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建筑材料的科学研究始于20世纪20年代。
1923年,原东南大学土木工程系设立材料试验室,对部分建筑材料进行性能试验。1930年南京成立试验所,1934年购置瑞士制材料试验机及其他配件,成立材料试验室,可作材料拉力、压力、弯力、剪力、硬度等各项材性试验,主要检测建筑用砖之性能,后成立陶业实验室,1936年设立玻璃试验场。1947年,由吴中伟(我国第一批工程院院士)主持创建了国内第一所专门从事混凝土材料性能研究的试验室,还研制成功国内第一台混凝土重塑仪和测气仪等专用设备,率先倡导以重量计量混凝土配合比。
1958年江苏省建设厅勘察设计院设立水泥工艺组。1959年江苏省城建厅科研所设立建材研究室。南京工学院、南京化工学院等高校均设有建材方面的专业和试验室,从事教学与科研工作。
1964年,国家建材部南京玻璃纤维研究设计院、苏州水泥农船中间试验厂相继建立。国家建材部非金属矿山设计研究院于1965年由北京迁来苏州,与江苏省建材大中型企业合作研发了一批新产品,钢丝网水泥船、水泥压力管、内燃烧砖等在全省应用推广,当时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
“文化大革命”期间,国家建材部所属华东水泥工业设计院由上海迁来南京,下放红旗水泥厂(即江南水泥厂);苏州非金属矿山设计研究院并入苏州瓷土公司;省建筑科学研究所一度停办,科技人员下放到工矿企业。1972年底省建筑研究所恢复。1978年以后原部属院所陆续由部收回管理。
1978年江苏省建筑材料工业局成立后,省建材研究所和设计室、水泥公司设计室先后成立。
自建国至1978年,全省共获市级以上科研成果111项。至1987年底全省已设有建筑材料和非金属矿科研、设计机构36个,职工4361人,其中科技人员2423人,初步形成了大中小多层次、布局比较合理、专业比较配套齐全的建材科研设计格局。
进入21世纪以来,全省建材科技事业迅猛发展,成果卓著。2001年至2008年间,水泥工业采用2000~10000吨/日新型干法技术装备生产的比重大幅提高,落后产能迅速减缩,节能环保效益显著提升;玻璃工业熔窑工艺从平拉法、垂直引上法发展到浮法,技术装备与产能、环保等方面已位居全国前列;无机非金属新材料业纤维缠绕夹砂玻璃钢大口径管道、2.5~10兆瓦风力发电机组采用轻质高性能玻璃纤维叶片并引用碳纤维材料等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先进复合材料高压气瓶工业化制造关键技术及应用项目获得2008年度全国建筑材料科学技术奖科技进步一等奖;墙体材料评价体系、高强度预应力混凝土管桩等研究生产应用分获国家及行业科技进步奖;新型防水密封材料、建筑涂料、建筑塑料、保温隔热等各类化学建材及节能环保技术和装备在国内外行业中广受青睐。
至2008年全省建材工业共设有科研设计机构31个。共获得国家和省部级科技成果进步奖、优秀工程及设计奖等168项,获得国家专利成果130多项。
近年来,江苏建材行业坚持科技创新求突破,技术工艺和装备水平大幅提升。水泥、玻璃、玻纤等主要产品生产采用先进工艺技术装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建材行业部分技术装备通过引进消化创新实现国产化,还根据市场需求自主创新研发大批高技术含量新产品,众多产品获得国家高新技术产品称号和国家发明专利。同时坚持向延伸产业链和高附加值低能耗方向发展,大力研发绿色高质量建材产品。徐州中联公司两条10000吨/日熟料生产线、吴江南玻公司日熔化量650吨光伏玻璃生产线、东台中玻公司在线镀膜生产线、华东镀膜公司三银Low-E玻璃和可钢化双银Low-E玻璃、常州长海公司7万吨玻纤池窑拉丝、中复连众公司84米6MW海上风力叶片、中材科技南京玻纤院复合毡覆膜滤料产品、南京旭建的NALC板材系列产品、江苏鹏飞8000吨/日水泥熟料成套机械装备等,都在国内外享有较高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中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南京玻纤院)、中国中材国际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南京)、苏州混凝土水泥制品研究院有限公司、江苏省建筑材料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等一批科研设计单位,东南大学、南京工业大学、盐城工学院等高等院校,建华建材集团、江苏鹏飞集团、南京旭建新型建材等大中型企业的科研机构,都为江苏建材工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做出了重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