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琦
(中电投工程研究检测评定中心有限公司)
据相关数据显示,截至目前,我国老年人口已经达到2.6亿,预计“十四五”期间,中国将步入中度老龄化社会。近年来我国老龄化增速飞快,2002年到2012年,老龄化社会比例由7.3%上升到9.4%,上涨幅度为2.1%;2012年到2020年该数据由9.4%上升到了18.6%,上涨幅度达到了9.2%[1]。随着世界格局的不断变化,我国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尤其是老龄化形势愈加严峻的今天,社会结构早已改变,如何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老有所得,让每一位老年人都能享受到我国养老事业建设红利,是当前及未来我国养老事业建设的重大挑战[2]。
目前,我国最主流的养老模式,分别是由子女亲自赡养的居家养老方式;由社区和子女兼顾照护的养老方式;由养老院、福利院、老年公寓等养老事务执行机构为老年人提供系统化、标准化养老服务的方式[3]。
居家养老方式是最传统也是当前老年人最愿意选择的养老方式,与子女一起生活,不仅可以享受子女无微不至的关怀,甚至大部分身体康健的老年人会主动承担起照顾子女下一代的任务,为当代年轻人减轻了部分来源于生活的压力。但这是双方老人都身体康健的最佳状态。“4-2-1”的家庭结构已成为我国最主流的家庭模式,其不稳定因素较大[4],如一旦家里有两位老人同时需要照护,此种家庭结构的矛盾即将来袭,年轻夫妻既要兼顾需要照顾的老人,又要工作,同时还需要照顾孩子,其压力之大可想而知。
相对于居家养老为子女带来的可预测压力风险,社区养老方式正逐渐被大众所接受,社区养老模式既能够得到同龄人群认可,又可以享受到家庭的温馨,同时还可以分散家庭的养老风险,是一种非常适用于当代社会环境的养老方式,但当前我国社区养老设施设备配备不完善,资金和人员的缺口巨大,无法高效的为选择此种方式的老年人提供服务。
机构养老作为三种模式中选择比例最低的养老方式,其主要原因是国内的机构养老往往只能提供基本生活照料,不能兼顾老人心理及医疗需求。在中国传统文化的背景下,许多老年人进入机构后会有被遗弃感,因此机构养老在我国并未盛行起来,但对失能失智的老年人来说,其既可以减轻儿女的照料负担、构建子女和父母沟通的桥梁,也可以为老人提供更专业的照料服务。而对于可以自理的老人来说,同龄人的集聚、丰富的业余活动更能丰富他们的生活。
当前这三种养老模式在实际生活中都各有利弊,其主要原因在于我国养老事业建设起步较晚,养老供需失衡以及人们对于子女养老的固有观念较深。然而随经济社会发展,以上问题都会被逐步解决,尤其是我国社会结构的改变,不同的老年人对于养老也会有不同的需求。
1960年到1990年,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国有企业是我国经济的主力,工薪阶层的老年人多数是退休前就职于大型国有企业员工。这类老年人普遍拥有退休养老金以及医疗补助金,在国家政策下,每年所获取养老金金额都在逐年增加,在养老生活上一般可以自足,即使患病住院医疗,也会享受较高比例的医疗报销,经济压力较低。还有一部分老年人,因各种原因,退休前并未缴纳足够社保,退休后没有养老金可领取,经济上多源于政府补助及子女供养。在我国,工薪阶层的老年人多选择跟随子女一起生活,在养老问题上更依赖子女,对子女关爱需求较大[5]。同时,因此类老人多在年轻时多从事技术劳力工作,身体健康情况不佳,对社区医疗照护的要求相对要高。
中产阶层主要是指接受过高等教育,凭借技术和文化水平优势,成为企事业单位中高层管理人员、知识分子及具有一定社会地位的退休老年人。这类老年人往往有一定的积蓄储备和较高档次的退休养老金,精神世界较丰富,有自己的兴趣爱好,其多数较为独立,在养老方式上接受范围较广泛[6]。他们既可以和子女在一起生活,也可以接受环境较好的养老机构,但对子女的关爱仍存在较大的需求。
农村老年人口基数大,是我国老年人口的重要组成部分[7]。乡村阶层老年人特点主要为经济能力低,大多数老年人没有固定的收入,即使缴纳了乡村养老保险,但由于缴纳基数低,实际得到的养老金并不高。其次,医疗保障程度较低,这类老年人年轻时多从事体力劳动,身体透支程度较大,患重大疾病的几率较城市老年人患病几率高,大部分家庭都承担不起高昂的医疗费。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乡村的年轻人多出外打工,由此导致空巢老人现象增多,其生活现状令人堪忧,一般这类老年人的养老方式多为自己照顾自己,少部分不能自理的老人被子女送进了养老机构,然而低收入的他们负担不起档次较高的养老机构,只能搬进当地环境较差的机构,希望能有人照料基本的生活起居。因此,无论从经济状况还是医疗水平又或者养老机构设施建设情况来看,乡村阶层老年人都已成为社会底层,如何解决此类老年人的养老保障将是今后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
以上三种阶层的老年人即为我国当代养老人的缩影,不论处于哪种社会阶层,在养老这一问题上他们对子女的关爱需求相同,对养老生活质量的需求也相同,唯一不同的是由经济社会地位所导致的除去子女关爱以外的养老需求的不同。
我国健康养老事业起步较晚,养老供需不均衡的矛盾始终未曾解决,国家虽然政策频出,但多是对于养老事业建设工作的指导,并未兼顾到资源的分配,不能让每一位老人都享受到国家养老建设的成果。因此,如何真正的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老有所得是未来我国养老建设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