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去产能进展缓慢,新点火项目和产能不降反增
据中国水泥协会信息研究中心初步统计, 截至2020 年底, 全国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累计有1609 条(注:剔除部分已关停和拆除生产线,不包括日产700 吨以下规模生产线),设计熟料年产能18.3 亿吨,实际熟料年产能超过20 亿吨。 2020 年新点火产能项目比2019 年增加10 条, 新型干法熟料总产能比2019年也略有增加,主要原因是2020 年新点火的熟料生产线中部分为早期批复延续建设项目或置换非新型干法水泥产能项目。 同时在已经产能置换项目执行中,依旧存在 “僵尸产能”和“无效产能”被置换为新建项目的问题,导致去产能进度缓慢,甚至局部区域供给出现快速增长。
2.大量熟料长距离调运,给市场带来极大的不稳定性
进口熟料、东北南下、贵州长距离的大量熟料调运,给输入区域水泥市场带来极大的不稳定性,而对于输出区域水泥企业,低价输出,一是没带来多少效益,却打破了终端市场的价格体系稳定;二是增加了物流能源消耗和碳排放足迹,得不偿失。 因此,产能区域布局需要进一步调整优化。
3.环保、燃料等多因素导致企业生产成本不断上升
煤炭价格上涨、环保标准不断提高、碳达峰、矿山治理等多因素将促使水泥行业企业生产成本不断上升,影响行业效益的持续提升。需要企业通过数字化、智能化改造不断提高生产和经营管理效率,实现降本增效。 尤其要关注水泥产业链的延伸投资,通过强链补链、增加销售产值提升企业利润。
4.水泥粉磨站企业数量和布局有待优化
目前中国约有3400 多家水泥企业,其中2/3 是独立的水泥粉磨生产经营企业。 绝大多数粉磨企业是在我国“十一五”期间因大力发展新型干法技术、淘汰落后立窑生产线而转型产生的。 粉磨站企业“数量庞大、规模偏小、竞争无序、布局不合理,相当数量的水泥粉磨企业管理和装备水平不高、质量管控风险大”等问题有待解决。 同时作为水泥终端产品进入市场,其产品质量安全也有待于加强管控。 推动水泥产品质量可追溯体系建设势在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