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永争
(盛玖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山西 太原 030032)
钢筋混凝土的使用年限大都相对固定,大多在使用50年后都会进行报废处理,在使用期间为了避免钢筋因锈蚀而导致性能下降,必须在钢筋表面浇注混凝土保护层,利用混凝土的握裹力确保钢筋混凝土的状态稳定。钢筋混凝土保护层的最重要作用,就是建筑结构出现火灾时,在保护层的包裹下钢筋的软化速度会被进一步延长,可在最大限度上延长建筑物的坍塌时间,让人们可以有更加充足的时间进行逃生。在交通工程施工过程中,由于交通工程施工相对复杂,所以钢筋混凝土保护层在施工时,技术人员一定要对施工技术进行严格把关,确保施工细节安全可靠,确保公路工程的顺利施工。
如今,交通工程在施工过程中所采用的钢筋混凝土保护层大多是以混凝土为面、钢筋为芯,也就是利用混凝土对钢筋进行包裹,进而形成保护层。锈蚀是交通工程在施工过程中遇到的最主要钢筋问题,一旦钢筋出现锈蚀,那么钢筋的刚度和强度将会受到很大影响,严重时可导致极为恶劣的工程事故,所以必须要用保护层对钢筋进行保护,延长钢筋的锈蚀时间,保证工程结构的可靠稳定。但是钢筋混凝土保护层会在使用过程中发生碳化,进而造成钢筋锈蚀,而且保护层的碳化时间与保护层的厚度,二者呈现正比关系。这也就是说,在交通工程施工过程中,设计人员不仅要确保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科学合理,同时也要按照施工要求科学设计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最大程度地提高保护层的耐久性。但是,结合大量工作经验可知,钢筋混凝土的保护层厚度与寿命并不成正比关系,并非厚度越大、寿命越长,如果超出了临界范围,那么过大的保护层厚度反而会加速保护层的开裂与剥离,使保护层失去了保护价值。而且,如果保护层的厚度超出了结构构件的应有负荷,那么就会使混凝土表面温度快速收缩,导致混凝土破碎,这会对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带来严重影响。所以在施工过程中,技术人员一定要结合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适时增减保护层厚度,确保保护层厚度与实际施工的具体要求保持高度一致。
(1)增强交通工程中的锚固性能。如果没有混凝土保护层的支撑,那么钢筋混凝土就不会产生共同的应力,但是只有在相同受力的前提下,钢筋混凝土才能激发出最大的拉伸强度,才能有效降低钢筋的锈蚀概率。当然若想实现钢筋与混凝土的紧密连接,对保护层的厚度也有一定要求,只有在厚度适宜的前提下,混凝土保护层才能根据混凝土和钢筋的粘结强度来承受相应压力,所以技术人员一定要保证钢筋混凝土保护层能够同时均匀受力,如此才可进一步提高锚固性能。
(2)延长结构构件的使用周期。在交通工程施工过程中,利用钢筋混凝土保护层可有效延长结构构件的使用周期,促使建筑工程具有更久的耐用性。据可靠研究显示,在交通工程施工过程中,在正常应用值范围内,混凝土构件的探阻力年龄与保护层厚度成正比关系,例如如果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减少1/4,那么碳阻力年龄会相应减少1/2;而且混凝土保护层还可以在钢筋表面形成性能超稳定的保护膜,即使钢筋在高腐蚀的环境中也不会发生锈蚀。
技术人员在设计混凝土保护层时往往欠缺对影响因素的全面考虑,导致设计考虑不周,这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钢筋的精准定位。例如,在交通工程施工过程中,梁柱节点处的钢筋分布密集并且分布方式复杂,如果要求交通工程具有一定抗震性,那么钢筋配置情况将会变得愈发复杂。然而现如今交通工程施工过程中,所需要的设计图纸大多是由计算机软件结合具体参数进行设计的,图纸的表达方式日渐简化,虽然会在图纸中标出控制截面的标准做法,但是附图通常是以列表的形式给出,这就会导致工人在具体施工时缺乏相关的节点信息,也就不能精准判断钢筋的布置位置,在这种背景下施工人员将无法控制保护层的精准厚度。
