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绵城市建设问题与对策探析

2021-03-30 06:32贾沛霖
智能建筑与智慧城市 2021年12期
关键词:绿地海绵水资源

贾沛霖

(中国建筑第二工程局有限公司华东公司)

1 海绵城市的概念和意义

海绵城市指在城市中建设绿地、草坪、森林等“海绵组织”,下雨时,对降水进行渗透、滞留、储存,然后净化。在干旱有用水需求时进行释放,使城市能够灵活适应环境变化和自然灾害;当城市地表径流丰富时,地表可以通过吸水、渗水和净化,合理有效地储存这些水资源;在城市水资源短缺的情况下,水资源可以得到释放和利用。合理利用城市生态系统中的水资源,不仅可以减轻城市洪涝灾害,而且可以有效保障水资源的供给,合理有效地平衡水资源,促进生态城市的建设。

建设海绵城市主要有三个意义。

①海绵城市建设的初衷是解决降水过多的问题。改变以往单一市政管网排水和泵站排水的现状,更好地依靠城市生态系统蓄水、排降水,合理利用生态调节来缓解城市内涝。

②建设水循环系统,加强城市水土保持,不仅可以有效缓解城市内涝,还可以解决城市缺水和水污染的问题。

③为提高城市景观绿化水平,在海绵城市建设中,应合理划分道路和居民区,提高绿地利用率,并采用透水性路面。海绵城市进一步加强了湿地公园的建设,为城市增添美丽的景观[1]。

2 当前我国海绵城市建设面临的困境

2.1 法律法规不完善

海绵城市建设是庞大的系统工程,在建设中,如果没有完善的法律法规作为指导,就容易偏离方向,违背最初的建设目标。我国幅员辽阔,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各不相同,给海绵城市建设带来难题,海绵城市的规划管理、资金支持、建设维护都离不开政府部门的支持和引导。当前,海绵城市建设的法律法规大多未体现生态文明的相关内容,在实践中,针对不同地域的不同情况,其保障体系也不够完善;同时,还缺乏统一的政策和法律的引导和支撑。

2.2 科技创新能力落后

科技创新能力影响着海绵城市建设的质量。在海绵城市建设中,经常会出现诸如绿色屋顶、透水路面、雨水花园等技术难题需要解决,但我国海绵城市建设起步较晚,技术相对落后,缺乏相关理论知识的指导,更多的是借鉴、学习国外的先进建设理念和系统发展模式,通过进一步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不断寻求更好的建设方案[2]。在这方面,应该积极加大科研力度,因地制宜,得出符合我国国情发展和地域情况的海绵城市建设理论和技术。

2.3 建设理念落后

长期以来,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存在片面追求项目速度的现象,这种现象在海绵城市的建设中也存在。一部分城市管理者没有意识到城市发展应该多元化,导致建设理念相对落后,城市发展的设计和规划也处于零散状态。城市管理者在对城市进行治理时,应该把重点放在“绿色基础设施”上,综合考虑水资源和水环境,加强环境保护和整治。尤其海绵城市建设技术作为新技术,需要进行全面综合考虑,要从长远出发,做到可持续发展。

2.4 对海绵城市建设理念的认识不到位

在我国,海绵城市这一概念的引入时间尚短,专业技术人员更熟知和了解相关理论和技术,公众对其还不够了解。公众对海绵城市理念的认知直接影响到他们在海绵城市建设中参与、配合的程度。公众对海绵城市建设理念的理解和认同程度越高,对项目开展的助力越大。海绵城市建设是系统工程,需要企业和公众的积极配合与参与。

3 针对海绵城市建设困境的解决方案

3.1 建立完善的法律法规

海绵城市建设是一项涉及水利、交通、环保等众多部门的重大系统工程。参与建设的部门越多,需要协调的资源就越多,管理的难度也就越大。因此,在海绵城市建设中,建立并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制定合理规划和管理是非常重要的。在进行海绵城市建设时,首先需要制定海绵城市建设总体规划;其次,根据自然环境、经济发展水平和城市人口特点,制定建设方案;再次,城市宏观调控要协调和理顺城市间的功能关系,形成协同发挥防洪、节水、涵养水源的预期作用。各方遵循一定的规章制度,为城市海绵的建设贡献力量[3]。

3.2 提高技术水平,促进工程建设专业化

在海绵城市建设中应用的透水路面、下沉式绿地、绿色屋顶等都对技术水平有较高的要求。国外对于雨洪管理的研究开展较早,技术已经比较成熟,可借鉴参考国外先进技术。除此之外,为了提高技术水平还可以从两点入手。

