研发、设计以及应用三个环节都有人才可用。可以说人才培养是科技转化的关键。需要各方主体为此投入一定的精力和财力。

(5)积极解决机械智能化导致的剩余劳动力问题。这一问题是时代发展的必然,不过我们不能因为其是必然现象而不加重视。解决这一问题,需要政府、企业等来一同努力:首先,企业做好人资安排工作,在内部将剩余劳动力合理地利用,即调岗和换岗。其次,政府需要出台具体的政策来调节企业和职工的劳资纠纷,使二者协商解决,尽量做到双赢。同时政府联合社会力量来提供技能培训,扩宽剩余劳动力的就业范围,保证下岗即就业维持社会稳定。如今西方发达国家例如美国、德国、法国等国在机械现代化背景下,都积极推出了各类的社会培训服务,使大量剩余劳动力可以顺利地就业或者创业,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国民素养同时,也为社会稳定做出了积极贡献。而且因为这样的一种社会服务方式,间接地提高了工程机械智能化水平,使研发单位不断推出更高级产品,让整个社会生产效率不断提升,最终提升了国家的世界话语权[4]。

5 总结

一个行业的发展模式脱离不开多元主体影响,故此工程机械智能化以及信息化发展必须要将政府、研究机构、社会企业、高校等主体纳入进来,实现行业社会化发展,告别传统行业和社会联系不紧密的弊端。“互联网+多元主体”的发展模式,也必然成为工程机械智能化及信息化发展必然模式,通过信息技术使各方主体紧密交互,能够一同推动行业发展。

猜你喜欢
工程机械智能化主体
智能化战争多维透视
工程机械自动化中节能设计理念的应用
论自然人破产法的适用主体
印刷智能化,下一站……
邵阳三一工程机械与零部件再制造工程项目开工
工程机械雄安遇冷
技术创新体系的5个主体
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化站所初探
关于遗产保护主体的思考
石油石化演进智能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