一方面来说,钢筋混凝土的保护层厚度应该等同于垫块厚度,但是垫块大多是在施工现场现场制作的,这就会导致垫块的强度与密度等技术参数很难控制,而且垫块在施工过程中很容易移位、挤碎,施工人员也就无法精准控制钢筋混凝土保护层的厚度与钢筋定位,进而会导致保证保护层厚度缺乏合理性。
另一方面来说,在交通工程施工过程中,经常会采用在主筋上焊接短筋的方式来对钢筋混凝土保护层进行确定,这种方式不仅会造成材料浪费,而且也无法达到预期效果。这是因为焊接短筋的方式无法保证短钢筋在焊接绑扎后还能够正对模板,如果存在偏差就会对保护层的厚度带来直接影响;而且作为垫块的短钢筋在拆模后会直接暴露在空气中,很容易受外界环境影响遭受锈蚀,那么垫块短钢筋就会产生膨胀压力导致保护层开裂,会降低保护层的使用性能。
钢筋混凝土保护层在施工过程中,对施工人员的素质有着极高要求,确保所有的施工行为必须符合规范标准。但是在实际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素质参差不齐,无法实现对钢筋距离定位的精准判断,进而就会在施工过程中出现偏差,这不仅会对保护层的厚度造成一定影响,也会为后续施工带来不便。
在交通工程的施工过程中,混凝土钢筋保护层的施工厚度并不能与设计标准完全一致,因此混凝土保护层在施工过程中很容易出现一些质量问题。所以设计人员一定要强化对混凝土保护层厚度的质量控制,确保混凝土保护层能够具有最佳性能。这也就要求设计人员在施工时一定要对混凝土的结构构造进行科学设计,采用更为新型的施工工艺,最大程度地提高钢筋的定位精度、提高钢筋混凝土保护层厚度的科学性,对钢筋混凝土保护层的质量进行严格管控。
在交通工程施工过程中,钢筋混凝土保护层厚度需要结合工程的实际情况进行科学设计,但通常情况来说大多不会超过50毫米,如果超出这个范围,将会降低混凝土保护层的应用价值,而且保护层也很容易发生断裂或者剥落。所以在设计钢筋混凝土保护层时,设计人员一定要结合交通工程的具体施工情况,对可能的影响因素进行综合分析,科学设计混凝土保护层厚度。而且为了进一步提高保护层的稳定性,可以加装钢筋网,确保钢筋混凝土保护层可以发挥出最大性能。除此之外,为了确保钢筋混凝土保护层能够满足粘结锚固的作用,设计人员也要科学设计混凝土保护层的握裹层厚度,如今很多学者都利用有限元分析法对握裹层咬合齿附近的应力状态进行深入分析并得出了这样的结论:在有限的范围内,保护层的厚度与粘结锚固强度成正比;钢筋周围的握裹力大多分布在与钢筋直径厚度相同的范围内,特别是当钢筋结构具有约束钢筋以及混凝土具有较高强度时表现尤为明显。
聚乙烯材料是制作夹具的主要原材料,具有成本低、应用方便的优点,同时聚乙烯夹具也会降低因钢筋转动而对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带来的影响,会在一定程度上提供交通工程的施工质量,发挥出高分子材料的最大利用价值。聚乙烯材料夹具可以广泛应用在交通工程的梁柱结构中,不仅能够对钢筋混凝土保护层的厚度进行精神控制,同时也可避免钢筋发生变化。
在进行钢筋混凝土保护层施工时,设计人员一定要确保模板和支架能够符合施工的具体要求,并在具体施工时保证保护层的强度、刚度与稳定性都能与技术要求相一致,确保施工人员能够严格按照施工标准进行操作,并确保施工技术的具体落实,能够确保后续施工工序的顺利衔接。如今交通工程的钢筋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在施工中无法轻易得知,属于隐蔽工程,因此在浇筑后很难发现是否出现保护层厚度偏差以及钢筋移位的情况,只有在后期发生混凝土孔洞、钢筋暴露等严重的安全事故时,这些隐患才会被具体发现,但是即使发现也很难弥补,所以这也就要求施工人员必须能够对钢筋位置进行精准定位,明确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不断提高钢筋混凝土工程的施工质量。
综上所述,为了进一步提高交通工程的施工质量,应用钢筋混凝土保护层对结构构件进行保护是最先进的施工技术,保护层不仅能够保护钢筋混凝土结构更加稳定、更加可靠,同时也能在很大程度上保障交通工程的施工质量,确保交通工程在使用过程中性能稳定。这也就要求,建筑施工单位必须要对钢筋混凝土保护层进行合理设计,在施工过程中对钢筋进行精准定位、合理控制保护层厚度,最大程度地提高工程结构的锚固性能,避免钢筋遭受腐蚀,进一步提高建筑结构的耐久性,促使我国交通工程的健康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