①促进产学研相结合,加强企业和各大院校之前的合作,让更多的学生进入项目进行实习。同时从企业中挑选技术人才送至院校深造,开阔视野、提高技术素养。

②加强技术创新,通过开展专项课题研究,吸引更多优秀的科研工作者投入到基础理论的研究中,为海绵城市的建设奠定理论基础与实践指导。

3.3 改造城市基础设施,增加城市透水面积

海绵城市建设的实质是海绵体的新建与保护,海绵体除了道路、绿地、河流湖泊,也包括城市建筑。如今,快速的城市化发展大大减少了城市的透水面积,导致雨水资源得不到充分利用。要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增加城市的透水面积需注意三方面。

1)老旧城区市政管网改造

老城区改造难度大,建设成本高。旧城地下管网需要改造以储存雨水,与排水管实现良好的连接,不仅起到调节雨水的作用,而且达到了净化水的效果。

2)铺装透水路面

透水路面可以帮助雨水更快的下渗及时补充地下水,减少热岛效应的出现。透水路面项目的选址要求相对较高,需要综合考虑地址、气候、施工、人文等条件,并且需要进行定期的维护工作,防止产生沉淀物造成堵塞。

3)增加绿地覆盖面积,用绿地吸收多余的降水

可以对城市建筑物楼顶进行绿化,设置绿色屋顶,在绿地中种植耐涝耐旱、观赏性强、维护成本较低的植物。同时,还可以在城市道路两侧建造下沉式绿地,遇到暴雨时可以帮助拦截和缓存冲刷下来的泥土与石子,在排水的同时起到保护道路的作用。最后,通过建设海绵公园、雨水花园,扩大城市的绿化空间,有助于收集并净化雨水。

3.4 重视城市水系保护

随着城市化发展,城市污染物排放量日益剧增,水资源受到了极大地破坏,河流湖泊调蓄能力降低,城市水资源加速枯竭,城市洪涝灾害频繁发生。所以,要重视城市水系保护,减少城市水污染。水系与海绵城市建设有着密切的关系,城市的河流湖泊是城市生态景观的载体,是天然的海绵体,对城市的内涝能够起到有效的缓解作用。如果河流湖泊的调节功能被破坏,在雨洪来临时便无法发挥调蓄洪水的作用,所以必须加强对城市河道水系的治理力度,增强城市抵御洪水压力的能力。

3.5 修复城市湿地系统,提高雨洪调控能力

湿地系统是人们重要的生存环境和动植物的生存基地,有着“自然之肾”之美称,具备调节局部气候、净化环境、缓解洪涝灾害等强大的功能。然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向周边快速扩张,大量的天然湿地遭到破坏,同时城市人口激增带来的生活垃圾对环境造成的污染,更是降低了湿地系统的生态功能。所以,需要积极采取措施修复城市湿地系统,提高雨洪调控能力。

1)加强现存湿地保护

城市湿地在城市排水、防涝、防洪及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城市天然的雨水滞纳净化场地,是自然条件下形成的蓄洪纳洪最佳场所。尤其是要加强离中心城区较远的新开发区的湿地保护,严禁出现填埋坑塘、河沟等湿地的现象。以牺牲湿地为代价的城市建设必将增加城市内涝风险。

2)开展生态恢复工作

围湖造田会使地表径流调蓄出现困难,导致洪涝灾害频发,因此,各城市应当针对城市内涝较为严重的区域,重点开展生态恢复工作,充分利用城市现有的水利设施、公共绿地等将紧邻不透水路面的绿化带改造为植物缓冲带,削减径流流速和污染负荷,改善区域水环境。

4 结语

综上所述,海绵城市建设关系到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无论是建立管理体系,还是开展生态保护工作,合理利用城市生态系统中的水资源,减轻城市洪涝灾害,有效平衡水资源,是利国利民的大事。海绵城市的建设是新型城镇化建设中的机遇和挑战,各级政府和企业要做好工作、积极应对,为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的可持续发展而努力。

猜你喜欢
绿地海绵水资源
2021年1—6月日本海绵钛产销数据统计
《水资源开发与管理》征订启事
解读“海绵宝宝”
超级海绵在哪里?
2019年河南省水资源公报(摘录)
老城区绿地更新策略——以北京西城区绿地提升为例
海绵是植物吗?
加强水文水资源勘测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
水资源配置的现状及对策初探
驻马店市绿地内草坪改造及养护管理